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交锋,就要看双方主将的临阵指挥,以及麾下将士的战力了。
两天后,刘秀和谢躬统帅的大军,抵达荡阴。
荡阴的南面,便是荡水,孙礼命令麾下十多万的大军,于荡水岸边扎营。他的做法,显然是在效仿当年的项羽,打算以背水一战来激发己方将士的士气。
刘秀军和谢躬军休息了一晚,翌日早上,两军开出大营,向青犊军营地进发。
孙礼倒也不怯战,下令全军出战,迎击敌军。双方于荡水北岸,排兵布阵,各摆阵型,拉开架势,决战一触即发。
此战的规模可不小,两边都是十多万的大军,兵力合到一起,接近三十万。放眼望去,双方泾渭分明,虽说两边采用的都是矩形阵,但汉军这边军装统一。
无论是刘秀军还是谢躬军,都穿着汉军制式的军装,里面是红色的长袍,外面是棕色的皮甲。
青犊军这边并没有统一的军装和盔甲,里面穿什么的都有,各种颜色,各种款式,套在外面的甲胄更是五花八门,有皮甲,有铁甲,还有不着盔甲的。
刘秀军在矩形阵的中央,谢躬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刘秀军的左翼,另一部分在刘秀军的右翼。刘秀和谢躬二人身在中军。
两人骑在马上,举目观望对面的青犊军。
望着对面人山人海的阵型,谢躬暗暗咋舌,不无顾虑地低声说道:“萧王,贼军兵力众多,军容强盛啊!”
他说这话的意思是,这一仗,己方还要不要打?
刘秀淡然一笑,说道:“狭路相逢勇者胜,当一鼓作气!倘若我军避战,士气必然大衰,接下来的仗,将会更加难打。”
谢躬点点头,深吸口气,振作精神,正色说道:“萧王,下令进军吧!”
刘秀慢慢抬起手来,周围众将,目光齐刷刷地落在刘秀身上。
隔了几秒钟,刘秀抬起的手臂猛然向下一落,指向前方。看罢,周围立刻传出喊喝之声:“擂鼓!擂鼓——”
咚!咚!咚咚咚!
很快,汉军阵营里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擂鼓声。鼓声一起,前方阵列的尉官们纷纷喊喝起来,指挥着自己麾下的方阵,向前推进。
哗啦、哗啦!一块块的方阵开始向前行进,兵卒们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脚步声、甲胄的摩擦声,连成了一片。
看到汉军已开始向己方推进过来,坐镇青犊军中军的孙礼,脸色一沉,向前挥剑,大声喊喝道:“全军进攻!今日之战,既是决战,不是敌死,便是我亡!”
第四百九十三章 破釜沉舟
孙礼指挥着青犊军,与汉军展开了对攻。双方的阵营逆向推进,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当双方距离百步的时候,汉军这边纷纷将盾牌举了起来。
前排的重盾兵,手中拿着的是清一色的铁质盾牌,半人多高,将盾牌抬起,可以遮挡住全身的大部分,后面的兵卒,拿的是木质的盾牌,高举过头顶,往眼望去,每个方阵的上方都形成一面巨大的木质盾阵。
各方阵的校尉,边骑马在本阵穿梭,边连声喊喝道:“弓箭手,开弓!”“准备放箭!”
汉军方面,经历过数次大规模的军团战,无论是上层的将官,还是中层的校尉、底层的兵卒,都具备丰富的战斗经验,对面着人山人海的敌军,人们虽紧张,但并不慌张。
按照校尉的指示,弓箭手们纷纷捻弓搭箭。随着校尉的一声喊喝:“放箭!”紧接着,一面的箭雨从方阵当中飞射出去。
汉军的箭阵,不是由一块方阵射出去的,而是前军的全体方阵,一同放箭。
耳轮中就听嗡的一声,远远望去,只见一长面的黑雾从汉军阵营腾空,于高空中画出一面弧线,而后,箭阵挂着令人心惊胆寒的呼啸声,砸进青犊军阵营里。
噼噼啪啪!空中落下的箭矢,仿佛雨点一般密集,经验不足的青犊军,只是顷刻之间,便有一长排的人被箭阵掩埋。
青犊军没有打过军团战,他们最擅长的本事就是打个偷袭,抢完就跑,牵着官兵的鼻子打。
像现在这种面对面的交锋,而且还是这么大规模的正面交锋,根本不是他们所擅长的,最重要的一点,他们也没有这方面的战斗经验。
汉军的箭阵,让青犊军在双方还没有正式接触之前就先吃了大亏。
许多兵卒准备不足,被箭阵砸了个正着,有些人身中数箭,有些人身中十数箭,甚至是数十箭,如同刺猬一般扑倒在地。
直至汉军都已射出第三轮的箭阵,青犊军的将领们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连声叫道:“顶盾!全体兄弟,顶起盾牌!”
可是,青犊军这边,有的兵卒有盾牌,有的兵卒没有盾牌,此时想组成盾阵,也组得不完整,所谓的盾阵,零零散散,千疮百孔。
只这样的盾阵,又哪里能抵挡得住汉军那么大规模的箭阵?
青犊军在往前推进的时候,是走一路,死一路,许多兵卒往前走着走着,就突然中箭倒地,再也没能站起来。
坐镇中军的孙礼暗暗咧嘴,他对身边的将领说道:“敌军箭射甚是厉害!让前军的弟兄,加快速度,与敌军做近身战!”
孙礼以为,只要打起近身战来,己方将士就不至于像现在这么被动了,可是在军团战中,近身肉搏,更加考验双方的综合实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