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鞠起源于战国,盛极唐宋,明代由于太祖禁止军人蹴鞠,有所衰落,不过民间却一直保留下来,明代的《蹴鞠图谱》中,光鞠的种类就有二十多种。
中国自古讲究祖宗之法,看似前人的规定就不能改变,其实也不尽然,如果真的祖宗之法不可变,那就不该有什么变法。
其实古人并没那么古板,前人说的好,可以不变,前人说的不对,该变的还是在变。
明太祖立国之初,定下的规矩,如商人不得华服,卫所制度,到了现在,基本都成了一纸空文,王彦觉得蹴鞠对于军队大有益处,所以训练之余,军中常常会举办蹴鞠比赛。
何枝枝与许嫣嫣,从国公府出来,两人共乘一辆马车,往越秀山的方向而去,路上不少城内百姓,也议论纷纷的向山脚汇集,比庙会、赶集还要热闹几倍,她们在护卫的保护下,很快便抵达了越秀山脚。
这时整个山下,已经挤满了人群,真可谓人山人海,不过他们也不担心,任何时代都有特权阶层,作为楚国公的家眷,广京府的衙役,早以为这些前来观礼的权贵,站下了两个山头,并不需要与庶民一起拥挤。
马车停在山脚,两女登上了山头,见上面虽然不四山下人山人海,但也集聚了不少官员,以及夫人、小姐。
“彩~”一阵阵的呼喊声随着,校场上的蹴鞠比赛,而波荡起伏,使人心潮澎湃。
何枝枝站在山头,向下眺望,一座校场上,中间十来个小人儿来回奔跑,内圈围着数千明军加油呐喊,再外圈就是广南百姓,乌压压的一片,数之不尽。
“妹妹,那就是相公的军队么?”何枝枝指着校场上飘荡的几杆军旗,说道:“怎么每面旗的颜色都不一样?”
许嫣嫣慢慢走到何枝枝身边,她身上裹了一条红色的肩帔,二月天的广南还是有一丝寒意,而且山顶风很大,她身体比不上何枝枝,紧紧拉着帔巾,说道:“姐姐,那六杆大旗,一面青底、红日、白月,代表的就是大明,海上贸易的船队,也多打此旗,号为日月旗,剩下五面旗,则是按着五行之说,配以五色,那是五忠军各部的军旗,例如戴将军的忠勇镇,经常担任先锋,攻如火,所以军旗赤红,上面的明字代表大明,朱雀就代表忠勇镇。”
何枝枝点点头,“这到与爹爹麾下的旗帜有些不同。”
“相公的麾下各部,的确有许多不同,除了旗帜鲜明之外,相公还拜托苏先生,为各军都写了军歌。”
在两女说道之时,隆武皇帝的仪仗,也从行在出来,只见近百骑兵再前开道,后面锦衣卫飞鱼服,绣春刀,鲜衣怒马,十二杆龙旗大纛分列左右,北斗旗一、纛一居前,后面再布日旗、月旗、青龙、白虎等六十四面大旗,然后就是各种黄盖、华伞、大幡,隆武与曾皇后,端坐六匹健马拉着的大车之内,最后就是手持斧钺剑戟各种兵器的锦衣力士。
皇帝仪仗一路行来,沿途欢呼不断,山呼万岁,也预示着大祭将要开始。
山脚下,校场上的蹴鞠比赛已经停下,士卒列好了队形,百姓也安静下来,分开道路,让皇帝的仪仗上山。
在祭祀之前,还要先请忠烈入祠,时至正午,皇帝与皇后下了车驾,领百官登上祭坛,主持祭祀的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何吾驺,也来到山下,他的身后则是百来名,捧着牌位的官员和从国子监借来的士子,以及数十辆盖着红布的大车。
此时,礼部的官员开始指挥士卒宰杀三牲六畜,皇帝领百官上香祭拜,然后告慰官民道:“朕闻汉家再坠,大统犹系人心,唐室三丧,长安不改旧物。此中国自古多忠义也。今胡虏南下,腥秽宇宙,覆我二京,大明二百八十年之教化安民,岂无忠烈相护耶?朕闻甲申以来,汉家烈士,正名举义者,不可计数,有黄靖南殉于芜湖,王之仁举家沉于东海,黄阁老不屈于南京,祁彪佳赴池而死,宏图、宗周绝食而亡。呜呼,大汉英烈何其多耶。朕每感于此,中夜卧起,涕泗纵横。大汉义士之众,朕岂忧板荡哉?今幸得大学士、楚国公谏言,请立忠烈之祠,以告慰英灵,庇佑大汉,朕与士民,当时时祭拜,使香火不绝,则大汉民气不绝,忠烈长存于心也。”
第448章 讨北虏复八闽檄
天子语毕,百官与士卒百姓,齐齐拜道:“陛下万岁,忠烈长存。”
隆武自祭台俯看,越秀山下,拜服一片,心中不禁一阵激荡。
此时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何吾驺,得了皇帝示意,遂即朗声呼道:“陛下有旨意,臣民平身,请忠烈入祠。”
他的声音,被礼部官员一个接一个的从祭台往山脚下传,使得他的话语,传遍越秀山,声音回荡,使观礼的士民,一阵肃然。
忠烈祠修建在越秀山上,一条石阶,从山脚直接通到山顶的中烈祠,一名礼部郎中,站在山脚的石阶旁,将拿着一份宗卷展开,便朗声念道:“一请,北地殉难诸臣,大学士范景文谥文贞,户部尚书倪元璐谥文正,左中允刘理顺谥文正,简讨汪伟谥文烈,吏部员外许直谥忠节,刑部侍郎孟兆祥谥忠贞~请入忠烈祠。”
礼部郎中,每念出一个名字,就有一名国子监的监生,抱着一座牌位,神情肃然的出列。
远处的许嫣嫣,听到父亲许直的名字,知道父亲的牌位,将被请入忠烈祠,享受世人香火的供奉,眼泪顿时就涌了出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