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要完全重述一下当时的思想感情已不可能。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绝不是团结一致地支持太平洋计划的。约翰·迪尔爵士私人同马歇尔很接近,他于7月15日向丘吉尔报告道:
毫无疑问,马歇尔对于他最初热爱的计划仍然一往情深,但是他深信欧洲计划缺乏真正的推动力。虽然召开了会议,进行过讨论,但时间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德国今后再也不会象今天这样忙于东线的战事。如果我们今天不利用它当前的忙乱,我们将会在西线面临一个强大的德国,以致我们不可能对大陆发动进攻。到那时,我们只能在空中互相搏斗,但是作出决定的时机即将一去不复返了。
另一方面,他又说:“金的战争是攻击日本人。”
长期存在的那种业务上的猜忌在这里发生了影响: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役中将占主要的地位,陆军则将在欧洲战场上占主要的地位。每一军种认识到这些事实,都偏向于支持那种会提高自己的作用的战略方针。完全丢开这些业务上的猜忌不谈,美国人最初采取的战略——首先进攻德国——至少有三点有利于它的理由。第一,美国集中力量于太平洋会意味着放弃同英国和俄国进行任何有效的合作。第二,德国比日本更为危险的论点不是容易反驳的。第三,在美国舰队取得海军优势之前,很难在太平洋地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可是要取得这种优势,首先必须制造数百艘战舰,而在1942年这些战舰还没有制造出来。如果首先在太平洋发动进攻的决定维持不变,则大批地面部队只得袖手旁观,等候海军实现它的造船计划。
实际上,一时的气愤使得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了在太平洋发动攻势的计划。马歇尔将军很可能把太平洋计划看作部分是对英国施加新的压力的一种手段。但是,如果认为这种用意是使他在7月中旬倾向于太平洋计划的唯一理由,那似乎是不符合他那种爽直的性格的。他更可能是这样想的:“没有英国人,1942年在欧洲便什么事也干不成,所以让我们在太平洋尽力而为,不要无限期地保持守势。”
当然,罗斯福多少是超越了这种影响到他的军事顾问们判断力的军种之间的竞争的。丘吉尔担心,如果横渡海峡发动进攻,一定会损失惨重,罗斯福对他的这种忧虑也比较同情,他对于同英国结盟也比他的军事领袖们重视得多。此外,罗斯福对欧洲的兴趣和关切通常总是超过对太平洋地区的。所有这一切以及毫无疑问还有些其他的因素——可能还包括对丘吉尔本人的尊敬与敬佩——造成了这个硬要他作出重大决定的局面。罗斯福反复考虑了五天,究竟应该怎么办。7月15日晚上,他和霍普金斯讨论了各项问题,最后再一次考虑了一下7月10日参谋长们向他提出的那项建议。霍普金斯记录下罗斯福说的这一番话:
我不能同意……要我们转过脸去,不对着德国而对着日本。
首先,我不赞成英国内阁的主张。我想知道我们在场的一些人——艾森豪威尔、斯帕茨、克拉克、斯塔克——是什么想法。他们同意英国内阁的主张吗?你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份可靠的报告吗?
即使我们不得不勉强同意1942年不进行“大铁锤”战役,我仍然认为我们必须赶紧为1943年的进攻作好准备。从英国的来文中,我看不出他们对1943年的进攻表示任何冷淡。我对于他们这样乐于放弃1942年感到有些不安。他们还会放弃1943年吗?
但是,我的要点是,我不相信我们能等到1943年才打击德国。如果我们不能利用“大铁锤”计划出击,那我们就必须退而求其次——那并不是太平洋地区。在太平洋地区,我们正进行着一种成功的牵制战。光靠陆军和空军不能马上就决定胜负,那需要加强我们海军的力量——这需要时间。
所谓其次的方案并不是太平洋地区:罗斯福用这一句话表示了不赞成刚刚向他提出的那个建议。
这确实是影响整个战争进程的生死攸关的决定。两个费尽心机的人,一个跛足,另一个长年患病,餐后在夏日炎炎的晚上在白宫商谈问题。这情景在每一种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都应该永志不忘。
盟国中,只有美国对于如何作战以及在何处作战的问题可以作出抉择。战争是由一个真正的联盟来打,还是分开来由每个国家去打,这取决于美国的决定。1942年7月15日罗斯福作出的决定,实际上是再一次努力使联盟在行动中发生效力的决定。对许多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这样重要的一次抉择,这样险峻、这样迫切、这样和个别人物联系在一起地呈现出来,这在历史上是罕有的。
大约两星期后,在克里姆林宫内部作出的另一个决定或者一系列决定,同罗斯福的这个决定一起,应该看作是战争的转折点。1942年7月底左右,罗斯托夫陷落后不久,斯大林立即在红军中推行新的严厉的纪律措施,更换了许多司令员,开展了一次强大的宣传运动,由于同时采取了这一切措施,保住了俄国军队和人民正在动摇的士气。同时,他开始在伏尔加河后面集结后备军,为最终在斯大林格勒发动的反攻进行准备。这时已是11月,这两方面的决定的效果还没有在战场上表现出来。可是11月8日的北非登陆和11月19日开始的斯大林格勒反攻,都是7月份作出的这两项决定的直接产物。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