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方交战的持续,汉军这才逐渐适应了铜马军的打法。其实,铜马军作战方式非常单一,就是一个字,冲!人们在战场上,完全不要命的往前横冲直撞。
看明白铜马军的手段后,汉军这边也做了相应的变化,一个人持重盾,挡不住铜马军自杀式冲撞,那么每面重盾的后面便安排两名兵卒,再不行,安排三人、四人,总之,就是要把盾阵竖立起来,不让对方撞倒。
只要前排的盾阵不倒,铜马军自杀式的冲锋,那真的就是在自杀了。随着汉军逐渐稳住阵脚,双方的差距也开始显露出来。
铜马军这边,没有阵型,没有战术,甚至都没有配合,每个人都在单兵作战,只不过每个单兵的目标和作战方式都是一致的,就是瞪着眼睛往前硬冲。
随着汉军稳固住了前排盾阵,死在盾阵前的铜马军兵卒开始激增。
冲上来一个,被盾阵后的长矛、长戟刺死一个,冲上来一排,被刺倒一排,冲上来一群,又被刺倒一群。
前面的阵型稳固了,汉军阵营中央的弓箭手们,开始心无旁骛的向敌军阵营放箭。这时候,铜马军已呈现出不支。
前面作战的将士,迟迟撕不开汉军的盾阵,后面的将士们,又要承受汉军弓箭手的箭阵,双方交战倒了这一步,对于铜马军而言,太艰难了。
现在战场上,不仅奋威、奋武、奋勇、奋战四营遇到了这样的困难,进攻汉军左翼的护军、护典二营,以及进攻汉军右翼的建威、建武二营,也同样遇到了这样的困难。
虽说场面上是铜马军在围着汉军打,但汉军的伤亡并不大,反倒是进行围攻的铜马军,已经死伤无数。
两军交锋,讲究的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尤其是对于靠着一股子猛劲作战的铜马军而言,更是这样。
铜马军的作战方式是,我上来就抡你三板斧,这三板斧劈下去,能把你劈死,我就赢了,劈不死你,我也就后劲不足。
这种战法,简单又粗暴,寻常的兵马遇到铜马军,还真就扛不住他们这三板斧,通常会被杀得大败。
铜马军也正是靠着这三板斧的绝活,纵横河北,无人能敌,从区区的几百人,壮大到几十万众。
结果这次,他们算是遇到了克星。
此时的刘秀,麾下的兵马是没有多少,但却战将如云。吴汉、耿弇、岑彭、铫期、马武、朱祐、祭遵、景丹等等,随便挑出一位,都是在后世大名鼎鼎的名将。
眼瞅着进攻己方的铜马军前力已尽,后劲不足,还在硬着头皮对己方进行强攻。刘秀传令,左翼吴汉、右翼耿弇,率骑兵破敌,他自己则亲自去到前军,率领岑彭、铫期诸将,对铜马军展开反攻。
双方交战了这么久,八个营,八万之众的铜马军,已经折损了近三万人,余下的五万多将士,只是在硬着头皮死撑罢了,汉军的突然反击,如同是给了这八个营的铜马军最后一击。
第五百零五章 乘胜追击
汉军的全力反击,让本已成为强弩之末的铜马军完全抵挡不住,被杀了个大败。
东山荒秃和上淮况等人,谁都没想到会发生这种情况,刚刚还围着汉军打,场面上完全占优的己方将士,竟然一瞬之间全部败下阵来。东山荒秃想稳住溃败下来的将士,重整旗鼓,再继续围攻汉军,可是,溃败下来的将士们直接冲乱了铜马军的整体阵营,也引起了全军恐慌。
这时候,铜马军缺乏组织、缺乏协同的劣势完全暴露出来。
败退的将士们不听指挥,仓皇逃窜,而掠阵的十多万将士们也受到影响,跟着败兵一并四散奔逃。二十万众的铜马军,刹那间乱成了一锅粥。
跟随刘秀,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的汉军将士们又哪能错过这样的机会?人们兜着铜马军的屁股进行追击。
东山荒秃和上淮况等人,对于己方的溃败之势,束手无策,众人无奈,也只能跟着溃败的将士们一起跑。
铜马军这一败,当真成了一溃千里,止都止不住。
而且铜马军还不是往一个方向跑的,二十万众,分成了好多股,分向各个方向的逃窜,其状就仿佛没头的苍蝇似的。
逃窜的铜马军中,有两股铜马军兵力最多,一股是由巨鹿郡,向正南方向逃窜,穿过了广平郡和魏郡,直接逃进了河内。
另一股铜马军是向东南方向逃窜,穿过清河郡,逃进了兖州境内。
可以说两股兵力最多的铜马军,皆逃出了冀州,这对于汉军而言,此次对铜马军的作战,已经是取得了一场空前的大胜。但刘秀并不满足。
在巨鹿郡的这一战,汉军虽把铜马军杀得大败,但杀伤敌军的数量并不多,铜马军的伤亡也就三、四万人而已,对于拥兵数十万的铜马军而言,只这点伤亡,不伤筋,不动骨,更谈不上伤到元气,只要假以时日,铜马军还可重整旗鼓,再反攻回冀州。
若想永远杜绝铜马军对冀州的威胁,就得彻底剿灭铜马军残部,不留下一兵一将的铜马余孽。
对于刘秀的想法,汉军众将都是支持的。
那么现在,他们需要兵分两路,一路去往河内,剿灭逃入河内的铜马军残部,另一路要去往兖州,剿灭逃入兖州的铜马军残部。
刘秀与麾下众将磋商,决定由自己亲自率军,去往河内。至于派何人去往兖州,刘秀有些为难。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