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见此心中一估算,这批物资,恐怕的价值八十万两,如果运到广州,那他转手至少可以赚个四五十万两,于是他把郑成功拉到一边,低声对他道:“成功想要钱粮,还是要物资?”
要说这仓库里的茶叶、瓷器,也是郑家之物,但现在王彦的话语,摆明了就是要把这些物资算在战利品之内,郑成功也不能反驳,毕竟郑之龙投了清,这些物资又是他们从清军手中所得。
这时郑成功沉吟一下,金夏两岛四十余万军民,嗷嗷待哺,他手里的银子其实还有不少,物资虽然转手出去能赚到钱,但赚了的钱去买粮,肯定比这十万石要贵上许多,那他等于白费功夫。
想明白着一点,郑成功决定道:“我要钱粮。”
王彦点点头:“这批物资,本阁折算八十万两,米价按二两一石,那十万石粮食,五万两黄金,外加二十万两白银,就归成功所有。”
“都听阁部安排。”
“那此处的物资,就暂时如此决定,城内其他收获,我们再另行商议。”
六千多清兵,在城内做乱几日,肯定也抢夺了不少财物,明军搜一搜,找一找,以及泉州城中之前投清的官员,应该也能搜刮一比巨财。
虽说,肯定无法与王彦第一次搬泉州相比,但就目前来看,他即便上交朝廷一部分,也已经小赚一笔了。
打下泉州这样一座大城,肯定不会没有收获,但具体是多少,那就看王彦怎么写折子了。
这次,他决定将十万两白银,上缴朝廷,那批货物,则转交靖海商号出售,所得银钱用来奖励和发展五忠军的装备。
王彦收了五忠军将领,招兵、发饷等等权利,所以给与军官厚饷,是朝廷规定的几倍,但朝廷军制、军饷却没有变,所以五忠军虽然也拿户部的饷银,但王彦也一直再给他们发饷。
看完仓库,众人遂即前往府衙,路上王彦吩咐属下,快马返回广东,让靖海商行过来搬货。
泉州虽然打下来,但明军东征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加上之前准备的时间,清廷不可能不做应对,王彦估计江南的清兵,也该快到福建,而他并不打算守什么城池,所以物资必须全部运走。
这时,众人刚到府衙门口,就有值哨的士卒禀报道:“国公,有十几位泉州士绅求见,被陈先生带入衙中,陈先生吩咐卑职,如果国公到来,他们在会客堂等候。”
王彦对郑成功笑道:“要不成功和我一起去和他们谈谈!”
郑成功点点头,他今后主要负责闽地,所以泉州本地的乡绅,还是值得一见,他欣然笑道:“那卑职就随阁部一起去会会他们!”
第457章 接见士绅
来见王彦的几人,并非普通乡绅,准确来说都是泉州的大户望族,其中不少人,还都是曾经的大明官员。
这些人与泉州普通百姓相比,在这次兵祸之中,除了钱财有损失外,人身方面大都平安无事。
此时堂上的士绅一共有二十多人,代表着泉州府半数以上的大家望族,他们座着低声议论,陈邦彦则端坐着闭目养神。
会堂上乱哄哄一片,一名老者重重咳嗽两声,大堂上顿时安静下来,老者名叫郭必昌,是泉州第一大户,曾担任大明兵部尚书,也是泉州府公认的士绅领袖。
郭必昌缓缓道:“如今泉州为朝廷光复,楚国公乃当朝大学士,必为我等士绅考虑,有什么话,等国公来了再说,大家不要在陈先生面前失礼。”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这时,堂外有士兵喊道:“陈先生,国公和国姓爷过来了!”
陈邦彦闻语,睁开双眼,带着众人连忙起身,一起到堂外迎接,便将王彦与郑成功边走边说,大步走进院子。
“诸位士绅久等了,各位来此,不知有合适指教?”王彦走到士绅身前笑道。
“我等岂敢有什么指教,只是有些情况,向楚国公反应,楚国公军务繁忙,我等还来打扰,实在是很抱歉!”
“无妨,各位请!”
众人走进了大堂,纷纷落座,王彦笑着道:“这次东征,虽然是由朝廷和本阁主导,但八闽之地,朝廷今后还是要依靠国姓成功的威望,来主持闽地抗清,所以大家有什么具体的事情,今后可以直接向国姓成功反应。”
众人闻语,纷纷起身,向郑成功施了一礼,但众多士绅的脸上,却有一些尴尬,郑之龙降清之时,自然向闽地大族通了气,这些士绅现在还能活蹦乱跳,没有在清兵入闽之后,遭受清洗,显然也是归附过清廷。
这其中郭必昌因为与郑芝龙交厚,还帮着博洛写过劝降郑芝龙的亲笔信,而也正是因为郑芝龙的投清,导致郑氏家族的分崩离析,导致郑成功母亲田川氏受辱自尽。
此时郭必昌在面对郑成功时,心中难免有些担心,所以他才来找王彦,没想到王彦还是把他们推给了郑成功。
其实在明清之际,士绅在明清之间,立场可以说十分复杂,首先是清兵战据南京之后,大批直接倒向清廷,但剃发令之后又大批参与反清复明。
出现这种现象,其实是因为当时思想上的混乱,明朝到了崇祯年间,就已经烂到骨子里了,王朝的末气,士绅阶层大多感受到,加上人文主义思潮,士绅多重自身利益,不愿为朝廷出力,他们视满清与李自成一样,不过是换个皇帝,所以轻易屈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