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指挥作战而言,太平洋和远东地区军事司令部的改组,比两个太平洋委员会具有更为实际的重要意义。四个独立的而又互相关联的战区建立起来,代替了美英荷澳联军司令部和在中国的联合司令部。在新的安排中,统一指挥的原则已被抛弃或忽视了。美国人成立了三个司令部:太平洋、西南太平洋和中国-缅甸-印度。在印度,英国人保持着他们传统的军事组织。这种机构就理论上讲是笨拙的,特别在印度,而实行起来甚至更为笨拙。
人们可以猜测为什么马歇尔主张的统一指挥原则被放弃,但在1952年,可以证实这种猜测的资料还没有发表。美英荷澳联军司令部的失败一定是一个因素,而在韦维尔指挥下集合起来的那些国家之间的吵闹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新的安排总的说来很明显是一种权宜之计,但是一旦商定了,这些司令部就在战争时期一直持续下去。后来再要改善指挥关系的努力至多只是表面上的成功而已。
在太平洋,新的安排是由1942年4月4日的一道命令规定的。太平洋地区由美国海军上将切斯特·尼米兹负责指挥。他的司令部设在夏威夷,是陆、海军的联合机构,不过海军当然是主要的。另外,在北太平洋、中太平洋和南太平洋分别设立了附属的司令部,新喀里多尼亚和新西兰全归入南太平洋司令部的管辖之下。在这个战区里,唯一重要的盟国就是新西兰。新西兰的作用几乎仅仅限于给养和基地设备的供应。新西兰部队大部分逗留在地中海地区。结果,美国人事实上无可争议地控制了全局。根据上文所引的罗斯福3月9日的建议,不是联合参谋长委员会,而是美国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在这个战区里行使着最高的作战指挥权。
西南太平洋地区包括澳大利亚、所罗门群岛、荷属东印度(苏门答腊除外)和菲律宾,全由麦克阿瑟将军负责指挥。1942年3月17日,麦克阿瑟从巴丹来到澳大利亚。当时立即宣布他将担任尚未划定的西南太平洋地区的司令官。同澳大利亚和其他有关方面的磋商进行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1942年4月19日,麦克阿瑟的权力范围才公开予以宣布。西南太平洋是一个盟国联合司令部,英国人、荷兰人、澳大利亚人和美国人全对它作出了正式的贡献。但是实际上,只有澳大利亚人和美国人能够派遣相当多的部队,其他两国的参加都是有名无实的。
然而,澳大利亚人却把他们的军队(除了在中东一直逗留到阿拉曼战役后的一个师以外)、舰艇和飞机全置于麦克阿瑟的最高指挥之下。开始时,澳大利亚的布莱迈将军担任地面部队的指挥,而海军和空军则由美国司令官指挥。后来,麦克阿瑟把陆军的指挥权一分为二,组成了一支独立的美国部队,负责朝北向菲律宾发动进攻。尽管麦克阿瑟的司令部是一个盟国司令部,象尼米兹的司令部一样,但是它却直接隶属于美国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只是间接地受联合参谋长委员会的控制。
在西南太平洋地区,统一指挥的原则很明显地遭到破坏。1942年3月作出决定,尼米兹应在太平洋各地行使海军作战方面的战略指挥权,甚至在麦克阿瑟所指挥的地区以内,但在西南太平洋战区,麦克阿瑟对地面部队和以陆上为基地的飞机享有绝对的指挥权。由于海军指挥权同陆、空军指挥权的分开而产生的许多不幸的后果,都是马歇尔早就料到的。当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的战役需要海、空军采取联合行动时,——象他们经常所做的那样——双方配合得并不很好。对立的主张和对失败的互相指责,发展到了严重的程度。关于个人、战略和作战方面的意见分歧相当自由泛滥。结果,这两个司令部之间的关系在战争时期一直很糟。
参谋部为什么要把整个太平洋的海军指挥权授给海军上将尼米兹呢?这是容易理解的。如果在西南太平洋地区维持一支独立的舰队,归一个独立的司令部去指挥,这将是极其浪费的,特别是在1942年,当美国海军力量薄弱,需要灵活调动航空母舰,往返于珊瑚海和中途岛之间,以应付日军的攻击的时候。当麦克阿瑟在澳大利亚接过指挥权时,日军好象会入侵该大陆并开辟一条主要的陆地战线。在这样的形势下,麦克阿瑟成立陆空军司令部是有意义的。但结果,麦克阿瑟是在新几内亚的丛林区开始作战的,那里并无公路,再加上地形的性质,使陆军完全依靠海空运输提供给养。后来,当麦克阿瑟开始采用跳岛战术时,他同尼米兹的异常关系成为经常发生纠纷的根源。他要靠海军支援和船舶运输,但必须与美国海军当局进行半外交性的谈判,这样才有把握获得他的作战计划所需要的适当的海军支援。
解决这些困难的合理办法就是在整个太平洋地区任命一个最高司令官。但这个办法引起了无可克服的困难。美国海军根本不会考虑把指挥权让给麦克阿瑟,他只不过是一个陆军军人,又同海军并不友好。另一个办法是使麦克阿瑟隶属于尼米兹,但是这样将在美国或许也在澳大利亚引起严重的政治麻烦。结果,并没有采取什么行动,1942年4月的权宜的安排几乎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的时候。
中国、缅甸和印度的司令部的安排比太平洋地区更为混乱。美英荷澳联军司令部瓦解后,缅甸的挫败对于阿卡迪亚会议上决定在中国成立的第二个“盟国”司令部有着同样的影响。我们还记得,蒋介石接受了最高司令官的职务并同意由一位美国将领出任他的参谋长。约瑟夫·W·史迪威将军奉命担任这个职位,并于1942年3月3日到了中国。那时,日军已开始侵入缅甸。四天以后,即3月7日,英军被迫撤出仰光。仰光的陷落意味着失去了可以很方便地把物资转运往中国的唯一港口。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