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西方军事史_J•F•C•富勒【完结】(34)

  论是:“在这一战中最诚实的人曾为你们作忠诚的服务。先生们,他们是可以信赖的,我以上帝 的名义要求你们不要使他们丧失。我希望这一战能使所有参战人员获得其应有的酬谢。他们曾为 国家的自由而冒生命的危险,我希望他们为了良知的自由而信赖上帝,你们为了他们所争的自由 而信赖上帝。”这是对长老会的寡头政治的直接挑战,所以后来下议院在发表这个报告时,特别 把这一段删去了。 纳斯比会战与马斯顿会战不同之点是:马斯顿会战若能继以激烈的扩张,就可以使国会战胜 国王,而纳斯比会战则使独立主义者战胜国会。它使英格兰免受苏格兰教会的瘫痪性寡头政治的 统治,而使这个国家接受了克伦威尔的统治,虽然也是寡头政治,但却具有活力。在摄政时代中, 就可以找到纳斯比会战对历史的影响。 战争又拖了一年,查理的情况日益黯淡,最后因为害怕落入国会手中,于 1646 年 5 月 5 日向 苏格兰人投降了。可是苏格兰人因为想取得欠款四十万镑,于 1647 年 1 月把查理送给英国国会作 为交换,并离开新堡回国。 国会重新获得了国王,也就等于获得一切宪法上的权力根据,为了能自由利用它以在英格兰 各地建立长老会制度起见,国会两院在 1647 年 3 月通过了一项计划,解散陆军中的全部步兵。但 是伊利顿和克伦威尔却知道只有陆军是唯一足以约束长老会迫害热忱的工具,所以在他们心里另 有计划。他们认为国王是权威的基础,军队是权力的来源,二者若能结合起来,那么独立派的地 位就可以绝对稳定了 所以在 5 月 31 日----即军队预定解散的前一天----克伦威尔命令副官乔治 。 骑马到国王被监禁的地方霍姆比,去把国王弄到在新市的陆军司令部中来。到了 6 月 7 日,为了 避免惩处,克伦威尔和费尔法克斯都到了那里。 7 月 17 日,伊利顿本是独立派中的最激烈分子----他的态度远比克伦威尔更积极----就拟定 了一个新政策。它的内容为主教应取消司法权,宗教条约也废除,所有新教各派都有完全的宗教 自由,现有的国会自动解散,未来的新国会任期为两年。在国会之下另设国务会议,责任为执行 外交政策和控制海陆军。这的确象一个政治家拟定的政策,当它被提交国会之后,军队也奉命向 伦敦进军,并且于 8 月 6 日进入该城。 从这时起到 10 月底,克伦威尔曾竭尽全力来使国王复位,条件则为遵守这个新计划。可是查 理却拒绝合作。反之,他又秘密与苏格兰人勾结,后者答应拥护他复辟,条件为在英国建立长老 会统治,并压迫其它教派。这又造成了第二次内战,到 1648 年 8 月 17 日,经过普雷斯顿会战才 被克伦威尔消灭。 伊利顿对查理完全丧失了耐心,十月份他拟定了陆军请愿书,坚持主权在民的观念,并要求 迅速审判国王。国会害怕伊利顿更甚于查理,拒绝受陆军支配。为了消除下院中对国王有利的份 子,12 月 6 日,伊利顿派佩莱德上校率领一团人马到国会,逮捕一百余人。 圣诞节前不久,查理被送到温莎,并对他进行最后说服。在他拒绝接见上院代表邓迪之后, 下院就通过组成一个法庭来审讯国王的叛国罪。当上院----现在议员总数已经少于十二人----反 对时,下院却不顾一切地在 1 月 6 日组成了一个法庭,实际是没有合法根据的。1 月 19 日开庭审 理,查理直接向这个法庭的权威挑战。虽然如此,在 1 月 27 日仍被判处死刑。1 月 30 日,他以 高贵和冷静的态度,在白厅前接受了死刑。民众的态度是沉默而恐惧的。 克伦威尔一直都想营救查理,可是等到查理拒见邓迪勋爵之后,才一改态度,力主审讯国王。 我们必须先了解克伦威尔这个人,否则就会感到莫名其妙。克伦威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混合物。 实际上,他不是一个单纯的个体,而仿佛是由几个人混合成为一体。由于他的活力惊人,所以无

  论在那方面的表现都是强而有力的。 (一)他是一个非常具有人性、单纯和多情感的人,一个浪漫 和富有幻想力的人。 (二)他是一个性情激烈,刚强的人。 (三)他是一个具有决断和钢铁意志的 军人。 (四)他是一个工心计,善投机的政客,对一切都没有固定方针。 (五)最后他自认为是上 帝的代表,替天行道,所以敢做任何残酷的行为。作为政治家而言,他完全是个投机政客。 事实上,除了完全信奉上帝以外,他根本就没有任何具体的政策。所以他对每个情况的处理, 照他说都是遵从上帝的指示,也就是说,他只看需要与否,而不顾及后果。他口头请求容忍,而 他自己却毫无容忍的度量;他坚持作公开讨论,而实际上却压迫言论自由。一直等到他自己继承 了查理的地位之后,才明白国王所面临的一切问题。他如何解决呢?不仅步了查理的后尘,而且 他施行的暴政比起查理残暴的程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至于说到“替天行道”,他把一切都归于天命,对任何问题的解决无不托付于祈祷。像所有 清教徒一样,他可以称为“自欺的伪君子”,对于任何残酷的行为,照他看来,在圣经中都可以 找到有利的依据。所以他是以“自欺”的方式来“欺人”。 对于他的暴行,有些未免夸张,有些未免掩饰,不过下述事实却是不能改变的----在十二年 战争中,爱尔兰一共牺牲了五十万人,总人口减到了一百万人以下。 当查理受审时,克伦威尔首先是不断跪在地上祈求上帝指示。可是不等宣判,他早就在死刑 执行令上签好了字。以后,当某些审判官不愿在这个命令上签字时,他却把他们拖到桌子边,握 着他们的手签字,并向他们发出歇斯底里的狂笑。当查理被杀头之后,英国就受到克伦威尔的统 治达十年之久。以上所述就是这个人的个性----自大、暴烈、不稳定和神化。 如果查理与国会之间的争执仅为财政问题,那么他一死之后,一切问题当可自动解决。但是 实质上这场纠纷却是宗教纠纷,独立派与长老会之间的仇恨并不亚于长老会与主教制度间的仇 恨。所以查理死后,克伦威尔补上了他的空缺。关于克伦威尔在宗教方面的措施,不是本文所要 讨论的,现在只讨论他因为要使人民不注意其国内暴政,所以决定对外采取侵略政策来分散他们 的注意力。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这又可以说是纳斯比会战的一个真正具有永久性 的后果。 虽然不无牵强之处,但却可以说因为查理凭借“军舰准备金”所建立的舰队,完全不用武装 商船,所以它们可算是英国职业海军的始祖。在十一年当中,皇家海军所增加的新船,不少于 207 艘。 1638 年,查理已经任命了一位海军元帅去指挥他的舰队。当叛变爆发之后,海军宣布拥护国 会,由华尔维克公爵出任该职。同时,国会设立了一个海军委员会以代替旧有的海军局,1649 年 又撤消海军统帅,而代以一个海军小组委员会。以后在国务会议之下,就是由这两个委员会来进 行建立新型海军的工作。前者改善了海军的待遇问题,使他们能按时领取优厚的薪饷,后者则注 重司法问题,其所出台的《战争条例》 ,成为以后一切海军法律纪律的基础。在委员会以下,有三 个海军上将,分别由波海姆,迪恩和布莱克担任,负责海上船只的分配和调动。这三个人中,布 莱克对海军指挥和战术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前二人也都是新陆军中的上校。波海姆在青年时 代也曾任海军军官,而后二人都曾经在商船上服务。) 在 1649 年,布莱克的年龄是五十岁。他的职业本为商人,但对海军却具有相当知识,因为当 时的商船都有武装以对付海盗和私掠者,所以他可能也有海战经验。在第一次内战中,他曾在新 陆军中做过团长,因为既有战绩又有海上经验,他就成为克伦威尔选拔的海军指挥官之一,不久 他们就被称为海军上将了。关于布莱克,克拉伦顿曾有下述评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