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张存仁见谭泰盯着他,无奈的道:“这次当着你的面儿,我们两人也合作多年,一起谈,行吧?”
不多时,一名半百的道服老者被士卒带进营帐,微微拱手道:“鄙人方逢年。”
方逢年做过崇祯、鲁王的大学士,也算是名人一枚,张存仁在浙闽总督任上,虽没见过方逢年,但名字还是知道的。
“原来是方阁老,快请座!”这时的张存仁已经完全没有了清廷大员的威严,他连忙伸手,让人看座。
待方逢年坐定,他与谭泰两人都将目光看向他,但方逢年却是不急,过了半晌,才正了正身子说道:“那就开门建山吧。鄙人这次前来,是奉衡阳王之命,特意前来招降两位为大明出力。”
张存仁听了,脸上露出喜色,“罪人作孽多端,蒙衡阳王不弃,罪人愿意归降,为国朝出力。”
一旁谭泰见他这么快就答应,心中一急,忙踢了他一脚,自己说道:“不知道衡阳王,给我们什么条件,能否保证我们的安全?”
王彦出了名的杀人如麻,虽还算有些信誉,但谭泰还是不放心,而且条件都没谈,怎么就能答应,只少要知道他可以如何保命,王彦又能有什么承诺。
方逢年没有急着回答,看了两人一眼,才笑道:“我知两位忧虑,无非是担心归正后的安全。这一点,你们可以放心,殿下已有交代,必定保证你们的安全。”
谭泰听了,却还是一脸犹豫,空口无凭,他自知罪劣深重,王彦凭什么放过他呢?
方逢年看了他一眼,猜到他的想法,幽幽说道:“如今南京以被我朝光复,长江之南尽归我朝,但衡阳王的志向并非只此,下一步必定是要北伐两淮,鼎定中原,而想要北进,一只精锐马军必不可少,你等还怕反正之后,没有用处吗?”
张存仁与谭泰听了这一句,眼中顿时升起一线希望,南方强于舟师和步军,马军确实是明军的弱项。
这个理由,似乎说的过去。
别看现在明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好像很威风,但那是因为南方的地形,不适合北兵作战,而且王彦老谋深算,每次大战几乎都选择酷暑难耐的夏秋之间,还制定了所谓夏攻冬守之策,可谓机关算尽。
虽然这些策略在南方有用,明军也表现出了非凡的站力,但一旦过了淮河,出了秦岭,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南方的步兵,还是很难与骑兵争雄,因此王彦想要北伐,必定需要一只庞大的骑兵作为后盾,而这又必然使得,他对于满清降将的态度发生变化。
之前,明朝处于劣势,自然要用死磕来显示决心,但现在局势好转,政策上便也要灵活起来。
谭泰想了一阵,如果是这个理由的话,王彦确实会保他一命,至少是保他一段时间。
“怎么样?”方逢年见两人脸色变化,笑问道。
张存仁、谭泰对视一眼,忽然两人齐齐单膝跪下,“我等愿意归顺衡阳王。”
方逢年见此,点点头,“既然如此,你们纳个投名状吧!”
在南京被明军攻占一个月后,浙闽总督张存仁,征南将军谭泰,浙江巡抚萧起会,领着四万多清兵,投降明朝各派,长江之南尽数被明军光复的消息传到北京。
满清朝野立时动荡,与这些消息一同传来的还有一份明朝邸报,上面有张、谭二人揭帖各一封,其中尽是大骂多尔衮以及满清朝廷之语,历数满清各种暴行。
多尔衮观之暴跳如雷,有下属便建议杀张存仁、谭泰全家泄愤,但多尔衮对此还是有些犹豫,他理智上知道两人也是迫不得已,留下家眷或许今后还能再反过来,杀了家眷,两人便彻底归明。
多儿滚对此有些犹豫,这时大学士詹霸却故意说道:“如今局势逆转,人心动荡,不杀二人家眷震慑,恐还有人效仿。摄政王是想挽回这两人心意,还是想整个大清内部不稳呢?”
清廷内部剧烈震荡,不杀两人家眷,今后确实容易使人效仿,对多尔衮来说,现在稳定大于一切。
这么大规模的投降明朝,历史罕有,必须要杀住这股风气。
多尔衮随即下命兴投明大案,将张存仁、谭泰、萧起会,已及投降将官滞留北京的家眷共计四百余口,悉数斩杀,清廷内部对此噤若寒蝉。
不久多尔衮斩杀张存仁、谭泰以及部分降将家眷的消息,便通过明军情报,传到南京。
这时被王彦软禁已有多日的张、谭两人得知家眷亲属悉数被杀,痛哭啼血,发誓必然向多尔衮复仇。
几日后,王彦抽出时间,面见二人,一番勉励后,让二人领降军,发往湖广马场,帮助王彦训练骑兵。
对张、谭而言,他们自然知道,家眷被杀与王彦和明朝的运作,脱不了干系,但多儿滚的做法,也确实寒了两人的心,他们现在没有第三条选择,只能发挥自身能力为明朝效命。
浙江的事,张、谭两人的事,只是九月间明朝诸多事务中的一个小插曲,随着秋收临近,一个更大的挑战,已经来临。
第787章 江南赈灾
满清入关五年,江南沦陷四年,战争使得原本繁华的江南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内阁处理完高宗皇帝国葬,新帝登基大典后,恢复中央朝廷的权威,恢复江南的经济民生也就提上了日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