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其他主要舰艇,日军拥有23艘巡洋舰,尼米兹只有8艘。日军拥有包括世界驰名的最大战舰——新“大和”号在内的11艘快速战列舰,而尼米兹只有6艘速度缓慢、难以配合航空母舰作战的战列舰。尼米兹曾一度考虑从旧金山调出几艘战舰,但终因不切实际而放弃了这种想法。堂堂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有时真难免发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慨叹。
远水不解近渴。但尼米兹仍急盼那些正在归途中的舰只早日返航。
5月27日,“约克城”号航空母舰拖着伤残之躯,在黑云压城、战局变幻的时刻驶抵珍珠港。但是它并非雪中送炭,菲奇将军估计修复这只千疮百孔的战舰起码需要3个月时间。熬红眼睛的尼米兹斩钉截铁般地向维修部门下达命令:“想尽一切办法,限定3天内修好!”
几乎在“约克城”号抵达珍珠港的同时,载满工人的平底船即向它靠近,当舰上的缆绳尚未系好,舰面就响起了一片敲打之声。
整个珍珠港的美军都行动起来了,不论是海军工厂的工人,还是航空母舰的舰员,都投入了争分夺秒的抢修工作。尼米兹上将有时也穿着齐腰的长裤靴在船坞里进行现场指挥。
奇迹在一种从未有过的上下一致的协作精神下产生了,仅仅1天时间,“约克城”号神奇地康复了。在匆匆加油之后,重返第17特混舰队。
尚在“约克城”号驶抵珍珠港之前,尼米兹已经从情报部门获悉日军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海军大将的进攻计划。这也正是尼米兹所以急如星火地命令部队抢修“约克城”号的原因。
情报显示,日本联合舰队将分为三大主力阵容:
1.北太平洋编队,由山本亲自指挥。包括航空母舰第2突击编队和高须四郎海军中将指挥的“阿留申警戒部队”。
山本的编队拥有战列舰“大和’:号、“长门”号、轻型航空母舰“龙骧”号、水上飞机母舰“千代田”号、“日进”号以及若干轻巡洋舰和驱逐舰。这支兵力预计部署在中途岛北面600海里处。
高须中将的“阿留申警戒部队”由4艘战列舰、2艘轻巡洋舰。12艘驱逐舰组成。任务是支援阿留申群岛攻坚战。
2.航空母舰第1突击编队,由西北方向南而下,从空中对中途岛发起主攻。由指挥空袭珍珠港的南云海军中将指挥。这支部队包括“赤城”号、“加贺”号、“飞龙”号、“苍龙”号4艘大型航空母舰。据美情报部门的侦听证明,“翔鹤”号和“瑞鹤”号虽划归这支部队,但已无法参战。南云编队由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和11艘驱逐舰护航。
3.进攻中途岛部队,从关岛和塞班岛方向出发,将从西南方向逼近中途岛。总指挥为近藤信竹海军中将。这支部队将在海上同包括战列舰第3分队部分舰只在内的日本第2舰队会合,并由这支舰队护航,走完最后阶段的650海里航程。
罗彻福特估计,日军将在6月上旬进攻中途岛及阿留申群岛,但确切日期不详。罗彻福特解释说,由于日军按惯例已经更换了战时密码,破译人员需要几个星期的时间,在附加的数码组重复使用之后才能识破密码的内容,因而在战斗开始前不再可能通过破译获得更多情报了。
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部分军官对情报部门提供的山本大将的作战方案仍持怀疑态度。他们指出,日军为什么要派整整一支联合舰队来进攻中太平洋上一个小小的珊瑚岛和阿留申群岛中几个没用的小岛呢?这会不会是用来迷惑美国人的假电报?因为这样的头等机密通常是不用电报的。尼米兹分析指出,日军为了对付美军的抵抗,是会动用大量兵力的。他们的主要目的可能是将处于劣势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引出来,以便加以歼灭。用电报发送作战计划,这说明山本的作战日程非常紧迫,除用电报以外,别无他法。
尽管如此解释,尼米兹自己心中仍然忐忑不安。他手中缺乏更为准确的情报,只好以现有情报准确无误为前提拟定作战方案。他命令莱顿把从电台以及其他情报来源获得的所有数字,进行细致的核对,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出战斗打响的时间。
应该说,莱顿是珍珠港灾难的失职者之一,他没有预见到危在旦夕的日军的行动。但是尼米兹没有苛责于他,没有把他从第二批改组名单中划去。在非常时期,尼米兹需要用各种各样的尖端人材,包括一些犯过错误的人材,以此组成优秀的智囊团。他相信,只有正确的人选才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莱顿具有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必备的适任条件。当航空母舰成为海战中坚力量时,美国还从未与日军交战过,也未以航空母舰参与过任何战争。这就向美国海军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略课题。幸运的是,莱顿曾在日本工作过,他精通日文并了解日本的风俗习惯。作为一个研究心理学的学者,他懂得日本人的思想和言行,能较准确地预见和说明他们的行为动机。他可以把他对日本全部海上力量及行动的具体了解,用于太平洋战区。他对珊瑚海战役的成功预测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在尼米兹眼中一莱顿是阐明山本战略、战术的理想人选。
当尼米兹在他密不透风的办公室里召见莱顿的时候,谨小慎微的莱顿已经连续三月通宵达旦地查阅情报材料,并仔细研究了太平洋近期的风向、气象和洋流情况。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