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来,忠贞镇损失了将近一千五百人,而且根本没有取得什么成效,连城头都没登上几次。
十五日,明军继续猛攻,这次由忠武镇主攻,但李成栋凭着坚固的城防,完备的器械,反而使得明军多死了五百多人。
与此同时,在地下,明军与清兵也开始交手,一条条地道,在地下交错,明军往里挖,清军听到动静之后,辨别方向,就往外挖,两条地道撞在一起,明军与清兵立刻在狭窄的空间里短兵相接。
一时间,漳州的战事,进入了焦灼之态,这让王彦逐渐开始烦躁起来。
庆幸的是,李成栋还是判断失误,他以为明军挖掘地道,是为了夜里偷城,会一直挖到城里,可明军三条地道一起挖,虽然三条地道的动静都被察觉到,清军也从反向对挖,他们挖通了两条,之后第三条明军地道,在城下停了下来,清兵没听到动静,以为明军放弃了,便没有继续寻找。
十六日,负责主攻的是郑成功部,他们在城外摆好了阵型,楼车、云梯高耸,冲车、撞车推至军前,杀气腾腾,但却没有进攻。
至午时,城墙脚下的地道里,明军已经填上了千斤火药,这些火药用棉布包裹,浇上桐油,然后用土夯实,封死。
不久之后,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突然响起,明军士兵即便早有准备,也有不少人被惊的一屁股坐在地上,漳州北城的整个城墙和大地似乎一下起伏起来,在猛烈的爆炸之后,清兵惊得呆若木鸡,爆炸之处腾起巨大的烟雾,土石横飞,声势骇人。
郑成功见此立刻抽出腰刀,大声嘶吼道:“将士们,杀啊~”
郑军士卒立刻推动器械,发足狂奔,呐喊之声铺天盖地,王彦连忙拿起千里镜观看,爆炸之处,烟尘散尽之后,一道两米长的口子漏出来,让王彦大失所望。
第475章 清军内讧
一阵鸣金之声响起,郑军在死伤千人之后,如潮水一般退下,城墙上炸出的两米宽的口子,并没使得郑军攻入城内。
两米的宽度,十几个刀盾手,就能轻松堵住,郑军这次攻击虽然极具威胁,一度登城,占据大段城墙,但还是被清兵赶下城来。
不过明军虽然失败了,可这次炸城,那一声巨响,以及城墙上留下的口子,却实实在在的吓得李成栋、佟养甲冷汗直流。
城上的清兵也是胆战心惊,城墙上的口子虽然很小,但那已经说明,漳州不再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城池。从郑军一度差点攻破翁城,就可以看出来,清军的军心开始动摇了。
受了惊吓的李成栋,再也不敢大意,他知道明军火器厉害,这次没成,难保不会再炸,遂令清兵严防互守,不得大意,他自己也每日都要趴在大缸上听个好几遍。
地道炸城之策,乃是李过所献,他的灵感则是来自崇祯十五年李自成攻开封时,就在开封的城墙上挖了个大洞,埋了相当大当量的火药,然后引爆,只是闯军操作不当,没有把挖开的洞口填上,所以并没有成功。
这次明军改进了爆破的方法,埋好炸药之后,不仅填了土,还进行了压实,以确保封住气体,使爆炸定向爆破,但没想到居然只炸开两米。
连续几天的攻城,明军已经阵亡数千将士,而明军能用的战法也基本全都用上,这让王彦有些灰头土脸起来。
十七日,在屡次受挫之后,王彦不得不下令暂停攻城,招集将领幕僚商议,是不是该调整一下策略。
城内,李成栋见明军停止攻城,心中带着一丝快意,想着可算让王彦见识了他的厉害,于是吩咐各部继续,坚守岗位,他则耐心等待王彦使者的到来。
在他看来,王彦猛攻漳州不下,自然该与他重新提提条件。
明军帅帐内,李过第一个发言,“强攻伤亡太大,卑职建议,还是继续挖掘地道炸城。这次虽然只炸开两米,但至少证明,城是可以炸开的,而且卑职建议,这次可以炸城门!”
“不行,不说清军肯定在城下挖掘了横向的地道守株待兔,就说这城门炸了,也没有什么用,”郑成功起身说道:“昨天我部士卒用攻城锤撞过城门,根本撞不动,显然已经被清兵用石条封死了,而且即便炸开,还有翁城,冲进去反而会被弓箭四面射杀。”
刘顺听了众人议论,“照这么说,这李成栋还真成了个铁王八呢?国公,明天再让末将攻一次,北城上的工事,已经被大炮削得差不多了,墙朵也被炸毁大半,现在又多了条将近七八尺的口子,明天推一门红夷炮上前,就对准口子,谁堵轰谁,大军则多备楼车,末将不信杀不上去。”
众将闻言,也没有其他拿的出手的策略,纷纷点了点头。
攻坚战就是这么难打,最好的办法就是围着等城内粮尽而降,但明军几万人马又不能一直这么干耗着,万一江南又有清兵过来,那岂不功亏一篑。
王彦认真地听着,见众将大多支持刘顺的建议,赞同明天再猛攻一次缺口,“既然大家都是这个意思,那明天就再攻一次。”
王彦说罢,挥挥手,示意众人散去,将领们鱼贯而出,然后各回营帐,筹备明天攻城之事。
城内,李成栋在府中等待王彦使者的到来,可从早上等到黄昏,手下之人却一直没有禀报,他心中不禁开始慌乱起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