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在日本全力进攻中国最大城市上海时,法西斯德国召开会议,通过了
《霍斯巴赫备忘录》,确定了一个大规模扩张计划和发动战争的时间表。为此,希
特勒非常希望能与日本缔结一个针对英法美的同盟,改变1936年签定的反共产国际
协定中不承担军事义务的状况,以使日本在遥远的东方牵制德国的仇敌。
1938年1月,日本驻德国使馆副武官大岛浩前往奥得河畔松讷贝格别墅向里宾特
洛南拜年。里宾特洛甫充满感情地对大岛浩说:“我们应该签订一个使日、德关系
更加亲善密切的条约。”此后,两人即围绕着两国缔约一事不断进行秘密接触。希
特勒考虑到德国对华援助政策妨碍了日德同盟,为了赢得日本的好感,乃于1938年
2月图谋改变对华政策,更换了国防军首脑集团,罢免了牛赖特的外交部长职务,任
命里宾特洛甫继任外长;接着又撤回了派驻在中国给蒋介石充当军事顾问的代表团,
正式承认伪满洲国,公开支持日本。德国此举大得日本欢心。1938年6月,在德国撤
回在华军,事顾问后不久,日本正式决定进一步加强同德国的合作,并就建立军事
同盟与德国开始交涉。为了有利于三国同盟谈判的进行,日本在人事上也进行了变
动。10月,反对三国同盟谈判的驻德大使东乡茂德调任驻苏大使,大岛浩晋升为驻
德大使,直接负责与德国的谈判。这个任命是应陆军参谋本部和陆军大臣板垣之命
作出的。不久又任命另一位更激烈地主张与轴心国缔结全面条约的白鸟为驻意大使。
在与德意结盟问题上,海军再次与陆军发生矛盾。尽管海军也同意加强日、德、
意合作,但不同意陆相板垣征四郎主张的“里宾特洛甫方案”。按里宾特洛甫方案
的原则,日德缔结的条约,将不仅是针对苏联而且是广泛针对英、法、美的坚强的
军事同盟。他们认为在日本扩大侵华战争后,军事力量陷入中国战场,日本在外交
上日趋孤立,不宜再与西方国家为敌,以免失去外交上的回旋余地和断绝对英美的
贸易;与德国缔结的条约只应是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继续,而不应有其他的内容。海
军之所以坚持这一观点,还因为他们害怕在与德国签约后会因此而导致日本卷入欧
洲战争,为德国火中取栗。山本五十六与海军大臣米内光政是反对与德国结盟的主
要人物。山本从海军的立场出发,认为日本的主要敌人是美国,而日本对美战争准
备远远不够充分,在这样的形势下,与德国结盟是得不到任何好处的。作为日本海
军,在当前准备极不充分的形势下,应极力避免刺激美国、以美国为敌、同美国作
战,应集中全力解决中国事变,不应再添敌人。山本对陆军狂热分子极力主张与德
国结盟忧心忡忡,他说:“照这样下去,日本势必被卷入战争,而且是以美国为对
手。”
当时,在日本海军中,随着永野修身海军大臣的辞职,海军省被山本五十六和
米内光政的人所控制,执行比较稳定、务实的政策;而过去强硬的舰队派人员大都
集中于军令部或在舰队中任职。山本与米内光政在海军炮术学校任教时曾是同事,
二人经常在一起吃饭、练剑,关系比较融洽。在观点上二人也比较一致,皆倾向于
条约派。在永野辞职时,山本为了在内阁中同陆军相抗衡,极力说服永野推荐米内
作为他的继任者。就这样,米内才担任了海军大臣。 在米内和山本主持下的海军省,在对美国的战争准备上,比陆军更理智,考虑
得更深远一些。还在1937年12月12日发生“珀内”号事件时,山本就采取了低调抚
慰美国的政策。那是在日本攻克上海正向南京发展的时候,美国炮艇“珀内”号载
着美国使馆的最后一批人员和一群西方记者,拖着美孚石油公司的3艘驳船正撤离烈
焰四起的南京城。中午1时,日本海军航空兵奥山上尉率领1个中队的轰炸机向“珀
内”号扑来,尽管炮艇上有他们可以清楚看到的美国国旗,但已被战火烧狂了的法
西斯分子,还是欣喜若狂地向炮艇冲来。
“他们在丢炸弹,隐蔽!”主舵手大声喊道。舰长进入操舵室,几秒钟后操舵
室就被炸弹“轰”的一声掀开。甲板上,新闻记者诺曼·艾利本能地抓起摄影机拍
摄。他不难看清飞行员的面孔,但使他吃惊的是,日本人明明看得见美国国旗,还
是不停地轰炸。20分钟后,两条驳船中弹起火,“珀内”号则在长江的浊流中下沉。
这时,副舰长阿瑟·安德斯代替受伤的舰长指挥。安德斯由于喉部受伤而不能讲话,
只得在一片被血染红了的纸上潦潦草草地写上“弃舰”二字。当舰上的最后一批人
在江边芦苇荡里隐藏起来时,一艘日本汽艇溯江而上,用机枪向那艘正在下沉的军
舰和两边江岸猛烈扫射。两名美国水手和一名意大利记者丧生。幸存者也面临着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