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严光都明白。他仰天长叹一声,幽幽说道:“子陵并不惧死,倘若主公执意选择赴死,子陵甘愿陪主公一同前往,子陵也相信,那些追随主公的兄弟们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仲先、仲华、子张、次况、巨卿、公孙、子卫等等。可是,他们当初为何选择追随主公,只是为了最后和主公一同赴死吗?他们之所以追随主公,不离不弃,只因为主公仁义、淳厚,胸怀大志,是想跟着主公成就一番大业啊!”
刘秀现在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脑袋掉了碗大个疤瘌,二十年后还是一条好汉。
在他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兄弟,他的生死,已经不是他一个人事,而是所有人的事。
他看着严光,吞了口唾沫,最终还是沉默未语。
就在这时,营帐的帘子撩起,朱祐、马武、铫期、冯异、傅俊、盖延等人统统走了进来,人们的目光齐刷刷地落在刘秀身上,异口同声道:“主公,杀兄之仇,不共戴天,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持三尺剑,快意恩仇才是!只要主公现在一声令下,我等必当誓死追随主公,跟随主公,杀入宛城,摘下刘玄小儿的狗头!”
看着冲入进来的众人,刘秀心头一震,鼻子发酸,眼泪禁不住流淌下来。
这些人,每一个都是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他能亲手把他们推进火坑里吗?让他们和自己一样,被背负上千古骂名?
纵然自己粉身碎骨,刘秀也不可能让这些兄弟们跟随他一同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
本来他还不甘心,犹豫不决,随着众人的主动请缨,刘秀终于下定了决心。他转头看向严光,说道:“就依子陵所言,我去宛城,向刘玄负荆请罪!”
听闻这话,严光眼圈湿红,再未说话,他站起身形,整了整身上灰色的袍子,向后毕恭毕敬地跪伏在地,向刘秀叩首。
朱祐、马武、铫期等人,听了刘秀这番话,心都快碎了,人们呼啦啦地全部跪倒在地,大声说道:“主公——”
刘秀环视跪倒一片的众人,颤声说道:“是秀没用,只能带大家于两军阵前,出生入死,攻城拔寨,却无法庇佑大家加官晋爵,荣华富贵。”
说着话,他从床铺上下来,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向前叩首。
刘秀的下跪,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心如刀绞。刘秀明白,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一旦刘秀选择回宛城负荆请罪,以后,不会再有刘秀部,刘秀麾下的这些将士们,都得被拆散,或是并入到其它的军队里,或是调到其它的地方任职,而且肯定都不会受到太大的重用。
这也是刘秀觉得愧对这些弟兄们的原因。
第三百八十九章 忍辱负重
刘秀在汝南之所以能连连取胜,很大程度上也是取决于他打着汉室旗号,人心所向,民心归顺。
而他若反,不管理由有多充分,在百姓的心目当中,他都是汉室的反贼,人心一下子就会倒到刘玄那一边,以前刘秀所具备的优势,荡然无存。
这也是严光分析他造反之后,就算能凭借自身的本事打几场胜仗,最后还是会众叛亲离的原因。严光的分析,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严光是修道之人,他最能看清楚天道。目前刘秀完全不具备反叛刘玄的条件,强行而为,无异于自取灭亡。
刘秀最终还是听从了严光的意见,将兄长被害的仇恨压在心底,只带着龙渊等人,悄悄回往宛城。
至于他麾下的七千将士,刘秀命令马武代主将之职,率领全军,回撤颍川。
在汝南这里,刘圣原本已被刘秀压得喘不过来气,刘秀部打下平舆后,还是不断的向南推进,只短短两三天的时间里,又相继拿下了鲖阳和藻城二地。
照这个速度推进下去的话,刘圣在汝南的势力范围,将会被大大压缩,难有大的作为。
就在刘圣一筹莫展的时候,身在宛城的刘玄突然帮了他的大忙,害死了刘縯,导致刘秀不得不回宛城,麾下的军队,也撤离了汝南,一路北上,返回颍川。
刘秀部的撤离,最高兴的人就莫过于刘圣了,得知消息后,刘圣兴奋的差点原地蹦起来,赶紧挥师北上,将刘秀部攻占的城镇全部接收,包括汝南郡城,平舆。
才短短几天的时间而已,刘圣的势力就完成了对汝南过半领土的控制。随着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大,麾下将士的不断增多,此时,刘圣的野心也变得空前膨胀起来。
且说刘秀,他秘密返回宛城。回来的当天,他去见了刘良。看到刘秀,刘良大吃一惊,这个时候,刘秀怎么还敢回宛城?
刘良是刘秀的亲叔叔,也是一手把刘秀带大的人,说是叔侄,实则情同父子,刘良对刘秀的感情,可比对刘縯的感情深厚得多。
在刘良看来,害死刘縯的罪魁祸首就是王匡等人,现在刘秀回宛城,王匡等人又哪会放过他?他回来,不是来自投罗网的吗?
对此,刘秀看得可比刘良要透彻,害死大哥的主谋,是绿林系没错,但刘玄也是最大的帮凶,如果刘玄不站在绿林系那一边,大哥也不至于惨死。
所以问题的关键,还是在刘玄身上。刘秀直截了当地说明他返回宛城的意图,大哥因为谋反被杀,他对于谋反之事,毫不知情,这次回来,是向陛下请罪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