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西方军事史_J•F•C•富勒【完结】(21)

  对峙。此时,教皇也并未停止活动,在菲力普主使下,他对背叛的弗兰德人宣布给予弃门的处分。 为了安抚他们,爱德华写信给他们说只要他一过海之后,他会从国内带来一批神父来为他们做弥 撒,不管教皇怎么说。 为了不使他的敌人重返欧洲大陆,菲力普集中了一支强大舰队,由海军将领库尔特、贝胡切 特和热那亚海上职业军人巴巴内罗三人统率,监视英吉利海岸,防止爱德华渡过海峡。如果他敢 冒险,就将他活捉。当这个消息传到英格兰之后,虽然违反本意,爱德华还是听了忠告,暂时不 出发,等到在奥威尔所集中的同样强大的舰队准备就绪后再渡过海峡。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而且西风也开始吹拂,于是大约在 1340 年 6 月 22 日星期四一点钟左右, 爱德华上了战船托马斯号,全部舰队都出发了。 〔注:这种船为两头稍平的宽底船。现在还叫作“雄 鸡船”〕可能一共有船 147 艘,分三个支队,分别由莫莱爵士、亨廷顿公爵和阿伦德公爵三人统 率,爱德华亲任最高统帅。跟着走的还有一个运输船团,以补给仍留在亨特的菲莉帕女王的宫廷。 星期五快到中午时分,当他们驶近弗兰德海岸时,可以看见集中在斯鲁伊斯港中的法国舰队 ----依照当时的历史家弗罗萨特的记载----桅杆好象树林一样。6 月 28 日,在他写给他的儿子康 韦尔公爵的一封信上,爱德华估计敌人的实力为 190 艘,共有人员 35,000 人。虽然时间还早,由 于潮汐的关系,英国舰队并未驶向在东面十英里远的斯鲁伊斯港(注:这个港口已经淤塞,现在 的斯鲁伊斯是一个内陆城市) ,而在布兰肯堡投锚,另外派了一队骑兵上岸侦察敌人。他们回来报 告说:敌方舰队中有十九艘特别巨大,其中有一艘就是被俘的克里斯托弗号。 6 月 24 日星期六拂晓时,双方舰队都准备采取行动。巴巴内罗是一个职业军人,力主进攻, 但是那两位法国海军将领却坚持要在港内进行消极防御。最后选择了一个折中方案,法国舰队前 进到港口坎德萨岛的附近 (注:该岛现已与大陆连接) ,而巴巴内罗则率领他的快速支队出海迎敌。 一旦到港口之后,把最大的船放在前面,因为他们的侧翼是有安全保障的,为了使正面不至被突 破,他们又用铁链和绳索将前排船只联在一起。在船上顶层的堡垒中准备好了石块和投掷兵器。 在前列中有克里斯托弗号,上面载满了热那亚弓手,在它的附近又有爱德华号、卡瑟琳号和攻瑰 号,这三艘船也都是从英国人手中俘虏来的。 爱德华的舰队也分为三列,最大的船只在前,由莫莱爵士指挥。每三艘船中,一艘载着重装 甲兵,两艘载着弓手,互相间隔,似乎有些船上还装有原始的火炮和抛石机。后方还有一个预备 支队,也由弓弩手负责,另有三百名重装甲兵奉命保护装载妇女的船。 因为爱德华握有主动权,他对风向、潮汐和日光都可以等待,直到中午过后,潮流才合用, 于是斯鲁伊斯会战开始了。 在军乐声中,莫莱爵士背对太阳,直向法军前列冲去,一面高呼着:“圣乔治,前进!”另 一面则高呼“法兰西!”当他的船只在投锚地撞上法国舰队之后,英国的弓弩手就不断发箭以掩 护装载重装甲兵的船只,当后者抓住敌船之后,就跳过敌船,用肉搏战来肃清敌人。从船顶上投 下了大批石块,打击那些在下层交战的人员。大船克里斯托弗号、爱德华号和玫瑰号马上都被英 国人夺回,卸下法国旗,升上了“雄狮与百合”的英国旗,弓弩手们马上驾驶着克里斯托弗号, 去攻击热那亚快船。法国人在战斗中也表现出其传统勇气,据说有整船的英国兵,都被石块击毙。 但是决定性的兵器却还是弓箭,在多数情形中,都是它们扫清了法国船只的甲板。 在会战之前,爱德华曾经从布鲁日和邻近城镇中召集拥护他的人前来助战。依照弗罗萨特等 史学家(但非全体)的记载,他们都欣然应召而来。他们乘着小船从后面攻击法军。巴巴内罗认 为大事已去,率领他的二十四艘快船向公海中逃走,躲过了这场屠杀。

  当第一列战败之后,法军放弃了一切希望,第二和第三两列的人员,在恐怖中纷纷下小船逃 走,人多船少,挤在一起,许多都翻了。虽然如此,这场血战还是继续打到日落时才停止。按照 爱德华自己说的,直到深夜才将法国的三列舰队都全部歼灭。 爱德华在托马斯号上停了好几天,奏乐设宴以庆祝胜利。当他登陆时,为了使他的诺言兑现, 让三百名神父列队游行,到阿登堡的圣母大教堂举行盛大的弥撒。其次,他又前往肯特去看望菲 莉帕女王和她新生的儿子,根据他的出生地,给孩子取名为戈特的约翰。 说起来似乎很奇怪,这次胜利从战术上来看,可算是英国舰队有史以来所获得的空前胜利。 但是对于谢尔德河上的战役,却并无太大影响。他本应该在战略方面,扩张这一战果,可是爱德 华并不如此,反而决定围攻托尔莱,很明显是由于他有诺言在先,为了使弗兰德人承认他为法兰 西国王,这个城市也是代价之一。7 月 23 日,他把司令部设在柯尔泰与托尔莱之间,并开始围攻 后者。此时,菲力普的陆军扎营在亚耳与阿门特里斯之间。菲力普并没有急于进攻的必要,因为 事态发展对他有利:在加斯戈尼,他的兵力正在迅速发展,在苏格兰,苏格兰人也已收复佩斯。 托尔莱的围攻进行了差不多两个月,并且曾用火炮轰击。因为缺乏金钱,已经无法使他的杂牌部 队再团结一致,于是爱德华被迫解围而去。9 月 25 日,他勉强同意签订了埃斯普里切休战条约, 它的有效期到 1341 年 6 月 22 日为止。 斯鲁伊斯会战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对爱德华第二次弗兰德战役的影响,这次胜利使英国人直 到下一代都能完全保有海峡的控制权。若非如此,那么战争可能不会拖这么久,而在心理上具有 决定意义的克勒西会战,甚至可能不会发生。 11 月 30 日,爱德华回到了英格兰,到 1341 年,当他在苏格兰的战事日趋恶劣之际,大陆上 又发生了一件大事,迫使他不能不向南看。4 月,布列塔尼公爵约翰三世死了,没有子嗣,于是 又发生了继承权的争执。争这个位置的人有两个: (一)查理,菲力普四世的侄子,他曾经与约翰 的侄女结婚; (二)蒙特弗伯爵约翰,约翰的异父兄弟。菲力普支持前者,爱德华则希望成立一个 盎格鲁不列颠同盟以对抗法兰西苏格兰同盟,所以支持后者,结果使英法之间又发生了新的战争, 一打就是二十年。依照拉姆西爵士的说法,它使百年战争变得有可能了。 虽然菲力普并未正式参加这个战争,但是他的儿子诺曼底公爵和他的兄弟阿伦肯伯爵却与查 理合作。11 月 21 日,他们迫使南特投降,并侥幸俘获了约翰。但是他们没想到约翰的妻子伯爵 夫人却具有“男人的勇气和狮子的雄心”(弗罗萨特的说法) 。她可算是圣女贞德的先驱,她对亨 内伯特堡垒的英勇防御,是百年战争中的大事之一。它激起了爱德华的侠义精神,1342 年 5 月, 当这位伯爵夫人已经面临最后关头时,爱德华就派曼尼爵士率领三百名骑士和二千名弓弩手去救 援她。曼尼解了该城之围,但兵力却不够强大,不敢冒险向内陆推进。所以在北安普敦公爵和罗 伯特率领之下,又派了一支部队前往。罗伯特在凡内重伤殒命,而 9 月 30 日北安普敦公爵却在莫 莱克斯苦战获胜。这次胜利使爱德华受到了鼓励,于是 10 月 23 日,他渡海到达布雷斯特,决定 他的第三次战役准备在布列塔尼进行。还是和上两次一样,仍然毫无结果,1343 年 1 月 19 日, 在马勒斯托伊特签订了一个为期三年的休战协议,包括苏格兰、海纳德和弗兰德都在内。 双方都利用这个休战期间来推动自己的利益。当教皇克莱门特六世看到最后解决的希望已经 化为乌有,于是劝说双方于 1344 年 10 月到 11 月间,在埃菲格伦举行一次会议。在会议中,爱德 华首先提出对法国王冕的要求。他要求扩大格伊内的范围和完整的主权----解决一切臣服关系。 虽然菲力普的顾问们力争奥斯坦德的没收已经无可改变,可是菲力普却同意归还这些领地 ----包括爱德华现在正占领的地区在内----甚至于扩大范围,惟一条件却是必须臣属于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