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制度的改革,自从与唐、鲁二使达成协议之后,隆武朝廷就开始推行,减少发放给宗室的俸禄,到现在已经有了两三个月的时间。
“宗室的人闹得很凶吗?”
苏观生诉苦道:“从各地逃过来的宗室,登记在册的已经有三千多人,从亲王到奉国中尉一共八级,都是皇天贵胄,眼下朝廷的情况,郡王以上爵位的宗室,还能凑合供应,但将军以下的宗室,就只能给予基本的保障,但按着朝廷的规矩,他们又什么都不能做,也不会规划生计,朝廷发的钱,月初就花了个干净,等到月底连生存都出现了问题,一个个穷困潦倒,经常上访,经常闹事。”
大明的宗藩问题,几大亲藩、郡王,只是金子塔上最顶端的两层,崇祯年间在籍二十万,其中包括数万个将军和十几万的中尉。
早在嘉靖时期,宗室的俸禄,就占据朝廷税赋的三成,成为大明最沉重的负担。
王彦正了正身子道:“如今朝廷,每月发给宗室,多少银子。”
“安规定,最低一级的奉国中尉,年俸二百石,按着米价折算,月俸要发三十余两,但户部只发三两,第五级的奉国将军折算下来,月俸要一百两,目前只发十两。”苏观生说道:“除了亲王、郡王发五成之外,将军之下,一律只发原额的一成。可即便如此,一个月也要消耗白银,三万两左右。”
“这么多?”王彦有点惊讶,三万两白银,足够造七八条鸟铳,或者给两万多人发饷了。
苏观生摇摇头,“士衡觉得多,可宗室看来,却是把他们往绝路上逼。北方逃过来的宗室还好一点,之前乱了那么多年,逃到广南,能吃的苦都吃过了,关键是江南、浙江这些地方的宗室,原本衣食无忧,突然之间什么都没了,他们过惯了山珍海味的日子,现在一个月那么点钱,几顿饭就花光了。”
“这件事情,长久下去,也不是办法,宗藩如果闹得太厉害,陛下脸上也难看,宗室对陛下施压的话,陛下恐怕最后还是要顾忌一下宗室的利益,我看得想办法让宗室自力更生。”
“士衡说的轻巧,宗藩的祖制,不是那么好变通的~”苏观生说完,遂即起身,“本阁还有些事情,士衡自便吧。”
广京城南,唐王朱聿鐭自隆武帝将行在安置在广京之后,他遂即宣布退位归藩,不在参与朝政,安心于府中座一个清闲的王爷。
朱聿鐭作为隆武之弟,在这次宗藩变革之中,难免受到影响,许多愤愤不平的宗室,都来府上拜会,希望能由他出面,为宗室们说几句话,但是被朱聿鐭婉言谢绝,使得众多宗室心里比较失望,不过却没有人记恨他。
朝廷宗藩改革,郡王、亲王发五成俸禄,郡王之下,直接只发一成,朱聿鐭的年俸是米一万石,发五成就是月俸八百多两白银。
这些银子要说可以让他过上奢靡的生活,但他每个月领了俸禄,却只拿五两供家人用度,剩下的银子就直接堆放在大厅之中,有穷困潦倒的宗室进来拜见,银钱任其取之。
第443章 何氏入府
清军在漳州的防务,以佟养甲、李成栋为主,在配合万五郑氏降兵,合计三万余人,王彦决定调集忠武镇和督标,以及忠贞营一部,合计四万人,在邀郑成功,两面夹攻。
这些日子,他忙于拣选兵马,调配兵器、物资,进行备战,而楚国公府里的王氏族人,也没有闲着,忙于操办王何联姻。
王彦马上就要征讨漳州,而何腾蛟也要赶回武昌,按照王彦的意思,是一切从速从简,但何腾蛟却不愿意委屈了女儿,坚持要大办,而且天子也会有旨意过来,那仪式就简便不得,只能按部就班的来。
按照古礼,从议婚到成婚,要经过六道礼仪程序,即六礼,纳彩,男家向女家送礼求亲;问名,男家询问女子的名字、生辰;纳吉,男家卜得吉兆后,到女家报喜送礼订婚;纳征,订婚后,男家下骋礼;请期,选定结婚日期;亲迎,接新娘子到男方家里成婚。每道礼仪程序,又有许多细节,十分繁琐。
只是中国经历多次战乱,特别是五代十国,元末,礼崩乐坏,民间觉得礼节太过繁杂,不愿意接受,到明朝时虽然规定了结婚六礼,但除了皇家和大族之外,民间基本只剩简化了的三礼。
王彦的意思是按着民间的标准来,但何腾蛟不同意,王彦只能同意按着他的想法来,他原本以为要拖延许多时间,但没想到不到半个月,在王何两家的努力之下,就已经走完了前面的五步。
虽说看起来匆忙,但其实从去岁何腾蛟找到王氏,双方决定联姻,已经过去了数月时间,前面的几礼早就走过了。
隆武三年二月十日,这天,天刚亮,楚国公府所在的坊间里,家家户户都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只系着红绸的篮子里,装着九个红鸡蛋和一千文钱。
与此同时,爆竹声开始连续炸响,坊间内所有人都知道了大明的楚国公,今天要迎亲娶妻了。
这除了让左邻右舍,送去礼仪,一起同喜共庆,也是提醒今日国公大婚,各户人家,就不要做什么犯忌之事,图个吉利。
楚国公府上热闹异常,除了二十多为下人忙里忙外之外,南迁的王氏族人也过来帮忙,百来名亲兵,也在帮着整理院落,整个府邸已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大堂院子里摆下了喜蜡,张灯结彩。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