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进入维罗尔港,而应驶往卡迪兹。 因为信托的是维伦纽夫这样一个人,所以这个最后指示,对拿破仑来说才是一个极其严重的 失误。卡迪兹距离布雷斯特最远,所以这也正是维伦纽夫心中所最想去的目的地,既然不准许进 入维罗尔,他就把三艘已损毁的船只留在那里,而改向柯鲁拉前进,在那里他得到十四艘战舰的 增援。 当斯特林为了增援卡尔德而从罗彻福特撤走时,7 月 17 日,代替梅塞斯的阿里曼德少将也就 从罗彻福特港口中溜了出来,于 8 月 13 日与维伦纽夫会合在一起。可是因为狄克里斯并未将此事 通知维伦纽夫,不免铸成大错,终于导致大败。 那一天维伦纽夫出海航行,当他看见一些巡洋舰时,误认为那是英国人,于是立即改向南方 行驶以躲避他们。实际上,这是属于阿里曼德支队的舰只,并正在寻找维伦纽夫的部队。如果维 伦纽夫能与阿里曼德会合在一起,那么他的兵力可以增加到 34 艘战舰,如果再继续向北而不是向 南航行,那么也许就会交上好运。因为在 8 月 16 日那天,杰维斯已经把他的 35 艘战舰分为两部 分,派卡尔德率领 18 艘船前往维罗尔。所以维伦纽夫如果能依照命令向北行驶,如果再能侥幸躲 过卡尔德,那么布雷斯特的封锁真有可能被解除。 对此,拿破仑曾经这样感叹道:“维伦纽夫丧失的机会实在太大了!如果直向布雷斯特前进, 他可能避过卡尔德的支队,从而打击杰维斯的舰队,他的 30 艘战舰就会击败英军的 20 艘战舰, 从而获得一个决定性的优势。”从理论上来说,这种批评固然是对的,不过实际上却很有疑问, 因为杰维斯所保留的兵力,有 10 艘“三层甲板”战舰,按照当时的计算,一艘“三层甲板”船在 战斗价值方面可以相当于两艘“双层甲板”船。 维伦纽夫继续南行,于 8 月 20 日进入卡迪兹,封锁这个港口的是科林伍德,一共只有 3 艘战 舰。8 月 22 日,贝克顿爵士率领四艘战舰前来增援;8 月 30 日,卡尔德又带了 18 艘战舰赶到。8 月 3 日,拿破仑到达布鲁日。时间已经很迫切,因为已有许多征候表示在他的后方正在形成一个 同盟。奥国正在瓦伦提亚和提罗尔集中部队;根据报告纳普尔斯也在大量召集民兵。8 月 13 日, 当拿破仑听到维伦纽夫已经与卡尔德交战时,他立即向维伦纽夫表示祝贺,并命令他与阿里曼德 立即会合,扫荡前进途中的一切障碍,把法西两国舰只混合编组起来,再向海峡进发。同时他在 写给狄克里斯的信中却埋怨维伦纽夫的行动过于迟缓。8 月 22 日他又写信给坎特曼说,维伦纽夫 已在与他会合的途中,在他到达之后,就不能迟误一天,立即向海峡进发,以求一雪六个世纪以 来的耻辱。同一天他也写信给维伦纽夫,并把该信寄往布雷斯特:“赶紧扬帆,不要浪费一分钟。 当我的舰队集中进入海峡时,英格兰就是我们的了。我们已经准备就绪,并已上船。只要有四十 八小时,一切就都结束了。” 次日,拿破仑仍然不知道维伦纽夫已经到了卡迪兹,他写信给塔里兰德说:“当我对欧洲的 情况越深入研究,就越感到有采取一个决定性步骤的必要。”他又说:“如果维伦纽夫和他的三 十四艘船,能遵照我的指示,与布雷斯特支队会合起来进入海峡,那么时间还来得及,我仍然可 以成为英格兰的主人。否则,我就要拔起我在布鲁日的营幕,改向维也纳进发了。”最后直到 8 月 26 日,他才下了决心,命令他的参谋长贝提尔准备把在布鲁日的兵力向奥国移动。8 月 31 日, 他写信给杜洛克说:“军队已全部处于运动之中,到 9 月 27 日,我一切都可准备就绪了。我把‘义 大利军团’交给马塞拉,奥国非常傲慢无礼,正在加紧准备之中。我的支队已经进入卡迪兹。请 保守秘密,这只是告诉你一个人的。请尽量搜集多瑙河、美因河和波希米亚等地的地图,并让我 知道奥俄两国陆军的组织情形。”9 月 2 日他离开了布鲁日,于是“英格兰军团”变成了“大军
团”,不是横渡海峡而是开始准备渡过莱茵河了。 前面已经说过,纳尔逊已于 8 月 3 日向北往乌桑特航行,8 月 15 日,当他到达该处向杰维斯 的将旗致敬之后,得到命令要他乘胜利号旗舰往朴兹茅斯,他于 8 月 18 日在那里投锚。在英格兰, 他的时间消磨在伦敦与默顿之间,9 月 2 日,巡洋舰“欧亚拉斯”的舰长布莱克-吴德带来一个消 息,说维伦纽夫已经进入卡迪兹,于是纳尔逊的短假遂告结束。9 月 5 日,他把他的行李送往朴 茨茅斯;9 月 14 日,他本人也上了船。第二天,“胜利”号由欧亚拉斯伴送,一同扬帆出发。9 月 28 日,他与科林伍德会合,并接管全部舰队的指挥权。 第二天是他四十七岁生日,在给一个不知名友人的信件中,他曾经这样写道:“当我接管这 个舰队时所受到的热烈欢迎,是我毕生不能忘记的。军官到船上来欢迎我的归来,在热烈的气氛 中几乎忘记了我的总司令身份。”纳尔逊把他的舰长们集合起来,把他的会战计划解释给他们听, 这是他在默顿时拟定的,通常被称为“秘密备忘录”。在没有说明这个计划之前,最好先回顾他 的前一个计划,就是他在前往西印度途中构想出来的,因为在这两个计划中,前者可以更清楚的 显示出纳尔逊与当时其它的海军将领的不同之处。 第一个计划的要点就是一个“接近的和决定性的会战”,这是纳尔逊的一贯目标。在这种会 战中,部将们不应等待信号,而根据他们自己的主动精神来采取行动,为了使他们在这种行动中 不至于使整个会战秩序发生混乱,他们对于总司令的攻击“模式”必须要有充分认识。纳尔逊并 不是以战斗为手段,以求达到执行一个计划的目的;反之,他是用计划为手段,以求达到执行一 个战斗的目的。这二者之间是大有区别的。这个备忘录的特点不在于其攻击的“模式”方面,而 是当部将在执行攻击时,可以有极大的行动自由----关于攻击模式,这里一共提到了两种,以便 在不同环境中可以替换使用。在圣文森特之战中,纳尔逊还是一个部将,他却发挥了高度的主动 精神,所以他也希望他的船长们也都能以他为榜样。他和拿破仑完全不同,后者不容许他的元帅 们具有主动精神,而纳尔逊却希望他的舰长们都具有“纳尔逊”式的头脑。除了勇敢好斗以外, 他自己的主动精神,再加上部下的主动精神,才是使纳尔逊成为英国最伟大海军将领的主要原因, 尽管后者违背了当时严格的海军纪律。 当纳尔逊在默顿时,首先与凯茨讨论他这个“秘密备忘录”。其基本假定是纳尔逊的舰队有 四十艘战舰,维伦纽夫则为四十六艘。要想不花太多时间把四十艘船都列成战斗序列,似乎是不 可能的。所以为了节省时间,全部舰队分为两队,每队十六艘船,另有一个“前进支队”或是“预 备队”,共有八艘船。此外,同样是为了节省时间,航行序列也就是战斗序列,而且为了能够充 分利用机会起见,这两个支队也完全可以独立行动。一个由纳尔逊指挥,另一个由科林伍德指挥, 后者对于他的战线具有完全的指挥权。 攻击的“模式”是这样的:当科林伍德攻击敌方战线后半段的十二艘船只时,纳尔逊应攻击 敌军的中央部分以阻止它攻击科林伍德,同时他的船只应夹在敌方中央与前卫之间,不让后者转 过身来以援助敌人的后卫部队。此时,“前进支队”插入进来,他们应位置在敌人中央的前方, 相隔三四艘船的距离,目的是全力搜索敌人的总司令,因为这也是敌人舰队在指挥和精神上的中 心。纳尔逊说:“有些东西必须靠机会,尤其在海战中没有任何事情是有一定把握的。炮弹可以 击毁敌船,同样也可以击毁友船。但是当敌方前卫来不及支持后卫之前,我对胜利是确有信心的, 在此之后,我们就可以准备接受敌人剩余二十艘战舰的投降,如果他们企图逃跑,那么就可以全 力追击。” 纳尔逊的战术观念与埃帕米农达斯在列夫克特累的战术观念极其相似。在那个会战中,底比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