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官兵在日寇肆意欺凌下激愤异常,尤其在北平学生和各界人民支援鼓舞下,不
顾家哲元的命令,纷起抵抗,在八宝山一线取得了局部的胜利,一度攻克丰台车站,
并粉碎日军企图从彰仪门攻入北平城内的阴谋。28日,日军以飞机、坦克配合重兵,
猛袭南苑守军指挥部,整日狂轰滥炸。29军无险可守,仅凭营地应战,伤亡惨重,
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均以身殉国。在日军优势兵力攻击下,29军被迫撤往保
定,北平旋被日军控制。接着天津亦带着满目残垣断壁沦于敌手。至此,在芦沟桥
事变后的第22天,日军已控制了中国华北心腹要地。
一方面,陆军在华北的“成功”刺激了日本海军的战争野心,他们不甘心让陆
军在中国抢了头功,另一方面,海军包括山本在内认识到日本已全面卷入对中国的
战争,他们不希望在中国的战争慢吞吞地消耗其准备对美的作战物资,因而坚决主
张在中国要害腹地给予猛力一击,以尽早结束中国战争。基于这两种目的,日本海
军决定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将在华北的“局部战争”转变成全面战争。
7月12日,日本海军军令部秘密制订对华作战方案:首先在战争的第一阶段,配
合陆军进行华北作战,然后在战争的第二阶段,在陆军的配合下进行上海作战,将
战争扩大到华中和华南。在山本五十六之前担任海军次长的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
中将,马上通过关系了解到了军令部的企图,并于7月16日向军令部献策,说什么
“要想以武力打开日中关系的现状,解决中国问题,只有惩罚中国,使中国的国民
党中央势力屈服。”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应取消以“讨伐第29军”为第一目的、
“惩罚中国”为第二目的方针,把“惩罚中国”作为作战的唯一目的。他力主派出
5个师团的兵力进行京沪之战,叫嚣“欲置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和南京最为重要。”
海军首脑经过协商,于7月28日电令长谷川清,立即撤退长江沿岸的日侨,为华中作
战作准备。
其时驻上海的第3舰队和海军特别陆战队共有4000多人。第3舰队辖有第10战队、
第11战队和第5水雷战队,以巡洋舰“出云”号为旗舰。
8月8日,日本驻华大使川越茂到达上海,连日与日方驻上海总领事冈本、领事
青冈范五以及长谷川、海军武官本田辅等研究上海的形势和对策。随着日侨撤退的
顺利进行,同一天,长谷川下令第3舰队作好开战准备。
至8月9日,日本将在长江沿岸地区各城市约3万人的侨民大部分撤到上海,另一
部分因中国已于8月12日夜用沉船阻塞了江阴水道,改乘火车由南京去青岛。一俟撤
退完毕,日本的态度立即强硬起来,这预示着上海的激战即将来临。
8月9日下午5时3O分左右,日本海军陆战队驻沪西的第1中队长大山勇夫中尉和
一等兵斋滕与藏,驱车冲过上海虹桥机场警戒线。中国保安队喝令停车,大山竟开
枪射击,打死保安士兵1人。中国保安队当即予以还击,击毙大山等人。上海市长俞
鸿均闻讯后,立即与日方领事进行交涉,谋求以外交途径解决冲突。但日本以“着
日本海军制服的军人被中国军队所杀,是对皇军的极大侮辱”为借口,乘机要中国
政府立即撤出市内保安部队,拆除军事设施,并以武力相威胁。8月10日,长谷川电
令在其国内佐世保待命的第8战队、第1水雷战队、第1航空战队、佐世保镇守府第1
特别陆战队、吴港镇守府第2特别陆战队向上海开进。接着,日本陆海军紧急协商向
上海派兵问题,得到内阁同意。12日夜,根据米内海相的要求,内阁召开有首、海、
陆、外参加的四相会议。海相正式要求陆军出兵,各大臣皆无异议,确认了向上海
派兵的方针,以第3师团、第11师团为基于组成上海派遣军。
此时中国方面负责上海防务的是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将军。张治中将军原在青
岛养病,芦沟桥的炮声使他放弃了继续养病的打算。他拒绝医生的再三劝告,第二
天便回到南京,接受了蒋介石委任他的京沪警备司令官的职务。他到任后,立即抓
紧战备,尽力为输入兵力和通信设备等方面作好准备。
“九一八”东北之役,敌人打我,我不还手;“一二八”战役和长城战役,敌
人打我,我才还手,吃了大亏。鉴于这种情况,张治中主张在日军有扩大战争征候
之初,就应争取主动,首先出击。为此他一方面请示南京最高统帅部,一方面作好
动员准备工作。
“大山事件”发生后,战事已呈不可避免之势。在这一形势下,8月11日,南京
下令集结京沪线各部队向上海推进,并命海军阻塞江阴水道,防止日军溯江而上,
威胁南京。次日,王敬久第87师进入上海市中心江湾,并派一部分兵力固守吴淞;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