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西方军事史_J•F•C•富勒【完结】(62)

  们鄙薄得一钱不值,可是我们却不能不同意德·欧德拉本的说法。他说:“在战争中要找到像他 们这样的军人似乎是不可能的。他们英勇奋战,视死如归,而且在一切困难和危险中,他们还是 照样效忠他们的将领和部队。”也和从前一样,炮兵还是极为优秀,但骑兵的数量和素质却都不 够水准,到 4 月间,人数还不过 15,000 人,而且其中只有一半能够作战。原因在于老骑兵都在俄 国牺牲光了。在法国再也找不到那么多的补充人员,新的青年骑兵军官还缺乏训练,而新的鞍具 和恶劣的驯马术也使许多马匹丧失服役能力。由于缺乏有效的骑兵,使拿破仑在新的战役中从头 到尾都感到束手束脚。 3 月 12 日,拿破仑颁发了一个敕令,决定新军的编制如下:第一军由达武元帅指挥;第二军 由维克托元帅指挥,第三军由内伊元帅指挥,第四军由贝特朗将军指挥,第五军由洛里斯通将军 指挥,第六军由马尔蒙元帅指挥,第七军由列依尔将军指挥,第八军由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指挥, 第九军由奥热罗元帅指挥,第十军由拉普将军指挥,第十一军由麦克唐纳元帅指挥,第十二军由 乌迪诺元帅指挥。此外还有一些日耳曼部队。 到了 4 月中旬,拿破仑已经准备妥当,可以一战了。他所控制的兵力,共为官兵 226,000 人, 火炮 457 门,分别组成两个军团。他自己指挥“梅因”军团,包括第三、第四、第六、第十二四 个军,另加上近卫军和近卫骑兵。尤金亲王则指挥“易北”军团,包括第五和第十两个军,第一、 第二和第七军的一部份,还有第一骑兵军。 在这样短的时间之内召集了差不多二十五万人的兵力,而且还要供给装备,此外在他们的后 方还准备了相等数量的预备部队,凡此种种都可算是一个杰出成就。如果拿破仑的前途完全是靠 物质力量来决定,那么很可能不到四个月之内他就可以索还俄国人的旧债了。他后来之所以未能 成功,并非由于他缺少物质力量,而是因为过去使他累战累胜的指挥体系已经不再适用了。自从 瓦格拉姆之战以后,战争的条件已经改变。陆军的数量愈来愈大,作战的地区变得那样广大,所 以即使是内线作战,一个单独的指挥官也都已经无法指挥全盘运动。不仅是战略方面,甚至连战 术方面也是如此。在莱比锡会战中,人数太多,情况也过于复杂。所以拿破仑的个人指挥体系因 此无法运用。 同样重要的是,过去拿破仑一向总是采取攻势,使用兵力有如电闪雷鸣一样。但是到 1813 年,他却被迫采取守势,而这个战场上的居民又具有强烈敌意。由于人民的敌对态度,不仅迫使 他不能不用较多兵力来维护交通线、仓库和桥头阵地等,而且也使他很难搜集情报,又因为他缺 乏轻骑兵,所以这个困难份外加剧。对于这个问题,德·欧德拉本曾经有过如下评论:“拿破仑 的将领们虽然费尽心思,结果还是徒劳无功。一方面由于居民的敌视态度----他们都曾受到法军 虐待;另一方面也由于哥萨克骑兵的骚扰。简而言之,只有在敌军已经撤走的地区中,我们才能 够了解一切情形。这样的情报在进攻战中也许还勉强够用;但是在防守作战中却是毫无价值。” (注:德·欧德拉本是一个萨克森军官,在拿破仑总部中充当译员,他的观察是非常公正的)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过去的成功已经使拿破仑变得愈来愈专横独裁了。他认为自 己天下无敌,世界上只有他一个人够资格指挥一支伟大的军队。这也使他看不起他的敌人,正和 查理十二一样,认为世界上没有不可克服的障碍。维岑萨克曾经说过:“不管工具是否合用,他 的命令还是一样要彻底执行。他有一种用不充足工具来完成一切工作的习惯,一种不承认任何不 可能的决心和对成功的无限信心。在开始时,这都是我们胜利的原因,可到了结束的时候又成为 失败的原因了。” 有些史学家在讨论拿破仑晚年的指挥艺术时,认为促成其失败的原因是因为生活放纵。体重

  增加之后,身体变得不健康,体力衰减。这种看法似乎少有根据,而可加以驳斥的证据却很多, 在 1812 年征俄战役中,根据考兰科特的记载,可以看出拿破仑的行动还是非常活跃的,例如:“当 皇帝在维尔拉的时候,他的活动简直使人难以置信。似乎一天二十四小时对于他还是不够长一 样。”“他在整个白天和大部份夜间都在工作。虽然在前线上,他还要治理法国,而日耳曼和波 兰也可以感觉得到他的心跳。”在 1813 年,德·欧德拉本的记载也可以证明他还是照样的活跃。 (注:在莱比锡战役尚未开始之际,拿破仑曾经说过:“我要以波拿巴将军的身份打这一仗,而 不是以皇帝的身份督战。”事实的确如此。) 事实上,造成他覆亡的原因正和造成他兴起的原因一样。不是因为惰怠,而是因为活跃。他 始终相信他一个人可以身兼总司令和参谋长的双重职务,结果是等到军队的数量愈来愈大,而优 秀的参谋人员成为必要时,他却已经无法寻找这种人才了。现在再请看考兰科特的记载。 他在 1812 年曾经这样说过:“参谋人员几乎毫无先见之明,反过来说,因为皇帝一切都事必 躬亲,亲自发布一切命令,所以任何参谋人员,甚至参谋长都不敢负责,连一个极不重要的命令 都不敢作主。”虽然在 1812 年,拿破仑在写给贝提尔的信中曾经说:“这种组织的参谋部几乎毫 无用处。”可是 1813 年德·欧德拉本却说:“在这个战役中,似乎贝提尔总部中的参谋人员,在 经验上和技巧上远不如过去。”整个说来,在这个战役中的军队,实在是一个过于复杂和不完善 的机构。发生了许多困难,是拿破仑的权威也无法克服的。拿破仑对他的元帅们所抱的希望不是 指挥,而只是服从,他们都是奴才而不是领袖,有许多升到高位的人,都是由于宫廷、政治和私 人关系。其中多数人都出身贫贱,大都不学无术。拿破仑使他们升官发财,他们的收入多到百万 法郎以上,被封为王公等爵位。当他失败之后离开法国前往厄尔巴岛时,拿破仑曾经对考兰科特 说他很后悔在他晚年,不应该再重用这些元帅们,因为他们都已经太有钱,养尊处优,对战争已 经厌倦了。如果他能够提升好的师长,因为这些人刚刚抓到元帅的令牌,那么也许情形就会完全 两样。 对抗法国新军的是俄普两国的联军。前者人数约为 110,000 万,其中有 30,000 人是骑兵和哥 萨克人。哥萨克人都是没有纪律的骑士,他们仅攻击法军的后勤部队,而日耳曼的农民也饱受其 苦。在他们中间还有许多巴斯基尔人和鞑靼人,还是使用弓箭作武器。耶拿会战使普鲁士从一个 封建国家变成了半自由的国度,普鲁士陆军也从此走上了改革途径。1807 年 10 月 9 日,普鲁士 取消了农奴制 军队的半封建组织也改良了 而以爱国心当作兵役制度的精神基础 虽然依照 1808 ; , 。 年 9 月 8 日的巴黎条约,拿破仑曾经限制普鲁士陆军的官兵总数为 42,000 人,可是沙恩霍斯特却 建立了预备役制度,使许多的兵员迅速而秘密的变成了预备役人员。沙恩霍斯特的目的是要建立 一支真正的民族军队,但实际上直到 1814 年才成功。 当约克叛变时,普鲁士境内的兵力不超过 38,000 人;但是此前为了补充在俄国的损失,拿破 仑曾经命令威廉·腓特烈再召募 30,000 人。其次,在 1813 年 2 月 9 日,普鲁士王曾发布敕令成 立国民兵,这是一种征召式的民兵和志愿性的轻步兵单位,以及一些所谓“自由连”,大部份是 由外国人充当。所以到 4 月中旬,当拿破仑准备完成时,普鲁士陆军总数也已经增加到了 80,000 人。 3 月 11 日,拿破仑曾把他的第一个作战计划解释给尤金听,虽然这个计划始终未实现,但却 相当有趣,因为在整个战役中,拿破仑从来没有完全忘记它。这个计划是准备在哈维尔堡渡过易 北河,率领 300,000 人前进到斯特丁,然后解救但泽之围,这样就可以增加 30,000 人的兵力。但 是这个计划的意义却不仅此而已,因为这个北面的战役可以把战争带到普鲁士的心脏地区,使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