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沉思一阵,没有回答,而是问众人道:“诸位以为呢?”
“自然是合作!拔掉荷兰人在澎湖、大员的钉子,对于泉州开海也大有益处。大家不要忘了,楚王能有今日之势,始于粤地开海。”苏观生起身说道。
当初苏观生是王彦经营粤地的亲密伙伴,对于王彦怎么发家,怎么经营,十分了解。
唐王心道,王彦能以一省之地,成今日之势,他今有两省没道理不行,“好,按着苏阁老的意思,让郑国姓与陈子龙合作,一起拔了荷兰人在澎湖、大员的钉子,让国姓好好经营海上贸易,他郑家做这个比楚王要久,没道理比不过楚王。”
“那下官今晚就给郑国姓去信。”堵胤锡拱了拱手,然后坐下。
城中唐王一派,并不参与,鲁王一派的张肯堂也在密切的观察事态的发展,他给鲁王写信,禀报此事,鲁王给他的回信,只有四个字,“静观其变。”
在各派眼线中,最关心码头情况的自然还是以谢三宾为首的一伙江浙劣绅。
他们之中不少人,原本只是想捞一把,但没想到现在玩这么大,投入的银两已经达到千万以上,想抽身已经来不及了。
此时的粮价实在太过恐怖,就像一个木桩上砌起万丈高楼,完全没有根基,肯定是要一跌到底的,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跌,谁又能逃出来。
对他们来说,粮价就是中天悬剑,他们投入已经太多,内心无比焦躁,只能频繁的派人往码头打探消息。
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的心情随着码头上粮船情况,可谓起伏不定。
第二批粮船的粮食用完之后,他们正欲庆祝,以为得了大胜,但就在这时,几乎是上一次的翻版,第三批粮船又开到了南京,他们的心肝再一次接受了考验。
一时间,他们为了阻止王彦买粮,只得继续以高出市价的银子在湖广暗中买粮,而奇怪的是湖广的粮食,却像是买不完一样,他们调多少银子,很快就被花光。
江浙劣绅是骑虎难下,只能继续筹措银子,而这时江浙一代却忽然出现了一批打着福建身份的商人,表示愿意借贷。
谢三宾一伙判断,这是拥唐派也有倒楚之意,但是惧于王彦的势力,害怕报复,所以不敢直接参与,便想借他们的手来倒楚,于是才会忽然出现福建商人给他们借贷。
在谢三宾的窜动下,骑虎难下的江浙士绅只能硬着头皮,用田产,用店铺,屋宅进行抵押借贷。
他们原本以为只要挺过这一阵,就能将手中的粮食高价卖给朝廷,但就在他们期待第三批粮船用完之时,第四批又运了过来。
这些人紧绷的神经,一个个几乎快要崩溃,终于在第五批粮船来南京之时,他们彻底受不了。
第796章 收网
还是在西山寺的东厢,众人坐在厢房内,一个个脸色铁青,连谢三宾双眼也有些赤红,“说吧!这次来了多少艘?”
“两艘,刚到码头。”张拱日整个人都有些颓了。
第一批二十艘,第二批十三艘,第三批八艘,第四批五艘,第五批两艘,他们一次次的看到希望,但又一次次的破灭。
谢三宾强打起精神,他最近压力很大,嘴里长了脓疮,刚要说话,便扯动的疮口,疼得龇牙了嘴,等缓过劲来,他说道:“大伙儿要镇定,送来南京的粮船越来越少,这次只来两艘,便说明咱们马上就要赢了。”
“这万一是王彦的减灶之计呢?”张拱日也是口舌生疮。
在座的都是文化人,知道减灶计乃战国时期,孙膑采用减灶计来麻痹魏军,庞涓狂妄自大,轻敌追击,进入齐军的包围圈被逼自杀。
“不可能!你都能看出来,王彦会用这样的计谋!”谢三宾立刻怒声否定,“湖广能产多少粮?鲁王派往南洋买粮的人已经空手回来了。这不是什么减灶计,是王彦已经没粮了。只要在坚持坚持,最多半个月,南京必然断粮!”
“谢大人,我家中数千亩良田,二十家绸缎庄,四个织机作坊,全部抵押给别人了。咱们经不起这个风险啊!赶紧抛了吧!”一名士绅哭丧着脸,他一开始只是想兼并一些土地,占点便宜,没想到现在搞这么大,上了贼船下不来。
“抛呢?你抛还我抛?还是他抛?”谢三宾怒道:“现在咱们手中的粮食,已经超过整个南直的需求!我警告你们,在此等关键的时刻,谁要是敢甩下大家先抛,谁要是敢临阵脱逃,就是我谢三宾的敌人,也是整个江浙士绅的敌人!”
谢三宾凄厉的目光扫视众人,这个时候,一旦开始抛粮,拿着粮食的士绅们,必然形成恐慌,粮价必然一跌到底,那他们从湖广三两、四两收来的粮食,恐怕卖不出一两的价钱。
那时不要说资产翻翻,恐怕得赔的吐血。
众人畏惧谢三宾的话语,一个个都沉默了,谢三宾只得缓和些语气,说道:“这次就来两艘船,横竖也就十多天,南京必然断粮,大家伙儿咬牙撑一撑,过去了,大家这些年的损失都能补回来,而且通过此事,打击了楚党的威信,楚党在西南推行的商税改革,就推不到我们浙江来。这次不仅是眼下的利益,更关乎到我们今后的收益,诸位明白吗?”
现在这个节骨眼上抛了,陪得吐血,咬牙挺过去,收益无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