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希特勒的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第四卷)_[英]阿诺德·托因比【完结】(21)

  在这方面,纳粹党的其他人士也抱有同希特勒一样的看法。表面上,纳粹党还是坚持德意联盟不能“以正常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它是以“法西斯革命和国家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关系”为基础的。甚至在1943年9月停战协定签定以后,德国所采取的方针还是,不应因为“罗马一小撮财阀政客犯下的罪行”而责备意大利这个国家的人民。可是,希姆莱由于他本人不象博尔曼那样是制订纳粹党这方面政策的人,不大担心意大利法西斯的垮台对纳粹党士气的影响,所以他对意大利人的缺点倾向于采取一种远为严厉的看法。1943年10月4日,他在波森向党卫队将领们讲话时曾经指出,意大利人中只有墨索里尼是“伟大的罗马传统的继承者”。他坚决认为,德65国人一定“要明白”,意大利人的软弱在于“他们的血统和他们这个人种”。如果意大利是一个同德国“骨肉相连”的邻邦的话,“那么,要是它保持强大,事态将会大好”。可是,事实证明它始终萎靡不振,“能维持现状也就不坏了,非常之好了”。

  这种见解并不完全是由于1943年9月意大利的垮台,这一点可以从居住在德国本土和占领区内并在那里工作的意大利人所受的待遇上很清楚地看出来。在保护国内,意大利人受到的待遇,象意大利总领事于1942年2月有理由向齐亚诺抱怨的那样,“即便不比捷克斯洛伐克人差些”,至少“的确并不比他们好多少”。在其他占领区内,移民计划所带来的大批驱逐外国人的行动,也没有把他们列为例外。事实上,意大利人始终就没有被看作在种族上是同德国这个主宰民族平等的。他们一般不准同德国人通婚。三国公约签订才三个月,纳粹党就向德国境内各级党部发出秘密通知,提醒他们,这项禁令已经通过了。

  在德国人和他们的另一个主要盟友日本人之间,广泛的合作就自然条件而言是不可能的,看来合作主要限于根据1941年3月5日希特勒发布的“第24号基本命令”互相交换技术情报。甚至连里宾特洛甫在三国公约签订后特别重视的经济合作协定,也直到1943年1月20日才付诸实施,而且鉴于盟国控制住这两个轴心国“领域”之间的海运路线,这个协定主要也还是一纸空文。可是,德国的宣传机构却迅速提出了可以用来实现更为积极的合作的种种方法。它还大肆宣传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于1942年1月签订的军事协定,欢呼它确保了“兵力的适当配置,以便为具有强大打击力量的作战计划做好准备”。它还强调日本海军在印度洋的活动和德意两国66陆军在非洲的行动这两者之间的联合作战意义,企图暗示轴心国正在采取一种“内线和外线”的战略,即由德国和意大利在陆上负责“内线”作战,而由日本在海上利用其“外线的有利条件”。然而,就连最乐观的德国发言人也不得不认识到,这种合作至多也将是偶然的。为了充实德一日联盟的内容,他们便侧重于德日文化方面的合作,由德国海军上将弗尔斯特主持的德日协会的分会在德国许多大城市里成立起来。对德日文化委员会的种种活动,也给以广泛的宣传。这个委员会是根据1938年的德日文化协定组成的,由外交部文化政策司的西克斯教授负责。

  在日本袭击珍珠港以后,尽管德国报刊和宣传机构对东方这个新盟国的英雄事绩给予热烈的赞扬,但是有些人显然感到,在对德国负起的“北欧人的”使命写了和说了那么一大套以后,现在又同日本联合起来去攻打它的欧洲姊妹国家,这就德国说来是很不合适的。1942年1月1日,《巴塞罗那日报》刊登了一篇署名阿尔瓦尔?范内斯的很长的文章,指责德国人“背叛了白种人”并“犯下了雅利安人的变节行为”,因为他们“为欧洲未来最大的威胁……‘黄祸’效劳出力”。这篇文章的发表使原来已经不安的情绪变本加厉。由于这种指责来自一个早已被认为在政治上(即使不是在军事上)和新秩序共命运的国家,这就使德国宣传部显然特别为难。它连忙在它的国外主要宣传刊物《信号》上发表了一篇专题文章进行答复,说“欧洲团结”的事业早在1870年和1914年使用有色人种的军队来攻打德国时就已经被出卖了。这件事在德国外交部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外交部于1942年3月派该部新闻司的乌拉赫亲王到罗马去,就这个问题向齐亚诺的秘书达那塔进行试探。与此同时,德国的公众也开始对德日联盟是否恰当这一问题普遍感到怀疑,因此1942年6月5日博尔曼不得不向纳粹党发出了一项特别通知,要求全党采取有力的措施来制止有关“黄祸”的进67一步议论,他把这种议论说成是相当于“叛国罪”。但是,这种怀疑显然继续存在,甚至在最高阶层里也不例外,而希特勒本人则对日本人当时正取得的惊人的进展也开始不安起来。据戈培尔说,希特勒对“白种人在东亚遭到的惨重损失”“深深地”感到遗憾,有时还“忧虑地”问自己,“白种人最终是否能对具有巨大潜力的东方人民保持他们的优越地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