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强调乱世中的"保境安民",哪个时代都有的地方政治势力,三世经营东南,没有鲜明的政治主张,靠合纵连横的智慧割据一方,其统治基础是地缘政治,这一点上类似张作霖父子,而容忍大族的半独立状态,依靠层层分肥,保持统治结构,又类似广东军阀陈济棠.
汉献帝,象征革命的乱世把皇族满仓的麦子抢得一干二净,只给它留下一颗煮熟的种子.在乱世从出生就没有得到过权力,但却肩负了获得和恢复权力的责任,去扛一个不可能的梦 -- 就像现在的孩子们一出生就被告之:"你如果不能获得诺贝尔奖,就该死."煮熟的种子当然不会发芽,无论你播种在怎样的土地上.真象溥仪. 还好,汉献帝毕竟没有做溥仪,他也没有机会.
您当然照过像,假如把照片的负片拿来,它和正片一模一样,但是颜色完全相反.刘备,就是孙中山的一张负片.他们相似的地方何其多? 一个是"兴复汉室",一个是"驱除鞑虏";一个是"下安黎庶",一个是"保障民生";一个是"联吴抗曹",一个是"国共合作",同样的白手起家,同样的颠沛流离,同样的百折不挠,同样有一个理想主义的集团和依靠招降纳叛... 从个人能力上说,刘皇叔似乎还胜一筹,但是结果的不同,大概起源于两者理想的南辕北辙,一个走向未来,一个则有点儿为历史踩刹车.
其他的呢,马腾韩遂可比西北五马 -- 依靠少数民族势力,对中央只表面臣服,强悍而文化落后,连姓也不用换;袁术可比张勋,武昌前线痛斥北洋军的锐气和逼宫杀宦官仿佛,而自称皇帝和复辟满清一样的不自量力;交州士家可比龙云,半独立于中央,交接外邦,又专擅财货 -- 士家有南海之利,龙云有大烟鸦片.
[完]
?
2006-01-17 08:43:05
大 中 小
无当飞军,是某在研究三国时一支爱不释手的部队,就所知道的部分,对其进行一点介绍
所谓无当飞军,是诸葛亮在征服南中后,利用当地少数民族兵源,建立的蜀汉劲旅,和刘备传统的王牌军 -- "白耳兵",以及西凉马氏军团鼎足而三,一时瑜亮.这支军队富有特色,从部队性质上说,给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类似于法国的"外籍军团",是一支职业雇佣军.
蜀汉政权原来就曾经使用过三苗后裔的武陵蛮(从河南南迁,和西南夷不是一个体系)雇佣军,在伐吴战争中大显身手,连猛将甘宁都死于这些"蛮族"手中."七擒孟获" -- 当然只是一个象征 -- 的战争中,诸葛亮更充分认识到了南中少数民族的英勇善战.这并不奇怪,历史上,农耕民族普遍缺乏果毅精神,而游牧,渔猎民族则往往好勇斗狠.
随着南中战争结束,恢复和平,这些剽悍的战士便陷于"失业",把这样的力量留在南方,无疑是社会极大的不稳定因素.看看台湾在抗战后发生的二二八事件,带头闹事的就是从原日军中复员的台湾籍高砂部队成员.为此,诸葛亮对此实施了一箭双雕的有利政策,就是征召少数民族战士加入蜀国政府军,而经费问题,就由当地地方豪强解决.<华阳国志>记载亮"以夷多刚狠,不宾大姓豪强,乃勒令出金帛,聘策恶夷为家部曲,得多者栾世袭官.于是夷人贪货物,以兼服属于汉,成夷汉部曲",从而在当地建立带有"以夷制夷"性质的地方军队,当地豪强得到社会地位,遂安于蜀汉统治,出金暮兵,使少数民族得到实惠,缓和了民族矛盾.同时,这些当地失业军人变成了政府军,如同在企业中得到了股份,成为少数民族中具备向心力的核心.其组成的军队熟悉民俗,较少激发问题.后来张嶷,马忠等弹压叛乱,"夷汉部曲"都是主力.
如此好处,自然不能让地方独享.同时,也为了彻底避免南方割据势力死灰复燃,在诸葛亮主持下,蜀国不惜本钱,"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这就是无当飞军的来历.这支军队的成员到达蜀郡以后,就成为蜀国的"军户",世代为蜀国当兵为生,成为职业军人.时成都和南中的繁华不可同日而语,南中夷族素重勇士,故每有空缺,"南人必奔走而告,刺血踊跃",以此为荣.让人想起英国军队在尼泊尔招募廓尔喀营雇佣军的场面.当然,当时南方人口不多,徉柯郡两万户,建宁郡万户,朱提郡八千户,兴古郡四万户,一下子调走一万户能征惯战的世家,对当地割据势力可以算是釜底抽薪.
无当飞军是何等形象呢? 他们"皆身披铁甲,能翻山越岭.",善于使用弓弩和毒箭,尤其精于防守作战.因为是举家迁移,所以"俗以蛮姑为舞,皆团牌辟(披)发,号啸而进 ".<三国演义>在七擒孟获中,把这支还没有诞生的精兵配给了当地豪帅,银冶洞洞主杨锋,固然是无稽之谈,但大体形象没有错的.如此奇装异服,风俗独特的军队进驻蜀都,肯定也带来不小的文化冲突,至少广大士族阶层一定是又好奇,又担心.为了能够给这些剽悍的战士以良好的管理,蜀汉委任治军严谨的魏国降将,巴西人(也可能是徐州沛人)王平为该军团第一任司令官.王平,字子均,识字不满十,与士卒同甘共苦,而生性谨严,训练苛刻,很少说话.这样一位既能服众,又严厉而带点儿阴沉的将军,实在是雇佣军太合适的指挥官人选了.
飞军不愧南中勇士的威名,英勇善战,在蜀汉的历次战争中都有着出色的表现.
一出祁山,配属马谡部战张颌于街亭 -- 本来大概也因为马谡熟悉南中情况,希望他能够充分发挥这支军队的特点..--因为马谡的失误而全军溃败,打断后的正是王平率领的飞军,一面死战,一面击鼓迷惑敌军,成功的掩护其他各部撤离战场,自己也全身而退,算是小试锋芒.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