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破裂后几天,赫尔利回华盛顿磋商下一步该怎么办。这时中国问题暂时还没有爆发。潜伏着的内战前景越逼越近。中国经过这场大战,非但没有变得强大而团结,准备置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反而似乎陷入了一种软弱无力和无政府的状态。这种形势和罗斯福对中国的前途长期抱着的希望完全不相符合,可是要制定决策,倒也困难,在中国的美国官员为此争论不休,华盛顿的意向也不知如何是好。
俄国在对日作战中所应承担的任务问题,在德黑兰会议上一般地已解决了。当时斯大林答应他的盟国,一俟对德战争结束,部队能够调往满洲边界的阵地上时,他立即就对日开战。然而当那些心情迫切的美国计划专家们要作出详细的安排时,他们却遇到了许多耽搁和困难。在德黑兰会议以后的十个月内,对于俄国在对日战争中所应承担的任务的细节安排进展甚微。更不用提象美国人希望的那样,着手准备在西伯利亚东部建立一支美国空军部队的可能性了。
1944年10月,当丘吉尔和艾登来到莫斯科时,在莫斯科的美国军事代表团团长迪恩将军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设法把事情定得更明确一点。因此,他参加了会议中军事问题的讨论。在英国的赞同下,他承担了把英美对日作战的计划介绍给斯大林的任务。等他介绍完毕后,他向这位苏联独裁者提出了三个问题:在对德战争结束以后红军需要多久才能准备好对日作战?俄国人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发动进攻?西伯利亚大铁路有多少运输能力可以用来供应在西伯利亚东部的美国空军部队?
第二天晚上,即1944年10月15日,斯大林作了答复。他说在欧洲胜利日以后,他需要三个月来准备在远东发动战争,红军将立刻采取攻势。他估计这项任务需要六十个师。西伯利亚大铁路无法供应这么大一支兵力,所以必须预先在西伯利亚东部建立一个补给站。他说,因此红军对日本的进攻将取决于美国能否在前订的第四号议定书所要求的数量之外再增送补给品。他还说,俄国在“政治方面”能分享些什么必须先弄清楚,那就是,盟国必须同意俄国想对库页岛、满洲等地提出的领土和其他要求。至于给一支美国空军部队运输给养,要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是不可能的:任何必需的物资都必须从海上运来。
10月17日,在后来的一次会议中,英国人没有在场,迪恩将军会见了斯大林。这次会议的目的是要商定一份将由美国提供给远东红军的物资的确切清单。结果,迪恩答应在1945年6月30日以前为六十个师提供两个月的给养,总数超过一百万吨。这是在俄国人以前要求的用于对德作战的物资之外所再要提供的。就在这次会议上,斯大林对他打算在满洲采取的对日作战的战略作了一个扼要的说明,并且接受了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起草的关于红军作战任务的规定。
这似乎是向前迈了一大步。斯大林在1944年11月6日的讲话中公开把日本和德国一起称为侵略国,这是一个暗示,说明他在对日作战方面新承担起的明确的义务。可是,在随后的几个月中,俄国人表现出了几乎是同样的拖延和阻碍的态度,就象早些时候他们和迪恩将军打交道时一直表现的那样。派出小队美军到西伯利亚去查勘预定要修建的机场用地,并在其他方面为在俄国土地上建立一支战略轰炸力量进行准备的计划,都遇到了顽固的拖延策略。
最后,迪恩决定整个计划不得不取消。然而,美国参谋长们却不同意,并且指示他坚持下去。这一决定所反映的是一种严格的军事上的估计,因为利用西伯利亚沿海各省的空军基地对日作战是有利的。的确,在雅尔塔会议前后,美国在中国和俄国所推行的远东政策的指导原则几乎完全是军事性的。美国参谋长们认为对日战争在欧洲胜利以后大概要持续十八个月,他们还认为必须在亚洲大陆上找到一支能制服日本部队的强大陆军。既然到1944年底中国人显然还不能承担起这样一个任务,美国军事领袖们便倾向苏联红军,认为他们是最现成的代替者。俄国人在满洲打一仗就会使美国人减少牺牲,并能缩短战争:这就是美国三军参谋长和美国政府所乐于知道的。
(三)盟国在欧洲的困难 1944年9月-1945年2月
(1)军事问题
1944年9月到1945年2月之间,欧洲的战事对于盟国没有象1944年夏季和初秋那样顺利。在东线,德国人已经能够同时守住布达佩斯和华沙,西线的英美部队发觉德国边境很难越过。补给的困难妨碍了两条战线的进展,而恶劣的气候又使盟国失去了空中的某些有利条件。
1944年12月中旬,德国人在阿登地区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使艾森豪威尔很感到意外。德国部队突破了前线一段兵力薄弱的地区,把布雷德利的第十二集团军群切成两个不相等的部分。为了应付这种局面,艾森豪威尔于12月19日把德军突破点以北所有部队的指挥权都交给了蒙哥马利,而布雷德利便只负责这个“突出部”的南翼。到1月底,这两位将军已经把德国人赶回到大约是他们原来发动进攻的战线上。当这两位将军的主力在 1月16日会师以后,布雷德利将军重新承担起了一个月前移交给蒙哥马利的那部分军队的指挥权。
艾森豪威尔采取的行动是出于便利和普通的识见。但是这些行动却成了英美两国司令官之间、部队之间和新闻记者之间互相对抗的相当不愉快的表现。1945年1月7日,蒙哥马利接见了记者,在接见时似乎暗示:他已经把一种险恶的局面完全控制住并使之转危为安了。美国人对他的话非常不满,吵吵闹闹,他们不喜欢蒙哥马利以恩人自居的那种语调。于是双力互相攻击,你来我住,一连几天报纸上登了不少这种资料,把这件事搞成了一个严重事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