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有私心,都有欲望,队伍好不容易壮大起来,又怎么可能会自己解散,人们又怎会白白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利。
为了让自身继续生存下去,也为了继续扩大自己手中的权利,各地起义军还在不停的招兵买马,河北的情况并没有因新莽朝廷的覆灭而有所好转,反而更加混乱,无法无天。
目前,河北这里,包括冀州、幽州,大的势力可分为三股。
一股是刘秀所代表的更始朝廷,一股是以王郎为首的邯郸赵汉朝廷,还有一股就是起义军。
只不过起义军的情况比较特殊,它不是一个整体,内部大大小小的起义军有上百支之多,各自为政,有的相互配合,有的也存在争端,为了各自的势力范围,甚至不惜大打出手,斗得你死我活。
耿纯向刘秀拱手说道:“主公是一语中的!”
刘秀苦笑,说道:“即便明知道祸乱的根源在哪,我们现在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现在让刘秀去平定各地的义军,那是不分轻重了,首先刘秀还没有那么强盛的实力,其次,目前对他最直接的威胁就是王郎,他不可能放弃攻打王郎,转而去平定各地的起义军。
见刘秀清楚的知道祸根在哪,也能理得清轻重缓解,耿纯不再多言,向刘秀躬了躬身子,退到一旁。
刘秀在贳城期间,全面恢复汉制。
县府的官员,要求必须穿戴汉制的官袍,民间的各种苛捐杂税,全部废除,因违反莽制而被抓入狱者,全部释放,对于流离失所的流民,县府每日定时施粥等等。
这些举措,让刘秀越发的赢得民心。消息很快也传到贳县周边,就连其它县城的百姓都希望汉军能尽快攻打过来,赶跑王郎军,接管自己所在的县城。
这日早上,刘秀接到铫期呈交的探报,以严奉为首的三万王郎军,现已由临平南下,直奔贳县而来,看架势,是准备强攻己方所在的贳城。
另外,邓禹也派人传来消息,提醒刘秀在贳城做好防守准备,只要能顶得住严奉部一天的攻势,己方的援军便可从严奉部的背后杀到。
到时,己方两面夹击严奉部,不愁严奉部不灭。
接到消息的刘秀,没敢多耽搁,立刻着手布置贳城的城防。
贳城城内的流民数量不少,这时候倒是派上了用场,刘秀派人征召流民参加城防,既补充了自己这边的人手,也可以让流民们一日三餐,温饱有了最起码的保证,可谓是一举两得。
在巩固贳城城防期间,城内的许多百姓也自发的参与到城防工作中,帮忙运送滚木、礌石,赶制箭矢等等。在军民的通力合作下,贳城的城防可谓是日渐坚固。
其实贳城的北面就是洨水,城邑自身是有天险做协防的,只不过现在已是深冬,洨水业已被冻成冰河,根本阻挡不了严奉部的大军。
三日后,以严奉部越过洨水,抵达贳城。
因为后面有邓禹、吴汉、耿弇三路汉军追击,严奉片刻都不敢停歇,全军上下只稍做休整,他便下令大军攻城,务必要在天黑之前,撕开贳城的城防,攻入城内。
在严奉的号令下,三万之众的王郎军,对贳城的北城展开了猛攻。严奉军跑得仓促,军中并没有携带大型攻城武器,完全是靠着人多势众,硬着头皮城头上冲锋。
贳城方面,刘秀亲自上阵,于城墙上指挥己方将士作战。
随着王郎军的主力推进上来,双方的攻防战开始全面爆发。
第四百三十三章 城头血战
现在刘秀手下的将士,有他从中山郡带来的郡军,去掉伤亡,不足两千人;有耿纯为首的耿家人,去掉伤亡,两千出头;另有贳城投降的县兵加上衙役,不到千人;贳城自愿投军的壮丁,一千余人,林林总总加到一起,共有六千人左右。
看到城外的王郎军不断的逼近,距离贳城的城墙已不足五十步远,刘秀将手中的佩剑向前一挥,大声喊喝道:“放箭!”
随着他一声令下,城头上的守军纷纷端起弩机,对准城外的王郎军,搬动悬刀。
啪啪啪!弩机弹动之声连成一片,城头上,弩箭如雨点一般砸进王郎军的方阵里。
叮叮当当!弩箭撞击盾牌,脆响声此起彼伏。噗、噗、噗!箭矢穿透甲胄的闷响声也是接连不断。向前推进的王郎军兵卒,不时有人中箭倒地。
守军能有这么多的弩机和箭矢,可以说是严奉功不可没。
严奉在贳城,不仅囤积了大量的粮草,而且还囤积了不少的物资,其中的盔甲、武器都是数以千计,现在这些东西,皆被刘秀拿来对付严奉自己了。
王郎军顶着箭雨,不断的向前推进,等人们距离城墙不足十步远,齐齐高举起云梯,开始向前冲锋。
人们跑到城墙下面,合力把一架架的云梯搭在城墙上,紧接着,兵卒们使出吃奶的力气,疯狂向上攀爬。
城头上的守军,或是放箭,或是投掷滚木、礌石,从云梯上被砸落下去的兵卒,仿佛下饺子似的,接连不断。
参与协助城防的壮丁虽然不会打仗,但他们也没闲着,不停的运送滚木、礌石到城头上。
另外还有人点燃了柴火,将大铁锅架在上面,向铁锅内添水,等水烧开了之后,人们合力抬起大铁锅,走到箭垛前,将一锅锅的开水倒到城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