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令传达之后,王彦一面尽起大军,扶皇帝灵柩杀奔南京,一面以大将军,武臣之首的身份,号令诸军,传令孙守法、郑成功、鲁王会猎南京。
隆武四年八月七日,王彦引大军兵临南京外郭,这里曾是大明的南都,曾是帝国的中心,天下间最富庶,雄伟的城池。
时隔四年,当初安宗出逃,钱谦益等人在大雨磅礴中跪迎清军入城的凄凉和耻辱,半百的礼部主事黄端伯,磕墙而亡的悲愤惨烈,这些景象,仍旧历历在目,可今天,明军又回来了。
南京城外,披着素衣的士卒,绵延不断的从西面旷野上走来,在城下两里处停下。
城上的清兵,只见城外人影越聚越多,但凡目力所及之处,都是披着素衣的明军,什么人山人海,肩摩踵接都不足以形容明军兵势之盛。
清兵只见城下一片人头攒动,仿佛成群的白蚁挪窝一样。
关键是这么多人,整个旷野上却是一片寂静,似乎是有一股杀气在运量着,让清兵有些透不过气来。
除了人多,在这片白色的海洋中,还耸立着一座座如山丘般的器械,这才是对清兵最大的考验。
洪承畴与博洛等人得到消息,已经来到城上,他们粗略的看了一下,光是盖着炮衣的红衣大炮,就有一百多门,此外云梯、洞屋、吕公车、井阑,这些大型器械,光眼睛看到的,恐怕就得以百千计。
洪承畴望着远处一架高如楼宇的撞城锥,手臂粗的铁链,吊着一人抱不过来的圆木,巨大的圆木前头又包裹着铁皮。
如是让这个庞然大物撞上城门,只要那么一拉一放,即便是南京的城门,恐怕也经得住几撞。
一时间,洪承畴将千里镜递给旁边的官员,神情凝重的撑住城墙,“王逆躲在湖广几个月,这次是有备而来啊!”
博洛与王彦交手的时候,王彦是轻装急进,器械都留在了芜湖,所以他并没看到这么多器械。
现在他看见这些,才知道王彦真是做了充足的准备,不说别的,就说那根圆木,恐怕就是从云贵或者是川东的大山里运出来的。
“南朝皇帝病故,这对于南朝,本来是一次大危机,但是王彦却想要哀兵必胜,洪总督你看见没有,漫山遍野的杀气啊!”一旁的佟图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指着城下道。
洪承畴见众人被明军的阵势唬住,这可不是个好兆头,他微微一笑,“大清兵,以前崇尚进攻,太宗数次主动攻入关墙,将进攻当做防守,始终掌握主动,但本督看来,防守若是打的好,也是一种进攻,江宁城坚墙高,工事齐全,我们这次利用南京来防守作战,给明军造成的伤亡,说不定比野战还要大。明军能守住武昌、襄阳,使局势逆转,我们大清的将士没道理不行,诸位,想想头上顶戴花翎,放手一博吧!”
洪承畴确实是战略高手,他这么一说,诸多清将脸上不禁纷纷漏出了搏一搏的欲望。
就在洪承畴等人凭城窥视明军情况时,王彦也被簇拥着来到城下。
他依然批金甲,挎宝刀,头上戴着镀金六神盔,只是大红的披风,换成了白色的斗篷。
王彦与众多将士,望着巍峨的城墙,心中不禁感叹,这里是整个民族魂牵梦绕的地方,它的陷落,给上至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都带来了深深的耻辱和伤痛。
这种耻辱,已经伴随了整个民族四载时间,现在他们终于杀了回来,而攻守易位之下,清军岂能挡住他十万健儿复仇的雷霆之怒!
王彦在战马上,回望诸军,兵容鼎盛,他心中豪情万丈,意气风发,眼中发出凌厉的目光,远眺城上,口中忽然朗声吟诵道:“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信朱!”
第747章 两军会师
八月七日,西线王彦麾下忠贞、忠武、督标六五千万多人,金声桓、王得仁一万六千余众,在加上孙守法部两万余人,正兵合计十万众,在加上三万余清军俘虏,五万多湖广民壮、义勇,进抵南京外郭城,吹响了收复南都,一雪前耻的号角。
大军于南京西郊,扎下连营,赵慎宽、秦尚行率领横冲马军向南扫荡外围,铁蹄滚滚,江南鼎沸,清军势力要么早早缩进南京,要么闻风丧胆的退入浙江,南京之南的溧水、溧阳、高淳、建平、广德州,纷纷反正归降。
在洪承畴将镇江兵马,撤入南京后,郑成功引水路人马三万人,逆江而上,于八月九日进抵南京东郊。
至此,长江之南,除了浙江和半个福建外,整个长江南岸便只剩南京一座孤城,尚在清兵手中。
一时间,千里江山变颜色,江南大地洗腥秽,万万百姓,皆弃满衣满帽,剪辫子,穿道服,带网巾,士子文人喜极而泣,相拥于孔庙明伦堂,江阴、嘉定、昆山等地,白幡飘飘,痛哭一片。
这些地方,被清兵屠戮,只是因为清廷高压,人们不敢祭奠,也不感表达悲伤,现在官军复江东州府,人们想起往事,无不悲从心来。
原来被人偷偷收敛的尸体,埋葬在荒野,因为不赶祭拜立碑,如今已长满了荒草,信得当年还有幸存者健在。
江阴城外,一处乱葬岗,一名老者领着一群人穿行起间,忽的一下,老者在一个长满杂草的土包前坐下,放声大哭起来,“阎公啊~官军打回来了~呜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