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战和中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第七卷)_[英]阿诺德·托因比【完结】(58)

  有的武器弹药供给芬兰使用,准许芬兰招募志愿军(这样便为芬兰的防务增加了约九千名全副武装的军事人员):并于1940 年1 月,象挪威一样,同意了盟国提出伪准许战争物资过境运往芬兰的要求。如果需要证明的话,从全国老百姓所搜集的衣物和货币足以证明芬兰的事业确实就是整个瑞典的事业。事实上,瑞典在第一次苏芬战争中的态度可以公道地说足以同在1940 年到1941 年间美国大力支持英国时的非正式参与全面战争相比拟。②瑞典也采取了某些加强防务的措施,譬如,1939 年12 月2 日,加派部队开往北方、哥得兰以及沿岸的筑垒地区;同时在一些领海水域内布雷。俄国于1940 年1 月就瑞典报纸和人民的态度所提出的正式抗议遭到了坚决的拒绝,其主要理由是:苏芬冲突已在瑞典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瑞典无论在历史上或文化上都和芬兰有着千丝万缕的亲善联系,瑞典自由独立的新闻界也反映了芬兰应继续保持一个自由而独立的芬兰这一普遍的愿望,瑞典的照会也说,俄国人对瑞典向芬兰主动提供援助的范围所提出的异议是过分夸大176 了,照会并拒绝接受另外一些关于向芬兰出口物品等所提出的抗议,认为是不合理的。不过,事实上瑞典那时对芬兰的援助至少就军备而言已达到了这种程度,在专家们看来都认为已危及到瑞典本国的安全。瑞典在战争爆发前就开始向芬兰提供军需物资,而到1940 年3 月13 日,又提供了价值四亿克朗的赠品和借款,交给芬兰使用仍然而,并没有丝毫可能性会使这种援助发展成为军事援助,任何要向这方面发展的企图都是注定要失败的。1940 年2 月,当芬兰的形势恶化,芬兰政府请求派遣军队的时候,瑞典内阁拒绝了。双方所交换的意见于2 月16 日公布于众,三天之后,国王亲自声明说,对苏芬斗争的任何官方干涉都将把瑞典拖入全面战争,“在那种情况下,我国将不再能向芬兰提供它目前所得到的、而又迫切需要的那种并非少量的援助。”①当芬兰政府因此而向伦敦与巴黎求助,和盟国于3 月2 日就盟军可能要假道挪威和瑞典一事分别试探奥斯陆和斯德哥尔摩的态度时,两国政府的回答都是毫不含糊的:“不行”。不过,这一回答必须根据下述事实来加以评判,即瑞典政府当时关于苏芬停战谈判一事是知道的,因为他们本来就曾充当过调解人。谈判是1 月底开始的,而在1939 年12 月底,根瑟和俄国公使科隆泰夫人进行会谈期间,就已显示出有可能为它们找到一个谈判的基础。② 虽然盟国考虑到不顾瑞典和挪威的抗拒向斯堪的纳维亚北部渗入的可能性,但它们并不准备这样做,除非芬兰直接向它们求援,从而为其后果承担责任。尽管根瑟强烈反对这一主张,但他以乎并未明确说过如果盟国军队试图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通过瑞典国境,他们将遭到瑞典军队的抗击;而如果一旦发生这种情况,也不过是要捣毁那条通往铁矿的铁路线而已。然而芬兰并不要求援助,部分是由于等这种援助到达将为时太晚了。①但在3 月11 日,即在缔结苏芬和平条约的前夕,芬兰向瑞典政府提出了两个迫切的问题:(1) 瑞典对盟国部队假道行军抱什么态度?(2 )瑞典政府是否准备考虑在战后和(BritaSkottsberg-Ahman:“scandinavianForeign Poliey,Past and Present”,Scandinavia between East and West), 亨宁·弗里斯编,纽约,伊萨卡,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50 年版,第277 页。② 特尔斯特吕普:《瑞典对外政策》,第11 页。① 特尔斯特吕普:《瑞典对外政策》,第12 页① 特尔斯特吕普,前引书,第14 页。

  芬兰订立一项防守同盟?瑞典拒绝了第一个提议而赞同第二个。②苏芬和平条约是于1940年3月12日签订的。4月1775日,芬兰驻斯德哥尔摩大使馆代办向古斯塔夫国王致谢说:“瑞典对芬兰的援助已超过了任何其他国家对它所提供的援助,并大大促进了芬兰为自由和独立所进行的。孤立而艰巨的斗争。”3月25日,瑞典首相回顾了瑞典在苏芬战争时期的政策,并提到了拟议的防守同盟问题。③可是,这一主张因遭苏联的反对而被搁置起来了。1940年秋,一种试图恢复这一主张的尝试——这一次是出自瑞典——受到苏联同样的待遇;而且,德国也表示“这太不合时宜”,芬兰自己虽承认对此感兴趣,却又指出“这一问题显然必须暂搁一下再说”。①从此,这一主张就永远没有下文了。第三节瑞典与封锁瑞典航运业所蒙受的最严重的损失是由德国造成的,但是英国和俄国也对其中某些部分负有责任。1940年2月21 日,瑞典外交大臣根瑟对德国袭击瑞典船只提出抗议,然而由于他说,如不提出抗议就意味着不中立,因而使他的抗议成了一纸空文。瑞典当时的损失已达二万二千吨左右,到1940年9月,这一数字上升到六万三千。吨,及至1941年6月底则又上升到四十万吨。德国于1940年春季所实行的封锁切断了瑞典同它将近一半的海外船只的联系,但其结果却有利于盟国。因为瑞典就把这一部分商船队租给了盟国;而这样一来便构成了一种对盟园有利的非中立行为。许多瑞典商船因试图向英国和法国港口装运禁运品而被德国人没收。1940年夏季,发生了一起事件,使瑞典和英国之间的关系暂时略呈紧张:6月20 日,一支英国海军部队在法罗群岛附近扣押了六艘瑞典船只,其中有向意大利买来的两艘重型驱逐舰和两艘轻型驱逐舰,它们正在驶往哥德堡。英国政府不久释放了这些船只,并表示愿意赔偿因英国的行动给瑞典造成的任何损失。但是,当这些船只在驶往哥德堡途中,却又遭到了一架英国轰作机的袭击(尽管没有命中)。瑞典在就这一事件发表的一项公报中强调了下述事实,即“德国海军当局曾为这次航行提供方便,譬如,他们指明了通过因布雷而变得危险和无法通行的那些地区的途径”。瑞典早在初夏就开始同交战国双方就后来凭所谓“航行证”通行178的问题进行了谈判,①但只是到了1940年底,第一艘瑞典船只才根据这样的安排抵达哥德堡。1941年4月,由于德国宣布英国和冰岛之间的水域为战争区,“航行证”通行中断了。7月,所有的管理规章都加紧了,这种通行又告恢复,到了1942年它起了很重要的作用。1942年冬到1943年初,因美国对瑞典货船的最终目的地表示怀疑,“航行证”通行又一次中断了。②经过漫长而又艰难的谈判,这种通行才于1943年初再次恢复,但不久以后又被取消,直至1943年5月乃又重新恢复。持有航行证航行的瑞典船只装载着各种必需的物资,如面粉、油脂、水果、棉花、毛羊、皮革、毛皮、发动机部件和矿物油。1941年至1944年间,瑞典进口了价值约十四亿克朗、② 林德:《瑞典的中立政策》,第27—28 页。③ 同上书,第30 页。① 林德:《瑞典的中立政策》,第33 页。① 关于航行证制度,见上文,原著第21 页以下。关于英国扣瑞典于1939 年12 月7 日签署的战争贸易协定,见上文,原着第9—10 页,第70 页。② 见上文,原著第71—73 页以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