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吴三桂沉思一阵,开口说道:“这第一条路,关键是我们得守住万县,其次豪格得突破合州,从后面夹击王彦。如果是春冬时节,本王对此还是颇有信心,但这六七月间,天气实在炎热,大军不少还穿的棉甲,再加上大军久战疲乏,恐怕难以实现啊!这第二条路,恐怕也不容易,就像国相所说,将士家眷皆在满清之手,此外这两年来,本王为了表示对清朝的忠诚,不但对忠于明朝的残部进行残酷的镇压,动辄屠城,而且对一些起兵抗清的宗室后裔,也不遗余力地去斩尽杀绝,可谓彻底将大明得罪,明朝要以什么条件招降本王,本王心中着实没底!”
一众吴军将领听了,脸上都有些沉默,就像吴三桂所说,这两条路确实都不好走,他们这几年可没少杀汉人,坏事几乎做绝了。
夏国相摇摇头,却笑道:“王爷,这两条路,单选一条,自然难走,但卑职建议王爷何不两条路一起走呢?”
这第一条忠清,一条投明,怎么一起走?吴三桂听了,一阵疑惑,但很快就眉头一挑,瞳孔放大,“国相的意思是?”
“川东多山,地形不利于大清作战,而且小暑刚过气候炎热,王彦的南方明军比我们更耐酷暑,川东战局确实对我们不利。因此卑职建议,王爷可以一边坚守万县,等待肃亲王突破合州,一边与王彦谈判,拖延时间。在此期间,如果肃亲王能击败西路明军,南下包抄王彦,王爷便与肃亲王夹击明军,但如果肃亲王迟迟不能突破,那王爷通过这段时间的谈判,也能为弟兄们讨要个好条件,最好能像沐王府一样来个世镇四川。”
吴三桂听完,脸上漏出笑容,这种双管齐下,哪边风大,就往哪边倒的策略,正适合他的本性,“此法甚好!本王将立于不败之地!”
这时堂内众多吴军将领听明白,纷纷议论起来,一个个脸上的阴郁之色,都以消散。
吴三桂见此,站起身来,压了压手,让众人安静,然后吩咐道:“本王决定,就按着国相所献之策来实施。胡国柱,你带人赶紧去布置城防,并安排人马再去附近村落征一次粮,至于与王彦谈判,拖延时间之事,就交给国相。”
第525章 兵临城下
中路明军渡过长江之后,王彦一面命先锋东下开道,一面派快马通告西路军,大军已经过江,立刻会东下包抄夔州,让西路军紧守合州,切忌不要浪战。
当年蒙元攻打合州钓鱼城,不仅大汗被守军用砲砸成重伤,最后惨死,而且守军还凭借此城抗蒙四十多年,直到崖山十万军民跳海之后,合州钓鱼城才以不杀城中一人为条件向蒙古人投降,而城中不甘的三十多员将领,则集体拔剑自刎,演绎了大汉民族的悲壮。
虽说钓鱼城之后被破坏,但是其险要的地形还在,丁魁楚三万多人把守于此,理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王彦写信告诉他,让他不要与清兵野外浪战,谨守城池,只需他坚守两个月的时间,就算是大功一件,王彦保他战后进入广京内阁。
宋朝军明能靠着钓鱼城,坚守四十多年,王彦只让丁魁楚坚守两月。三万多人即便是守一个普通的城池,也足可以让十万雄兵困顿不前,王彦心中大有大局以定之感。
当下计议妥当,王彦便率兵离开重庆府,火速往夔州集结。
七月五日,大暑刚过没几天,烈日当空,万里无云。
毒辣的阳光烘烤着大地,树木草皮都被晒得焉了,这种天气用兵,不但考验将士,更考验指挥者。
袁宗第带着五千士卒作为全军先锋奔驰在前,这里已经是夔州地界。
因为战乱的关系缘故,沿途所有村庄几乎都为之一空,百姓大部分躲入了山中。
大巴山、巫山使得夔州之地耕地稀少,道路不通,本就没有多少人口,现在战乱一起,就更加看不到人影。
袁宗第身上披着战甲,全身都浸泡在汗水当中,铁盔下的脸被晒得赤红,他们过了武宁奔出进十里,硬是没见到一个村庄,连喝口水的地方都没有。
时至正午,太阳正毒,袁宗第打马到了一颗大树下,翻身下马,将头盔摘了下来,在树阴里坐下。
众多明军见此,顿时大喜,纷纷在道路两旁的树荫里,找地方坐好。
“督镇,前面有个镇子,有百来户人家。”
袁宗第休息片刻,往前继续侦查的哨骑打马回来,禀报道。
有镇子,这到是个好消息,袁宗第当即起来,刚休息没多久的明军将士也哗啦啦的站起身来,继续在日头底下前进。
大军走了没几里,果然见群山之间夹着一个小镇,数千兵马顿时一拥而入,下得百姓纷纷躲入家中暗室里,下得赫赫发抖。
明军拥进镇子,便冲到井边,吊起水桶痛快喝水,闹了好一阵才安静下来。
镇子并不大,容不下多少人,士卒在屋前的阴凉处靠墙坐好,镇子里装不下,剩下的人马便在镇外寻树阴躺下。
镇子里的百姓,匆匆躲入屋内,心惊胆颤的等了许久,也不见外面的丘八闯进屋来翻箱倒柜,一些胆大的汉子站起身来,想要看个究竟,旁边抱着孩子的婆姨连忙拉住他的衣袍,眼中满是恐惧。
汉子挣开,示意婆姨安心,蹑手蹑脚的出了暗室,小心的来到院子里,眯着眼睛往从门缝里往外一看,便见院墙外面阴凉处,密密麻麻的明军士兵,或坐或卧的一片,汉子眼帘立刻朦胧起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