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了战败的消息后,这位选帝侯立即拆毁李赫河上的桥梁,并在奥格斯堡掘壕固守。马尔辛 向塔拉尔德求援,后者于 7 月 1 日已经渡过莱茵河,7 月 16 日,正要围攻维尔林根时听到了这次 惨败的全部消息。7 月 22 日他解围向乌尔姆前进,于 7 月 29 日达到。这个运动立即使尤金处于 极其困难的地位,因为本来他应追踪塔拉尔德,但同时又要监视维尔罗依。于是他向北前进到图 宾根,于 7 月 27 日达到,目的是想欺骗维尔罗依,使他相信他不是在追踪塔拉尔德。接着他在斯 瓦比亚丘陵中失去踪影,率领全军向多瑙沃斯进发。 重要桥梁到手之后,这个惊人战役的第二幕也展开了。因为塔拉尔德已经快要来到,所以最 重要的事情就是设法引诱巴伐利亚选帝侯出战----这也可以证明马尔波罗的情报很完善,当法军 越过莱茵河两天之后,他就已经获得了消息。因为巴伐利亚选帝侯拒绝会战,又因为塔拉尔德仍 然在战场上,所以马尔波罗也不能进行围攻,于是他在 7 月 8 日渡过李赫河,开始蹂躏巴伐利亚, 对于居民采取恐怖手段,使他们纷纷向他们的选帝侯要求保护或和平。7 月 13 日,在选帝侯夫人 劝诱之下,选帝侯已经准备讲和,可是正当此际又听到塔拉尔德到了。所以他还是继续奋斗下去, 但却很愚蠢地分散其大部分兵力来保护他的领地。这对联军而言,当然是一个具体的利益,但是 现在塔拉尔德已经接近了,秋天也快到了,而英国国会在 11 月间又将集会,所以马尔波罗必须赶 紧获得一个胜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马尔波罗必须摆脱马格内夫的牵制,因为他是个智力迟缓 的人,而且也难以信任,所以他假装同意围攻因-格尔斯塔特。7 月 31 日,他写信给尤金亲王说 出其计划大纲:他应派遣一个支队去协助马格内夫围攻因-格尔斯塔特,而尤金和其余的兵力则与 马尔波罗会合在一起,不仅是为了掩护这个围攻,而且更要引诱塔拉尔德、马尔辛和选帝侯的联 合兵力出战。 8 月 10 日星期六,塔拉尔德和他的同盟军开始向北运动,想在德林根渡过多瑙河。第二天, 尤金从他设在姆斯特的营地中----距离多瑙华兹只有两小时的行军里程----写信给马尔波罗说: “敌人已经行军了。可以判断其全军都会在劳恩根渡过多瑙河,德林根平原上已经挤满了部队。 所以我决定在今夜命令步兵和一部分骑兵,开进到我在多瑙沃斯前方所指定的一个营地。一切的 关键就是速度,希望你明天赶来援助我,否则恐怕会太迟了。”马尔波罗立即出发去支持他的同 僚。 此时塔拉尔德已经进到霍切斯塔特,沿着多瑙河向下走,距离德林根约为 5 英里,在那里听 到马尔波罗与尤金会合的消息。因为马格内夫不在一起,这位选帝侯(名义上的总指挥)就假定 马尔波罗会退向罗德林根,于是力主攻击。塔拉尔德却怀疑这个建议,只同意采取一种折中方案 ----向下游前进三英里,达到布伦海姆村略西的一个位置;他们在 8 月 12 日到了那里。以后他们 就自己安慰自己,认为胜利已经在握,幻想马尔波罗会被迫撤退。正如泰勒在《马尔波罗战史》 一书中指出的,他们不相信尤金和马尔波罗会那样不遵重战争规律,对一个占有坚强阵地而且数 量占优的敌军,居然敢于发动一个正面攻击。那天夜间,在法巴联军的营地中,精神达到了最高 潮,谁都相信马尔波罗和尤金一定会撤退。 法巴联军的营地是设在一个平缓高地的顶上,在一个叫作尼贝尔的浅沼泽溪流以西,相距约 一英里。它的右翼倚托在布伦海姆村,接近多瑙河,塔拉尔德的司令就设立在那里。有一条泥泞 的毛威尔溪流通过该村。在尼贝尔河的左岸上,向上游约行一英里半是安特格瑙村。再进一英里 半是奥布格瑙,马尔辛的司令部设在此处。奥布格瑙以西又隔一英里半,就是在破碎地区中的鲁 特青根,那是选帝侯司令部所在地。所以这些营地被这四个村落(或堡垒)所保护,而尼贝尔河 在第一和第三两个村落之前,又构成了一道护城河。从防御的观点来看,这是一个坚强的阵地,
右翼有多瑙河,而左翼则有森林和丘陵的掩护。 8 月 12 日拂晓,马尔波罗用望远镜观察敌军营地,照米勒的报导:“大约下午一点钟时,我 们可以看见敌人在扎营,从布伦海姆到鲁特青根都可以看见他们的帐幕。”双方兵力的确切数位 已不可考。米勒估计联军为 52,000 人,法巴军为 60,000 人,丘吉尔在他的《马尔波罗传》中估 计前者为步兵 66 营,骑兵 160 中队,火炮 60 门 (马尔波罗本人所说的数位为 65 营) ,共为 56,000 人;而后者为步兵 84 营,骑兵 147 中队,火炮 90 门,共约 6 万人。 当法巴军营中都已安寝之时,联军方面却正忙碌不堪。8 月 13 日凌晨两点钟。联军每部分各 组成四个纵队,前面有 40 个中队的骑兵,开始沿小径向西进发,一小时后利用已架好的桥梁渡过 基塞尔溪流。这时黑暗而且有雾,尤金在右而马尔波罗在左,炮兵和工兵则沿大路向霍切斯塔特 前进。在莱亨溪流,塔夫汉小村西面不远处略停了一下,以便收回前哨兵力,共为 20 个营和 15 个中队,包括 3 个英国步兵旅在内。他们构成第九个纵队在左面前进,由寇特斯勋爵指挥。继续 前进到施韦林根,又停顿了一次。马尔波罗和尤金带了大约 40 个中队的骑兵前进到沃尔佩茨特塔 滕以北的高地去侦察敌情。现在已经六点钟,再过一个小时,雾升起了,敌人才惊醒过来,放了 两炮。 突袭可以说非常成功,即使到现在,两位法国元帅和选帝侯还沈醉在他们自己的假设中,仍 认为敌人非撤退不可,所以首先还是判断这是一个掩护主力退却的行动。甚至到了大约 7 点钟时, 塔拉尔德写信给路易十四还是说敌人已经撤退。等到敌军仍不停前进时,塔拉尔德才突然认识到 真象,立即下令准备战斗,接着法巴阵营中就紧张万分。据当时目击者的报导,对于这次破袭有 如下记载: “首先放号炮召回采集补给的人员,战鼓雷鸣之中,大家都来不及拆营,赶紧在营前列阵。 在忙乱中大家都感到混乱和害怕,那些突然听到号炮归来的人,也都士无斗志。敌人的突然出现 使指挥官神经失常,尤其是他们已经进入宿营过冬的阶段,都在收拾所抢掠得来的财富。对这样 一个大规模的会战,如果事先毫无准备,那当然居于不利的地位。” 大约到了八点半钟时,联军进到了敌军炮火射程之内,英国炮兵也开始还击。此时,塔拉尔 德匆忙决定了他的计划,因为时间太短不能变更部署,就转而采取守势。除了两翼有良好的保护 ----多瑙河和森林丘陵,而且四英里长的正面上又有沼泽式的尼贝尔河,他的部队与选帝侯及马 尔辛没有照习惯联成一线,而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这是时间仓促的缘故。 塔拉尔德决定:他自己防守右翼,从多瑙河上到奥布格瑙村为止(该村本身在外) ,马尔辛据 守中央,选帝侯则在左翼。他还决定左翼和中央都应尽量接近尼贝尔河右岸,阻止敌军任何渡河 企图。至于右翼则退后 1,000 码,以便让敌军左翼渡河后,可以受到布伦海姆和奥布格瑙两面火 力的夹击,然后法国骑兵再从正面加以突袭,就可以把敌人逐入沼地中。虽然这个计划有许多地 方可以批评,可是考虑到时间缺乏,那么这个计划如果用以对付任何普通的敌人,似乎也算是合 理的。 依照这个计划,塔拉尔德又把他的兵力分配如下: (一)布伦海姆,他用 9 个营步兵担负防守,以 7 个营供支援,而以 11 个营充预备队,留在 该村后方。 (二)在布伦海姆与奥布格瑙之间,他展开了 44 个中队的骑兵(共 5,500 人)分为两线,以 9 个步兵营和 4 个中队的龙骑兵支持。 (三)在左面,他把马尔辛的骑兵 32 个中队,再加上 14 个营步兵,位置在奥布格瑙。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