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是因为他主动向莽军投降,以至于在昆阳大捷中,王凤的功绩被大大抹杀掉,即便在后世的史书当中,公然的汉军领导者也是刘秀,而不是他王凤。
汉军在昆阳之战的大获全胜,收获的可不仅仅是一场大胜仗,更收获了各州各郡的归心,同时也敲响了新莽朝廷的丧钟。
这四十多万的莽军,可以说是王莽的全部家底,经昆阳一战,被打了个精光,最后只有王邑、王寻带着一两百人,逃过滍水,回到长安,可以说只此一战,便动摇了新莽朝廷的根本。
得知朝廷大军在昆阳战败的消息,长安朝廷,上下震惊,如丧考妣,王莽更是一夜间白了头。这时候的王莽,其实已经能预见到,自己即将大难临头,命不久矣。
昆阳之战才刚刚结束,汉军连昆阳城外的战场都没打扫完呢,便收到了南阳传来的喜讯,宛城告破。
刘秀在昆阳这里散布的宛城沦陷的消息,其实就是他临时编造出来的,用来激励己方士气,同时打击莽军的士气。
但刘秀也万万没想到,他编出的消息竟然碰巧对了,宛城那边,还真就被刘縯率军攻陷了。
汉军方面是在元月围困的宛城,现在已是五月底,围城足足有五个月之久。
宛城城内,粮草早已耗尽,无论是军兵还是百姓,皆已无一粒粮食可吃,城内甚至都出现了人吃人的惨案。
倘若岑彭在继续死守下去,他麾下的将士们,连同满城的百姓,都得被活活饿死。
弹尽粮绝,坚守到了这一步,岑彭也是实在没办法了,最终只能派人,去往城外的汉军大营,向刘縯请降。
看到岑彭派人递交的降书,刘縯心中也说不出来是个什么滋味。
自他在舂陵起事以来,岑彭就是他在南阳的大敌,哪怕是做梦,他都不知道梦过多少次,自己亲手把岑彭斩于剑下。
而现在,这个一直困扰着他的大敌,竟然亲自向自己写了降书,刘縯的心里,亦是五味杂陈。
他麾下的许多将领都建议刘縯,不接受岑彭的投降,务必要生擒此贼,将他碎尸万段。
己方的弟兄,不知有多少人死在岑彭的手里,接受他的投降,饶他活命,实在是太便宜他了。
刘縯也觉得手下人说得在理,有拒不纳降之意,这时候,被刘秀派来辅佐他的邓禹站了出来,向刘縯分析利弊。
若是不接受岑彭的投降,死的将不仅仅是岑彭以及城内的郡军,更有城中十多万的百姓,这个代价未免太大了,也太损汉军的名誉。
其次,若想成大事,就得具备大胸怀,得有包容之量。
岑彭不降,那的确是己方的死敌,但岑彭投降了,己方就没有拒之门外的道理,汉室若想复兴,就得广纳天下人才,而在这些人才当中,也应该包括曾经的敌人。
何况岑彭有勇有谋,是罕见的帅才,对这样的人,不更应该纳入麾下,收为己用吗?再者,现在四十多万的莽军正在昆阳作战,昆阳方面,局势危机,急需己方主力大军的援助,在这么关键的时刻,实在不宜再耽搁时间,得赶快结束宛城之战,让己方的主力大军能抽出身来,驰援昆阳。
邓禹的这番分析,成功打动了刘縯,也正是在邓禹的劝说之下,刘縯最终接受了岑彭的投降。
刘縯肯接受自己的投降,这让岑彭都颇感意外。岑彭派人送来降书,也只是想试探一下刘縯的反应。
他心里明镜似的,死在自己手里的汉军实在太多了,甚至汉军在小长安聚的战败,刘縯的妹妹刘元之死,也和他或多或少有些瓜葛,汉军应该不会接受他的投降才对。可是没想到,刘縯竟然接受了,而且还做出承诺,不会滥杀投降的一兵一卒,以前的恩怨纠葛,可一笔勾销。
刘縯竟能具备如此胸怀,令岑彭意想不到,对于刘縯的纳降,岑彭心里是充满了感动和感激的。
一方愿意投降,另一方又愿意纳降,接下来的事情就进展得很顺利了。
岑彭亲自带着满城的将士,走出宛城,向刘縯负荆请罪。刘縯也是十分大度的上前,亲手解开了岑彭身上的绑绳。
宛城之战,耗时数月之久,至此才算是宣告结束,以岑彭为首的南阳郡军,悉数向汉军投降。
岑彭一部的投降,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南阳全境,彻底落入到汉军的手里,同一时间,汉军又在昆阳大捷,击败了四十多万的莽军,颍川境内的许多城镇,几乎是第一时间给刘秀送来降书,表示愿意归顺更始朝廷。
昆阳和宛城的大捷,让汉军的势力彻底壮大起来。
一时之间,全国各地的郡县,豪杰四起,杀州牧,杀太守,杀县令,并纷纷派人向南阳的刘玄递交顺表,肯接受更始朝廷的调遣。
连日来,刘玄可是乐得合不拢嘴,喜事一件接着一件,又是昆阳大捷,又是宛城归顺。
现在连远在河北那边都有许多郡县派人送来顺表,表示愿意向自己这位大汉天子俯首称臣。
不过也有让刘玄烦心的事,就是刘縯和刘秀这两兄弟的名声越来越大,威名太盛,甚至都压过了他这个皇帝。
刘縯因为攻陷宛城,收复岑彭,名扬天下,而刘秀更是在昆阳,以不足两万的兵力大败四十三万莽军,声望都快超过刘縯了,这两兄弟,一个比一个善战,一个比一个会打仗,刘玄感觉,自己的帝位已明显受到威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