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栋乘机一阵砍杀,督标骑兵不像步军一样可以结阵,以同袍的力量来对抗敌将,他们一时被杀得措手不及,节节后退,防线立即洞开。
一众清兵立刻从缺口涌入,不过出口并不大,清兵刚跑出一百来人,王士琇又纠集近百明骑兵向缺口推了回来。
明军在战马上左右劈砍,想要逃跑的清兵躲避不急,纷纷被砍到,李成栋顿时大怒,他已经杀红了眼,手中的关刀已不知砍翻了多少人,但双拳难敌四手,密密麻麻的明军向他涌来,都想要他的人头,来换取爵位。
一时间,虽然有亲卫保护,他也开始险象环生,而就这时,一队清兵长枪手,却从反方向杀穿了督标骑兵,领头的正是李元胤,他一边挥舞着长枪,一边吼道:“父帅快走~”
第472章 二招李成栋
清军长枪兵将督标杀穿,李元胤身边两员把总立刻窜上前去一把扯住李成栋,大喊道:“明军势大,督镇快走!”
李成栋没来得及回答,明军又蜂拥而来,他见还有大批李部士卒被围在阵内,顿时挣脱二人,挥着关刀再次迫开明军,两员把总只得也扑上去,但明军太多,两人猝然之间,就被几柄长枪捅死。
一旁的陈元胤眼见李成栋又陷入危险之中,顿时狂吼一声,手中长枪横扫,迫退明军,几步窜到李成栋身旁与他背对背,便再次疾声道:“父帅快走,儿来断后~”话音未落,一明骑便一枪刺到面前,李成栋连忙躲闪,枪斗直接击中他的铁盔,将他脑袋震得嗡嗡作响,头盔直接飞了出去,明骑正要乘胜追击,但李元胤却一把扯住枪杆,狠命一拖,明骑把持不住,居然被拖下马来,他提脚就是一踹,明骑飞出,又砸倒了几名明军。
乘着空档,他见李成栋额头被划破,血流满面,顿时喝道:“明军势众,不能让弟兄们白死,再不走,就来不及了。三军不可无帅,本将断后,你们速带我父帅突围。”
几名清兵得令,不由分说就把李成栋一左一右架住,背朝前的拖走,让他眼睁睁的看见明军的包围圈越缩越小,李元胤与李部士卒被明军的人潮淹没……
明军大纛下,王士琇吊着一条胳膊,懊恼的单膝跪下,向王彦请罪道:“末将无能,未能斩杀李成栋,还请国公责罚!”
王彦将他扶起,看了看他的手臂,忙安抚道:“漳州以是瓮中之鳖,李成栋迟早被本阁所擒,留他些时日也是无妨。督标这次阻拦李部大半人马,擒获李元胤,可谓立有大功,士琇无责,还有奖赏。且先去安心养伤,本阁今后还有大用。”
“末将,谢过国公!”王士琇道谢一声,然后被亲兵抚了下去。
当下各部将领也纷纷前来禀报,幕府书记一一登记,最后得知此战,歼灭清军四千七百余人,而明军之中,督标死伤九百人,郑军死伤七百人,忠武、忠贞共计死伤一千二百人。
王彦听了结果,不禁一阵皱眉,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明军伤亡还这么大,着实让他有些震惊了。
陈邦彦翻看了一下统计,见王彦脸色不好,遂即说道:“阁部,这主要还是因为之前招募五万新卒,还未形成战力,郑国姓军中也多是新练之兵,面对李部这样的久战之师,自然会有些差距。”
王彦点点头,“我所虑者,将李成栋引出来,我军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还付出如此伤亡。如今清军凭城而守,本阁手下儿郎,死伤岂不更甚?”
大军士气可鼓不可泄,在见识了李部的彪悍之后,这种忧郁,王彦没有对手下将领提起,但对谋士却可以说上一说。
陈邦彦笑道:“之前阁部不是已经定下策略了么?我军并非需要强取漳州。”
王彦抬眼道:“地道炸城之法,民夫已经开始挖掘,招降之策,本阁还未想好怎么实施,先生可有策教我!”
“卑职确实有些想法要说于阁部听。”陈邦彦拱了拱手,接着说道:“李成栋经历今日一败,城内清兵必然军心不稳,确实是招降的最佳时机。具体实行起来,卑职以为其中却大有文章可做。首先阁部可命人广射书信于城中,这是给普通士卒看,特别是郑氏降卒,可以起到进一步动摇清兵军心的目的,其次国公可将那李元胤放回城中,委托他带口信给李成栋,让他投降。这样一来,李成栋献城,那阁部兵不血刃可得漳州,李成栋不降,也没有关系,佟养甲见阁部放回李元胤,向李成栋示好,心中必生疑虑,可令二贼生隙也。”
王彦目光转动,李元胤不过一清军偏将,放之可以再擒,“先生之计甚善。”
李元胤此人在历史上,比其养父李成栋,其实可敬的多,李成栋死后,如不是永历朝廷怀有私心,广东不会那么快再次落入清兵之手,李元胤也不会在陷入重围之后,在绝望之中穿上大明朝服登城四拜,哭叹,“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然后自刎而死。
王彦决定采纳陈邦彦的建言,遂即让亲卫拿令牌将李元胤提过来。
在等待的时间里,王彦与陈邦彦又敲谈了其他策略,对于炸城,以及强攻都做了探讨。
不多时,李元胤被明军带进帐来,王彦目视他,见其二十多岁,双手被反绑,衣甲沾满血污,进得帐来不骂不恼,于是随口说道:“汝原为明将,今被吾擒,可愿归降。”
“叛国之人,以是不忠!父为清军大帅,若再背父,是为不孝。不忠不孝之人,阁部留我何用?今但求一死也。”李元胤回道,说完闭目待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