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所以在 5 月 17 日,他命令考兰科特前往敌军前哨,要求谒见沙皇,同时为了加强这一步骤, 认为联军可能会在包岑接受会战。他命令第十一军、第六军和第四军,并以第十二军担负支援, 向该镇前进;同时也指示内伊,要他把第三军和第五军取道霍伊-维达向包岑推进,并把第二军和 第七军向柏林推进。不久,他又取消了这个命令,改令内伊的全部兵力都向包岑进发。不幸得很, 内伊早已命令列依尔停止运动,而第二军(维克多)也早已启程,所以尽管有拿破仑的这个补充 命令,第二军甚至还有第七军,都可能赶不上这场会战。柏林最多只是一个次要目标,如果联军 在包岑遭受到决定性失败,那么柏林的失陷也就是其必然结果。可是当拿破仑在下达第一个命令 时却居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实在是很奇怪。如果他能够早料到这一点,那么包岑会战就不会成 为吕岑第二,而一定能为他赢得他所热望的和平。 5 月 19 日,拿破仑亲自去侦察在包岑的联军阵地,它位于施普鲁河东岸,由俄军 64,000 人 和普军 32,000 人据守,名义上的统帅是维特根斯泰因。拿破仑决定在第二天以正面攻击来钉住敌 军,而把内伊的兵力从北面倾倒在敌人后方,切断他们的交通线,把他们赶向波希米亚的山地予 以击碎。若这个目的达到,那么奥地利因为尚未准备妥善,就不敢妄动,如果没有奥地利协助, 这个已经被击碎的俄普联军就会被迫接受他所指定的和平了。 20 日的战斗是完全有利于拿破仑的,因为沙皇完全不听将领的忠告,相信敌军的意图是想迂 回联军左翼,而将他们向北驱离奥地利。这种想法无异于自动钻入拿破仑的罗网,他坚持要增强 左翼而不惜减弱中央和右翼的兵力。这时,内伊的军团也正用强行军赶来,到黄昏时分,他们已 经分别到达下述位置:第三军,斯迪伊尔;第五军,沙尔青;第七军,霍伊-维达;第二军,圣维 顿堡。前两个军已经接近施普鲁河,第七军尚距离三十五英里,而第二军则在五十英里以外。 5 月 21 日上午四时,内伊接到命令,要他向维森堡前进,于上午十一时在普莱提兹暂停,准 备当拿破仑发动最后一次总攻击的同时打击敌军的后背。第三和第五两军在上午四时到五时之 间,离开了他们的宿营地,在克里克斯渡过施普鲁河,于上午十时达到普莱提兹。于是内伊命令 他们暂停,等候总攻击的发动。可是这个总攻击一直迟到下午三时才开始,而发动之后,内伊并 未能向维森堡压迫,反而被敌军右翼纠缠住了。如果内伊的全部兵力都已赶到,那么这个问题就 不会发生,因为他还是可以命令第二和第七军继续向维森堡前进。 联军认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遂于下午四时摆脱会战,由强大骑兵担负掩护,保持着良好的 秩序向戈利茨退去。虽然如此,他们的情况还是十分危急,因为他们之间已经相互失去信心,彼 此之间发生严重争吵,如果拿破仑此时进行一个强力的骑兵追击,那么他们也很可能迅速的土崩 瓦解。 这一次法军未能获得决定性胜利,拿破仑和内伊两个人都应负责。由于拿破仑第一个命令的 错误,使维克多军完全丧失了参战的机会,而列依尔也只是在会战结束时才刚刚赶到。内伊这个 人也的确冥顽不灵,他虽然一生追随拿破仑,却始终不明了拿破仑战略的真意,所以在普莱提兹 才会发生混战。不过我们也可以这样反问一句,既然内伊是预定进行决定性打击的,那么为什么 在 5 月 21 日上午拿破仑不亲自前往指挥呢?实际上克里克斯距离包岑不过八九英里。 双方的损失数字有各种不同的估计,可能都在二万人左右。法军虽付出了这样高昂的代价, 但收获却极为有限。正和吕岑之战一样,包岑会战又是一次虎头蛇尾的胜利。拿破仑对此也深有 认识,当敌人开始退却时,他就准备不顾一切追击。几分钟后,站在他身边的杜罗克元帅突然被 一颗炮弹击毙。他的死使皇帝的神经也大为震动,于是他命令吹停火号。 当 5 月 22 日再开始追击时,乌迪诺奉命留在后面,收集他的兵力向柏林进发。5 月 27 日,
他到达霍伊-维达,同一天法军主力也渡过了凯茨巴赫河,联军向西里西亚退却,以求与奥地利保 持接触。两天之后,达武和旺达姆收复了汉堡。6 月 1 日,联军撤到施维德尼茨,拿破仑也进入 了布列斯瑙。 虽然在 5 月 19 日沙皇拒绝接见考兰科特,可是 6 月 1 日三个交战国还是同意休战,以后于 6 月 6 日,在布拉斯维茨又同意延期到 7 月 20 日,然后再延到 8 月 16 日,以便拟定和平条件,提 交布拉格会议讨论。虽然当时派驻联军总部的英国代表布格赫斯勋爵认为这次休战对拿破仑大为 有利,可是约米尼却认为这是拿破仑一生中最大的失误,此后除毛德上校是个显著的例外,其余 史学家都赞同约米尼的见解。 (注:在吕岑之战中,约米尼是内伊的参谋长,但不久以后他却逃到 联军方面去了。) 如果专门考虑战略情形,毫无疑问,约米尼的看法是正确的。因为如果联军在施维德尼茨接 受会战----拿破仑虽然不知道他们已经下了决心----那么他所要做的就只是在正面钉住他们,然 后迂回他们的右翼,从而把他们击成碎片,赶入列森河去。那么为什么拿破仑同意这个奇怪的休 战呢?他曾于 6 月 2 日写信给在巴黎的科拉克将军,从中可以找到他的理由:“我决定休战是有 两点理由的: (一)因为我缺乏骑兵,使我难以完成巨大的打击, (二)因为奥地利方面已经表现 出了敌意。”可是约克却说:“我们很怀疑这两个原因是否能完全解释这个奇怪的行动。” 的确如此,在许多战史学者中,毛德上校是曾经对这个战役作过详细研究的。他指出的理由 如下: (一)因为此时拿破仑的兵员中有九百人是病号,而且截至此时,他的损失已经比对方多出 了 25,000 人,所以他已经没有足够的兵力来进行另一次会战,而如果这一战打败了,毫无疑问就 会使奥地利投入战争。 (二)对于拿破仑的战术而言,一支强大有效的骑兵是不可或缺的。毛德又 说:“他的炮兵虽然可以用强大火力在敌人的战线上撕开一些缺口,可是面对敌方的优势骑兵, 他的步兵却很难跟进。换句话说,这种延迟足以使敌人有时间摆脱战斗。”没有骑兵就无法取得 决定性的战果。 (三)同样重要的是他的弹药补给不足,因为他行军太快,所以补给纵队赶不上。 此外他的交通线也经常被哥萨克和游击队骚扰。5 月 25 日,哈里曾受到突袭;5 月 30 日,一个炮 兵纵队由一支六百人的部队护送,也在哈尔贝斯塔德附近被敌人俘获。所以事实的真象可能是这 样的----固然联军的战略形势十分恶劣,可是拿破仑的能量也已经用完了,所以他自动放弃了这 个战役。 6 月 10 日 拿破仑回到德累斯顿 因为从汉堡到德累斯顿之间的易北河渡口都在他控制之下, , , 所以决定把这条河当作他的补给基地。他后来写信给圣西尔说:“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到德累斯顿 和易北河的交通被切断,至于到法国的交通是否被切断,我并不太在意。” 此时他的敌人也并没有闲着。6 月 15 日,英国依照条约,给与俄普两国辅助费二百万镑,并 宣称如果奥地利参加同盟,也可获得五十万镑。7 月 7 日,瑞典皇储贝尔纳多特也倒向联军方面。 于是 7 月 19 日,各国在莱茵巴赫开会,奥地利也参加了。依照条约,他们共同约定无论在任何环 境之下,都不冒单独与拿破仑交战的危险。如果在战场上单独与他遭遇,就应立即退却,一直等 到联军兵力集中之后再对付他。不久,奥地利向法国提出下述的和平条件:取消华沙大公国和莱 茵邦联;依里利亚各省应归还奥地利;普鲁士恢复在 1805 年的地位。因为拿破仑拒绝接受这些条 件,于是普俄两国在 8 月 10 日宣布废止休战,两天之后,奥地利也向法国宣战。 8 月 15 日,也就是休战的最后一天,根据德·欧德拉本的报导,拿破仑非常忧愁而沈闷。他 这种态度是绝对有理由的,因为敌方所集中的兵力的确十分强大。截至此时为止,他自己已经集 中了 442,000 人的兵力,其中有四万余人为骑兵。共分为 559 个步兵营,295 个骑兵中队,只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