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会进攻昆明或重庆了,所以任命一位美国将军指挥所有中国军队的要①罗斯福于1942年3月指示,在分配军火方面,给予苏联优先权,甚至可超过美国军队。凡是有人对俄国所提出的物资要求产生疑问时,俄国人的态度很蛮横。关于这些情况,见迪安:《奇异的同盟》,第6章。②陈纳德:《一个战士之路》,第319—320页。
③菲斯:《中国的纷乱》,第188—189页。
①《史迪威文件》,第333页。史迪威想得到全权,以便能组织部队和调动部队,并能惩罚违抗命令或失职的人;他不要蒋介石干涉他(菲斯,前引书,第190页)。
②陈纳德:《一个战士之路》,第320—321页。《史迪威文件》第336—338页。9月15日,史迪威打电报给马歇尔,说蒋介石的部署意味着惨败,并说蒋想撤回萨尔温江的部队。马歇尔在魁北克会议上写了这一电文,罗斯福签了字,史迪威在9月19日转交给蒋(菲斯:《中国的纷乱》,第187—188页)。③《史迪威文件》,第339页。
④“何应钦〔得到〕〔下述内容〕的中英文文本:(1)提出使用共产党部队的建议,是因为在这一危机关头,使用所有的一切军事力量似乎是明智的做法。我并不坚持把使用共产党部队作为达成协定的条件。(2)使用共产党部队这件事可以作罢,我们可以方便地进行我们的其他计划。”(同上书,第337页)。⑤同上书,第345页。史迪威改任美国陆军地面部队司令,后来改任美国第十军司令。
求,也就按下不提了。魏德迈致力于训练中国士兵,并和蒋介石相处得很好。①
他维护委员长,反对马歇尔的非难,因为马歇尔仍然受史迪威的影响。在战②争的最后几个月中,中国南部的日本军队由于他们的运输线遭到在华美国空
军的反复轰炸而瘫痪了,于是全面退却。③
①《美中关系》,第69页。
②陈纳德:《一个战士之路》,第345—346页。史迪威被召回后提出了一个计划,要美国的一支军队在江苏海州登陆,同共产党部队取得联系,向他们提供武器,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攻取上海(同上书,第318页)。攻下冲绳岛以后,这一计划曾被提交魏德迈作“紧急”考虑。魏德迈向蒋透露了这一计划,蒋表示坚决反对。后来日本投降,此事也就不提了。
③同上书,第338—345页。
第四节美国对华政策和雅尔塔会议有关东亚的议程
罗斯福召回史迪威,是同他的对华总政策一致的——美国的对华政策差不多是罗斯福总统一手制定的。使赫尔非常恼火的是,总统往往用派遣总统特使的办法去处理问题,而绕过了国务院。杜鲁门政府继承并173继续执行④
这一政策。虽然罗斯福对蒋介石多所批评,对他的态度也颇为专横,但是他还是认为蒋介石是唯一能保持中国统一的人。①不过正如他在1943年9月对萨姆纳?韦尔斯所说的,他担心在打败日本以后,国共之间可能重新发生全面冲突,苏联可能站在共产党一边进行干预,而西方列强可能因此被迫站在另一边进行干预。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情况,罗斯福想促进国共达成协定,还想促使中苏订立协定,以排除苏联干涉中国内政的可能性。罗斯福总统抱着②
这些目的,于1944年夏派当时的副总统亨利?华莱士到中国去。在6月21日至22日的会谈中,蒋介石告诫华莱士:中国共产党人是共产主义者,而不仅仅是民主的土地改革者,并力劝美国勿与他们接近。蒋介石重申他愿意同共产党人和平解决,也不排除接受美国为此目的进行斡旋的建议的可能性,但同时,他也不隐瞒自己对和平解决是缺乏信心的。在另一方面,蒋介石对③
苏联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他宣称他愿意同苏联进行讨论,并希望美国政府能协助实现这种讨论。他还说,为了避免中苏冲突,只要不损害中国的主权,
他什么都可以同意。④
没有理由怀疑蒋介石的诚意。他希望同苏联达成由美国提出的某种协定,据此,莫斯科政府将同意不给中国共产党人以任何支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蒋介石准备付出代价。如果同俄国人达成了这种协议,那么蒋介石就可以自由地迫使中国共产党人就范,因为到那时共产党人会发现他们已丧失了任何外国支持。蒋介石对共产党人的意图是不抱任何幻想的。这时,苏联①
政府表示同意美国的对华政策。赫尔利将军已经动身经由莫斯科前往重庆。8月21日,他拜会了174莫洛托夫。这位苏联外长宣称,苏联政府同中国共产党人没有任何联系,他并暗示说,严格说来这些人并不能真正被认为是共产主义者。他表示,苏联赞成美国在尽力促进中国的统一和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但是他又说:“苏联政府不打算关心中国政府的事务,除非蒋介石试图改变政策来改善中苏关系。”②这些交易就是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的背景。关于远东,罗斯福有两个目标:第一,一定要使苏联参加对日战争,他的参谋人员认为这一点是重要的;第二,要苏联对他的促进中国国内和平与统一的政策予以合作。为了达到这两个迫切需要达到的目标,罗斯福是准备付出代④赫尔:《回忆录》,第2卷,第1585—1587页。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