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民于水火,复汉家之山河。”夏完淳躬身,从容道:“殿下为太祖之后,光复宗庙责无旁贷,因而特来说殿下出兵。”
鲁王却摇摇头道:“皇帝与衡阳藩两路人马,拥兵数十万,足之多谋之士有陈邦彦、顾炎武、王夫之、万元吉、姜广曰,能征惯战之将有戴之藩、金声桓、李过、高一功、孙守法,可谓战将千员,谋士如云,有此两路,光复金陵指日可待,何须本藩发兵?”
夏完淳听了,却叹气道:“甲申惊变,东虏复我两都,宇内大乱,生灵倒悬,完淳以殿下起于江东,三入长江,四战浙东,虽数败入海,却初心不改,是为天下苍生念,为祖宗基业计,不想殿下只为一己之私。完淳,深感失望,若殿下觉得事不关己,不如早早安兵束甲,北面而事。”
张煌言听了一急,忙给夏完淳使眼色,但夏完淳却视而不见。
鲁王听到这,知道夏完淳这是讽刺他,让他投降满清算了,可他有可能降清么?真是笑话,他气急反笑,正要说话,夏完淳却又道:“丙戌年,殿下战浙东,朝廷坐而视之,殿下东溃入海,朝廷亦遭闽中大变,今殿下欲坐视观战,若朝廷与衡阳王无功西返,完淳见意殿下早些收拾行装,扬帆出海,否则祸立至矣。”
鲁王被说的脸色铁青,若不是脾气好,估计早就拂衣而起。
张煌言见此,心里叫苦,但不想鲁王却忽然大笑道:“衡阳藩,真是会派人,也只有江左少年,锋芒毕露的夏小隐能对本藩说这样的话语。”
夏完淳听了鲁王的话,嘿嘿一笑,行礼道:“衡阳王下了死令,必须说服殿下出兵,完淳不得已如此,还请殿下见谅。”
鲁王对出兵不出兵,确实纠结,但经过夏完淳这么一激,他到想清楚了,这座山观虎斗,怕是损人不利己,朝廷若胜,他讨不到丝毫好,若是败了,他在江北独木难支,必然如夏完淳所说的,再次被赶下海。
那王彦大概也是为了大局考虑,所以并没有让皇帝孤军作战。
鲁王想明白,正要接着说话,夏完淳却忽然从怀中取出一封信件,上前呈给鲁王,说道:“这是衡阳王,给殿下的书信。”
派了使者,又写书信,看来衡阳藩是非让他出兵不可,鲁王取出信件,展开观看,开头“彦谨启监国殿下”,王彦并没有拿他那一长条的职称、爵位来唬他,反而认他为监国,这让鲁王心里很舒服。
他忙正了正身子,把信铺开在案台上观看,并没提什么出兵之事,而是谈起了当天年在勒克德混两面入楚时,他起兵大战于楚赣,而鲁王亦在江南配合着发动起义,战于浙东,为他牵制了清军的兵力,又谈及闽中之变后,博洛杀入福建,威胁广东,他与博洛对持于延平,又是鲁王在宁波等地策动起义,发兵攻打余杭,才使得博洛回师江南,解除了广东的危局。
鲁王看着信也想起他这些年的作为,总体而言,败多胜少,三入长江,四战浙东,都无奈退回大海,按着结果来看,那就是一事没成,但王彦却给他的这些失败,赋予了意义,正是他在东线百折不挠,才有西线的诸多胜利。
王彦举人出身,文笔还行,看的鲁王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
鲁王看的十分舒坦,他合上信件,叹了口气,然后站起来笑道:“衡阳藩这是对孤软硬皆施啊!本藩作为太祖后裔,不能落在衡阳藩身后,如今天下兵权,本藩占其一,一旦局势崩坏,一损俱损,谁也不能超然于外。而只要三家团结,则金陵再望,只在五指之间。”
第703章 整军待征
说是三家团结就能共抗满清,但事实是却很难做到真正的团结。
历史上南明至少有三次以上的机会翻盘,但最后却都失败,看其根本原因,都不是因为满清太强,而是南明内部出了问题,总是到关键时刻,便发生内斗,使得大好局势崩盘。
鲁监国看完信,确实感受到了王彦心怀天下,以及他的大局观,他赞叹一句王彦国士无双。
当然他也不望挖个坑,挥挥锄头,给朝廷松松墙角,他替王彦抱抱不平,说这样心怀天下的赤子之臣,却不容于朝廷,实在是朝廷的损失,然后他又委婉的表示,如果王彦能支持他,他必定不像隆武那样待他。
鲁王被夏完淳一激,又被王彦的信感动了一小把,他心中天下的分量,逐渐压过了私利,在权衡利弊后,当即决定发兵。
张煌言见此,不禁对夏完淳道:“我主纳谏如流,有人君之德。”
鲁王起伏四载,宗藩时期养尊处优形成的坏毛病,基本在颠沛流离,四处征战中消磨了干净,他现在做事,也是十分果决。
寂然决定与隆武、王彦会猎金陵,他便也要争一争。
他一旦决定出兵,便立刻集结了两万精锐,带着近十万义军,学着隆武,也不顾自身安危的发动亲征。
一时间,鲁王引着张名振、谢迁、阮进、丁可泽等一众战将,压向扬州,牵制多铎兵力,为西路主力打起了辅助,并伺机谋取扬州。
夏完淳见鲁王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将人马拉了出来,知道鲁王其实也早在准备,他当下便派人急速回报王彦,鲁王已经发兵。
到此时,在王彦的有意配合和撮合下,大明内部四支最大的武装,全部都参与到了江南大战之中,将东西两线的大战,逐渐推向高潮。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