清军入关之后,多尔衮的两个兄弟,多铎和阿济格都立有巨大的战功,而豪格却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他原本想着打下汉中和巴蜀,好好表现一番,扩充自身的势力和影响,但现在要这样灰头土脸的撤出汉中,他实在心有不甘。
王遵坦道:“王爷,此时撤军,西贼肯定进行追杀。现在关中应该还有些粮草,连云道、褒斜道虽然难走,但半月之内,孟总督应该可以把粮食运进来,十天的军粮,省点吃,在杀点战马,应该可以坚持到粮食运来。”
豪格摇摇头道:“那没有意义,陕西一地没有多少粮草,五万大军人吃马嚼,每日消耗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孟乔芳最多能运来两月之粮,眼下张逆坚守不战,打定主意和本王拼粮草,即便孟乔芳运来两月之粮,本王也没有十成把握在两个月之内击败张逆。”
“王爷为何不向朝廷请发援兵和粮草呢?”王遵坦继续说道:“眼下张逆分兵扼守各个据点,如果朝廷再调拨五万兵马给王爷指挥,加上几十万石粮食,王爷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岂不易如反掌耶?”
豪格脸色一寒,“仗打成这样,本王再向多尔衮求援,岂不让人耻笑,此事万万不可!”
王遵坦却笑道:“王爷以五万大军,攻破张逆重兵把手的汉中关隘,杀入汉中平原,夺取了府城南郑,逼得张逆不敢出战,怎么会让人耻笑呢?奴才愿意给王爷写上一份奏报,必然使得朝廷,认可王爷功绩,发兵拨粮,供王爷调遣。”
第414章 洋县之役(上)
天下之势此消彼长,豪格作为皇长子,争位失败之后,地位就一年不如一年,他的势力逐渐衰落,原来支持他的两黄旗大臣们,也有不少人转投多尔衮,使他在清廷内部的位置,离皇位越来越远。
豪格作为曾经最接近皇位的人之一,心中怎会甘心,他迫切的需要建立功绩,以挽回他的威望,扭转他日益衰落的颓势。
这不仅是为了他自己,也是为了他身后的支持者索尼、鳌拜、锡翰、巩阿岱等人。
当下豪格遂即采纳王遵坦之议,派人前往陕西,督促孟乔芳从褒斜道,再次输送一批粮草进入汉中,然后又让王遵坦代笔,为他向朝廷请兵请粮。
汉臣在文笔方面的功底,远非满人可比,王遵坦凭借他的笔力,很快写出了一份奏报,把豪格在汉中的窘境一字不提,笔锋一转,就将眼下汉中态势形容成了清廷平定川蜀的大好时机。
定军山,西军主营,白色的大帐与山上的白雪连城一片,无数道炊烟从营地中升起,场面蔚为壮观。
大帐内,火盆中的碳火,不时飞舞,散发出来的热量,将帐内与帐外,变成两副天地。
张献忠座在铺着虎皮的大椅上,几名大西官员侍立在桌案之前,他拿起刚从武都山送来的情报,观看一眼,得知了张定国劫了豪格的粮草,顿时哈哈大笑。
这时他将情报递给几位大臣观看,自己舒服的靠在温暖的虎皮大椅上,赞道:“好~好~可望、定国,不愧是朕的义子,豪格丢了这批粮草,朕的胜算更大了。”
一旁的左丞相汪兆龄亦附和道:“豪格,现在恐怕是进退两难了。”
张献忠笑道:“陕西一地的情况,朕心里十分清楚,自从崇祯登位之后,此地就反反复复,起义不断,其中原因就是无粮,百姓都要饿死,所以但凡有人能登高一呼,必然群起响应,啸聚十万,攻城拔寨!眼下北虏占据此地,粮食同样稀少,孟乔芳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豪格如果识相,现在立马退兵,还能减少点损失,他若想凭借陕西的粮草接着与朕消耗,朕的机会就来了。”
“万岁英明,等豪格耗尽了关中粮草,万岁杀入关中之后,只要拿出点粮食,必然能够聚集百万流民,到时候蚁附攻城,席卷关中当不再话下。”王兆龄献媚道:“不过,眼下豪格的粮草估计不足半月,他极有可能退回关中,臣估计豪格做出决定,也就在这几日之间,万岁是否传令各据点,随时准备追杀呢?”
“朕已经在南郑,褒城等地,派遣了大批哨骑,只要豪格一动,朕便立刻挥军掩杀,虽说可能追不上八旗,但绿营兵却要全部杀尽,这样朕进入关中之后,仅仅凭借八旗将无法挡住朕的兵锋!”
“万岁对关中之地,是势在必得呀~”
张献忠笑了笑,看着汪兆龄道:“这都是卿家的功劳,等朕占据关中,必然对你大加封赏,哈哈哈~”
南郑城内,因为粮草匮乏,所以攻打洋县的计划被迫取消,清军士卒很快就发现,他们的口粮每天都有所减少,一股不安的气氛,在军中蔓延。
大西军在南郑以及褒城附近部署了数支斥候队,严密监视着清军的一举一动,时间一天天过去,但清兵却始终没有撤出汉中的意思。
消息传回定军山西军主营,张献忠冷冷一笑,谓左右道:“看来豪格,心有不甘,执意要在汉中与朕一决高下啊。”
左右将官与大西官员闻言,俱是哈哈哈大笑。
张献忠也是大笑,然后脸色一变,冷笑着发出命令,“传朕旨意,各个据点,不得主动与北虏作战,都给朕谨守城关,不出两月,豪格必然粮尽,那时就是大西击败豪格,入主关中的最佳时机。”
武都山上,张可望、张定国劫了豪格的粮草,加上本身的军粮,大军至少可用上半年不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