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大流士正在忙于铲平地面和移去障碍物,把这个高加米拉平原变成一个巨型的阅兵场, 在这个广场上他把他的部队,按照下述战斗序列展开: 左翼由巴克特里亚骑兵担负,杜罕人(赛西亚部落之一)和安其提亚人的部队也和他们混在 一起,其次是波斯人的部队,骑兵与步兵混合在一起,其后是波斯苏西亚人,再其次是苏西亚卡 都西亚人。以上所述为其左侧方面直达整个方阵的中央为止的全盘部署。在右翼顶点,所集中的 为叙利亚低地和美索不达米亚的部队,其次则为米提人,与他们在一起的还有帕西亚人和赛西亚 人的部队,再其次为塔普里亚人和希卡尼亚人,最后是阿尔巴尼亚人和沙赛西尼亚人,直到整个 方阵中心为止。在中央部分,大流士所在的位置为其皇族部队,这些波斯人的长矛上都饰有金缨, 其次为印度人,当时被称为“移居的”卡利亚人,和马尔地亚人的弓弩手。在他们的后面则为乌 克西亚人,巴比伦人,红海各部落,和西塔西尼亚人,都组成纵深的队形。在前锋部分,左翼方 面,面对着亚历山大的右翼,为赛西亚人的骑兵,几千名巴克特里亚人,和一百辆战车。在大流 士的御林军骑兵的前方为十五头战象,和五十辆战车。在右翼的前面为亚美尼亚人和卡派多西亚 人的骑兵,和五十辆战车。希腊的佣兵,紧靠在大流士和他的亲信波斯部队的两侧。正对着马其 顿人的方阵,也只有这个部队才可能对抗得住方阵。 依照上述的叙述,是不难明确这许多的部队,实际上是如何集结的。依照坦恩的推测,全部 第一线兵力均为骑兵所组成,而跟着他们后面的第二线则为步兵。右翼由马查斯指挥,而左翼则 由比沙斯指挥。 在他把敌军的部署确实搞清楚之后,亚历山大就花了四天的时间休养军队和增强营地,装置 鹿角和挖掘堑壕,渡过底格里斯河后的第四天夜里,大约二更时分,他突然命令拔营前进,以便 在拂晓时与敌接触。差不多到了与波斯军相距三英里半的时候,他停止了下来,召集他的各位将 领会商。他的副帅,巴尔米尼奥,建议他们应该就地扎营,再对敌方和地形进行侦察。亚历山大 同意了,乘着营地尚在设防之际,他亲自率领着轻步兵和骑兵,四出巡视,勘察这个准备当作战 场用的广场。视察归来后,他又再度召集将领讨论他所看见的一切,并向部下说明立即执行命令 的重要性。 九月三十日,即会战前夜,当大流士正在发出一种午夜的归营号,亚历山大的军队也休息了。 巴尔米尼奥走到国王的帐内,向他建议进行一次夜间攻击,但是亚历山大拒绝考虑。他已经计划 好在即将来到的会战中,如何进行决定性的打击,同时他也认识到夜间作战的困难实在太多。亚 历山大把他的兵力作了下述部署: 右翼方面由骑兵和轻步兵,和可以假定为三个团所组成的方阵。于是在正面的右端为克利图 斯的皇家禁卫骑兵中队,在把他的左面是格劳西亚斯、阿里斯托、索波里斯、赫拉克里德斯、德 米提流斯、梅里格尔和希吉罗布斯等人所率领的骑兵中队,全部的骑兵又由巴尔米尼奥之子,切 罗塔斯任总指挥。其次为禁卫轻步兵营和尼卡罗尔率领的轻步兵。中间的重步兵方阵战斗序列如 下:列努斯在右,其次即为佩尔狄卡斯、米里吉,米里吉尔、波里希普尔强、希门米亚斯和克拉 提拉斯的部队。照例,这左翼方面的全部步兵又均由克拉提拉斯担任总指挥。再左面为艾利吉亚 斯所率领的希腊骑兵和菲利普所率领的底萨莱骑兵。而整个的左翼又由巴尔米尼奥总揽其指挥 权。在他的身边则由法尔沙利亚骑兵担任护卫。 说到这里为止,在这个战斗序列中并无什么特殊的意味。其排列都是正常的,与在格拉尼卡 斯会战和伊苏斯会战中,都极为相似。但是战术问题却不同,而在观念上却与色诺芬所叙述的, 赛鲁斯在提门布拉之战中,所面临的情形极为接近。亚历山大可能曾经熟读过色诺芬的著作,他
又把那次半神话性会战的战术,应用在这个会战中。他在他的第一线的后面,还安排了一个第二 线。他对于这些预备线的指挥官,曾经下达下述命令:如果他们看到第一线受到波斯大军的包围, 就旋转向前承受波斯人的攻击。这个后方或预备队的战线,由两个飞行纵队组成,每一翼的后面 摆一个。他们的位置与正面成为一个角度,如果敌人想绕过翼侧进攻,那么他们就可以攻击敌人 的侧翼。如果敌人不这样做,那么他们可以向内旋转,增强正面的兵力。 在右翼方面,部署有如下述:一半的阿吉里亚尼亚人,由阿图鲁斯指挥;一半的马其顿弓弩 手,由布里索指挥;老练的佣兵(步兵)由克林德尔指挥,在前两个单位的前面,又有阿里提斯 所率领的轻骑兵和阿里奥斯托所率领的配奥尼亚骑兵,而在他们的前面,则又有米尼达斯所率领 的希腊骑兵(佣兵) 。其余的阿吉里亚尼亚人,弓弩手,和巴拉克鲁斯的标枪兵,又排列在马其顿 骑兵的前面,以对抗波斯战车的冲突。如果敌人的骑兵绕过右翼进攻,则米尼达斯的部队,就旋 转并进攻敌人的侧翼。左面的纵队位置也是成为角状的:首先为西塔克里斯所率领的戴内斯步兵, 次为科拉鲁斯所率领的希腊联军骑兵,再次为阿格左所率领的阿德里西亚骑兵。在他们的前面又 有安德罗马巧斯所率领的希腊佣兵。保护行李营的为戴内斯步兵。总共亚历山大全军有七千骑兵 和四万步兵。 对于亚历山大这个巨大的战术部署,道奇上校曾经进行过如下评论: 这样的部署常被称为一个空心的大方阵,但事实上其意义不仅如此。这种部署具有较大机动 性,这是方阵所没有的。因为这两个“飞行”纵队的组织和部署,都是使他们可以面对任何方向, 对从前面、侧面和后面来的攻击,都可加以迎击。事实上,以后左面的纵队曾经遭遇到一个后方 来的攻击,也终于将其击败了,所以库蒂斯说:严格的说来,他对于军队部署,是使其到处都可 以构成正面。可以在所有的方向与敌人接战。 以上所述为亚历山大的战斗序列,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记住,在整个会战中,因为他能够预 测敌人的意图,并准备应付的对策,所以他才能够按照他自己的想法,成功地发展出一种新战术。 这次胜利的主因还是由于他具有先见之明。 当马其顿军逐渐接近波斯军时,亚历山大并不直接向他们进攻,而是向他们的左翼方面斜着 走。大流士看到这个情形,也就沿着他的行军方向,跟着他走,赛西亚骑兵则以徒步前进,引导 攻击。亚历山大继续斜着走,逐渐走出波斯人已经铲平了的地区。大流士害怕到那里将会使他的 战车丧失作用,于是命令他左翼方面的前排单位,赶紧绕过亚历山大的右翼,以迫使他停止下来。 为了对付这次攻击,亚历山大调动米尼达斯所率领的希腊佣兵(骑兵)向前,但是他们却被敌人 击败,纷纷后退。接着,阿里奥斯托的配奥尼亚骑兵和克林德尔的佣兵也奉命进攻。为了对抗起 见,比沙斯也派遣巴克特里亚和赛西亚的骑兵前进。这些兵力突破了马其顿骑兵的队形,使他们 受到重大的损失,因为赛西亚骑兵的人和马都有较好的装甲保护。尽管如此,马其顿军的纪律和 勇气也开始表现出来,他们一个中队又一个中队,连续向敌人发起冲锋,终于将比沙斯的攻击击 退。当马其顿骑兵首先发生混乱时,大流士也就抓住这个机会,发动他的战车部队,希望把敌人 的方阵冲散。可是当他们接近时,布阵在马其顿骑兵前面的阿吉里亚尼亚人和巴拉克鲁斯的部下, 用箭和标枪的阵雨阻止了他们。这样就结束了马其顿右翼方面第一阶段的会战。 第二阶段的开始,是阿里提斯奉命攻击那些迂回马其顿军右翼的敌军。接着,亚历山大亲自 率领马其顿的骑兵,向内旋转,构成一个楔子,连同右面四个团的步兵,冲向敌军,此时敌军由 于骑兵已经前进,所以正面出现一个缺口,他就率领骑兵直接向大流士冲去----这是这次会战的 转折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