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 1,500 人到 2,000 人,两翼则为骑兵所组成的密集纵队。他的全军可能有四万人,其中四分之 一为骑兵。他自己指挥步兵,左翼的骑兵由帕本海姆指挥,右翼骑兵则由福斯登伯格和依索拉尼 指挥。他一共只有二十六门炮,重炮位置在中央与右翼之间的正前方,轻炮则在正中央的前面。 门罗说他在地形、风向和日光三个方面都占有优势。 9 月 16 日,古斯塔夫从北面而来,在距敌军一英里远的位置宿营。夜间,他在他的旅行车中 通霄与约翰·赫普伯格爵士、霍恩元帅、巴勒尔元帅和特腓尔将军会商,他们都全副武装。 第二天拂晓,瑞典军营中开始吹号上马。整个平原均为浓雾遮掩,瑞典人从雾中可以看见一 线红色的火光,那就是提内的阵地。在祈祷之后,古斯塔夫展开了他的部队,采取与敌人平行的 战斗队形。但是他并未采用旧式西班牙方阵,而是把步兵分成旅和半旅,这样使火枪兵可以得到 长矛兵掩护,而且又可以从他们之间鱼贯而出,发射排枪之后再退回原地。所以不再是一个不动 的正方形堡垒,而变成了一个小型的活动要塞,彼此间可以互相支持。中央和右翼都由瑞典军担 负,而萨克森军则负责左翼。关于后者的阵容已不可考。至于瑞典军则是这样的:在中央部分, 第一线为四个步兵旅,支持他们的为一个骑兵团和门罗与拉姆塞的两个步兵旅。第二线为三个步 兵旅,包括着赫普伯格的苏格兰兵在内,支持他们的为一个骑兵团;以上全部兵力由特腓尔和哈 尔指挥。在中央的后方还有两个骑兵团充任预备队。在右翼方面,由巴勒尔指挥,第一线由六个 骑兵团所组成,中间夹着火枪兵,另有一个骑兵团供支援用。第二线为四个步兵团。在左翼方面, 由霍恩指挥,第一线为三个骑兵团,夹着火枪兵,第二线为两个骑兵团。团属的火炮都分别位置 在各旅团的前面。而重炮兵则集中在中央的正前方,由托斯特森指挥。在霍恩元帅的左面即为萨 克森军。全军可能为 47,000 人,军帽上都系着绿带,而帝国军则系白带。瑞典人的口号是“上帝 保佑我们”,而敌军的则为“圣玛利亚”。 门罗的记载上说:古斯塔夫亲自指示每一个高级将领,告诉他们应该如何行动。会战开始了, 敌军首先开炮,瑞典军也立即还击。这样炮声轰轰打了两个半小时之久。瑞典的步骑兵始终屹立 不动,像墙壁一样。但是火炮已经在行列中造成了许多的缺口。 瑞典的火炮数量较多,发弹数量要比帝国军多三倍。这使敌人感到极大痛苦,帕本海姆却是 一个有勇无谋的战将,现在感觉到他们实在挡不住这样强大的火力,于是不等命令就率领五千名 骑兵向瑞典军右翼冲锋。这是一个愚蠢的行为,提内心里十分明白,不禁怒吼道:“他们使我的 名誉和光荣都付诸流水了!”这不仅是一个大错,而且也造成了一个大败,因为骑兵的手枪绝对 不是火枪的对手。瑞典军用火枪兵夹在骑兵当中,用火力扫射帝国骑兵的密集队形。帕本海姆一 直冲锋达七次之多,都被逐退,在最后一次时,巴勒尔指挥他的预备队反攻,将敌军击溃,把他 们逐出战场之外。 (注:依照西班牙战术,骑兵冲锋时是用跑步和只使用手枪,等到敌军的行列混 乱瓦解之后才使用刀剑。瑞典军的战术却恰好相反。骑兵在冲锋时用袭步和刀剑,在发生混战时 才使用手枪。) 帝国军的右翼方面误以为帕本海姆的冲锋就是全面进攻的讯号,于是马上也向萨克森军冲 锋。在第一次冲锋下,萨克森军就开始逃出战场,约翰·乔治拼命用马刺夹着他的马,向艾伦堡飞 逃。这不仅可以抵销帕本海姆的错误,因为古斯塔夫的兵力现在突然被减去了三分之一以上,而 且提内也是一个能力卓越的战术家,对这个机会马上就不放过。他看到瑞典军左翼现在已经完全 丧失了掩护,而且受到了帝国军右翼兵力的威胁。于是他命令骑兵向右斜进,再向左旋转,以攻 击敌军左翼。同时又命令福斯登伯格攻击敌军后方。 如果对方不是瑞典军,那么他的行动就可以产生决定性效果。但因为古斯塔夫部下的调动速
度要比帝国军快两倍,所以提内就不能稳操胜算了。古斯塔夫立即命令霍恩元帅,也向左旋转他 的兵力来应付提内的迂回,同时又从中央的第二线中,抽出了魏特森和赫普伯格的兵力,用来增 援霍恩的左翼。 苏格兰部队以密集纵队前进。敌军首先屹立不动,准备迎击。但是瑞典军的炮兵火力要比敌 人强过两倍。结果把敌军击散,于是长矛兵向前冲击,使敌军溃散。 正当左翼方面苦战之际,古斯塔夫抓住这个机会来作决定性一击。他自己骑马赶到右翼,命 令巴勒尔的骑兵攻击提内的左翼。他自己就在四个骑兵团的前面,向尚有敌炮残留的山坡上冲锋。 他扫过他们,打击在提内步兵横线的左端,并且用火炮痛击他们,同时,托斯特森也调转了预备 队的炮兵,向密集的西班牙式方阵猛轰。 虽然接着还有一场困兽之斗,但是胜负却已成为定局。不久,帝国军完全丧失秩序,开始溃 逃。他们死了 7,000 人,负伤和被俘 3,000 人,损失了全部火炮、九十面军旗和全部补给纵列。 古斯塔夫的损失,包括萨克森军在内,尚未超出三千人,大部分都是敌方炮火所杀伤。 于是瑞典军的大部分开始宿营过夜,门罗说:“我们的营火烧的东西都是敌人的弹药车辆和 遗留下来的长矛,因为我们没有足够人员来收拾它们。整个夜晚,我们那些勇敢的战友,萨克森 人,一直在逃跑中,认为一切都已经完了。”但还是有五百名瑞典骑兵并未休息,由古斯塔夫亲 自率领,向敌军残部实行追击。9 月 19 日,在梅尔斯堡俘获了 3,000 人,直到 9 月 21 日在哈里 才放弃了他的追击。 这次会战就这样结束了,它可算是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因为它不仅是新战术对旧战术的第 一次大考验,也是近代史上第一次伟大的陆上会战,这也是机动与火力第一次战胜了数量和长矛 的冲力;而且不管如何,它使天主教同盟本已复苏的力量又粉碎了,决定了日耳曼不再是一个受 奥地利王室统治的天主教地区。所以加迪勒尔教授说这是“归还敕令的坟墓”和“日耳曼的纳西 比”。或者如布莱斯教授所说,它使欧洲免受耶稣会的统治。 从 1631 年 9 月 17 日开始,直到他逝世之日为止,古斯塔夫已经变成了新教徒的英雄。日尔 曼北部的人民都把他当作一个救主看待。他给与战争以精神和指导,若是没有这种精神和指导, 则新教徒可能全部崩溃,而西方世界的历史也要改写了。加迪勒尔教授的评论似乎是很有远见的, 他说: “总结起来说,那些战术不过是他们用来保护的宗教和政治制度的一个军事表现而已。这个 刚刚被击败的固体纵队,足以代表在耶稣会组织下人类生活的形式,个人会被群众所吞噬。提内 过去曾经凭借纯粹的重力击败了许多强敌,但是现在却有一支新军兴起,证明除非能有个性的智 慧来作为基础,否则秩序和服从也就脆弱无力了。这是一种主义的成功,而不仅限于战斗。在精 神、政治、文学和科学等方面,也都莫不如此。” 在布雷顿福德会战获胜后,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古斯塔夫不接着进军维也纳, 而使费迪南德屈服呢?”有些历史家认为他应该如此,而弗拉德更把他与坎纳会战后的汉尼拔相 比。但是这个比较是不适当的,因为环境完全不相同。第一,通往维也纳的道路十分恶劣,它要 通过厄兹格比格森林和波希米亚的残破地区,而且冬天也快要到了。第二,维也纳并不是一个统 一国家的首都,而只是一个“影子”皇帝的驻地,所以它所具有的政治意义,比不上半岛战争 (1808-1814 年)中的马德里。第三,古斯塔夫已经距离他的基地数百英里,若再冒险前进,则 后方一旦发生叛乱,结果将不堪设想。勃兰登堡和萨克森的忠忱都不可靠,而巴伐利亚则威胁着 他的侧翼。第四,当他最后决定前进到莱茵河上时,虽然因为把战争带入天主教地区会激怒黎塞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