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则率领少数人回到比萨。等罗马人知道汉尼拔的位置后,马上就派人通知塞姆普罗利乌斯领 兵北上。此时,汉尼拔采取了一个与亚历山大在赫塔斯佩斯河上相似的行动,徒涉渡过了罗恩河, 领兵向滨海阿尔卑斯山进发。 到底他从哪里翻过山脉,已经不可考,大致是在小圣伯纳德和吉尼维里山之间。他的最大困 难并非山脉本身,而是具有敌意的阿罗布罗吉斯人不断攻击他的后卫。他一路的损失颇为可观, 当他渡过罗恩河时,尚有步兵 50,000 人和骑兵 9,000 人 (注:这个数字与原有兵力已经差了很多。 主要原因是他在加泰罗尼亚留下了 22,000 人的留守兵力,其余 21,000 人则可以指明逃亡人数相 当可观。不过上述数字可能不无夸张。因为波里比阿曾经说,这个军队的数量还不如其素质,其 训练程度尤为优秀。) 等他进入塞萨尔菲-高卢平原时,只剩下步兵 20,000 人和骑兵 6,000 人了。 依照利瓦伊的计算,剩下的步兵只相当于他从新迦太基出发时的四分之一了。 这样重大的损失,是否由于领导的过失似乎很难说。不过却可以看出汉尼拔的军队纪律并不 太好。反之,他在以后几年中,居然能赢得一连串的惊人胜利,就更加令人难以理解。 公元前 218 年 12 月,在特雷比亚河岸上,他引诱塞姆普罗利乌斯接受会战。他使对手感到昏 乱,在正面牵制他,另外分出自己骑兵的一半去绕过敌人侧翼,打击在敌人的后背上。于是罗马 军大败溃逃(注:根据波里比阿的记载,双方兵力如下:迦太基人为步兵 28,000 人,骑兵 10,000 人;而罗马人为步兵 36,000 人,骑兵为 4,000 人) 。次年 4 月,在特朗西梅诺湖北岸,他故意把 部队放在塞维利乌斯和弗拉米利乌斯两军之间。然后他奇袭了后者,几乎使之全军覆没(注:罗 马方面的损失为阵亡 15,000 人,被俘 15,000 人) 。 汉尼拔于是向南移动,趋向亚德里亚海岸,在阿维都斯河边的坎纳夺获了一个罗马人的补给 站。但他到那里去的主要原因似乎还是为了给他的骑兵寻找一个合适的战场。此时在杰伦纽姆有 四个罗马的双倍军团,由他们的执政官帕卢斯和瓦罗率领。当他们知道汉尼拔的行踪之后,就前 进到阿维都斯河,在它东岸扎营,在上游距离汉尼拔有三英里远。 因为迦太基骑兵占有优势,所以帕卢斯不主张出战,但瓦罗的想法却完全相反。由于两位执 政官是隔日轮流担负总指挥,在他们到达后第二天是由瓦罗轮值指挥,于是他命令全军前进。双 方发生了不具决定性的序战。 第二天,那是公元前 216 年 8 月 2 日,帕卢斯已经无法照他的心愿引兵退去。汉尼拔可能也 认识到这一点,就把兵力布成一个新月形的阵势准备交战。在中央他集结着西班牙和高卢的部队, 而把他的非洲部队置于两翼。在步兵阵线的两端,他又各放了一支强大的骑兵。 面对着罗马人阵势,他首先击溃了罗马骑兵,接着就等候罗马步兵前进。他们压迫着迦太基 的新月阵势向后退,一直到它凹入为止。于是突然之间,汉尼拔命令他的两军团非洲步兵前进, 两面向内旋转,从侧面把罗马人卷入了口袋。最后,追击归来的迦太基骑兵就打击在罗马军团背 上。 罗马军好像遇到地震一样,全部被他们吞食。 (注:波里比阿认为罗马军的兵力为步兵 80,000 人,骑兵 9,600 人。而康桥古代史则对于这个数字表示怀疑,估计罗马兵力应为 48,000 人。依照 波里比阿的估计。罗马军的损失如下:骑兵除逃出了 370 人以外全部歼灭。实际未参加会战的步 兵 10,000 人被俘,另外 70,000 人被杀。迦太基全部损失数位为 5,700 人。) 如果对特雷比亚、特朗西梅诺湖和坎纳这三个会战进行一次分析,那么这些胜利毫无疑问应 归功于汉尼拔的战术天才。因为罗马人的战争思想太落后,所以使他的天才可以为所欲为,无往 不利。罗马人的战争观念是非常呆板的,所依赖的就是匹夫之勇、纪律和操练。至于说到指挥,
简直可说是聊胜于无。他们还是把将领当总教官看待----他只需善于调换检阅队形就够了,对于 地形和战术要求简直很少加以考虑。因为他们过去的敌人都是缺乏纪律和操练的野蛮民族,所以 在许多次战斗中,他们都是靠了纪律和操练取胜。又因为他们对亚历山大和他的继承人的战争一 点都不了解,所以难怪被汉尼拔打了个措手不及。他们愚蠢无知,累犯战术错误,而汉尼拔却有 着惊人的机智、远见和想象力。不过这并非罗马将军们本身的过错,他们通常并不缺乏勇气,而 这却正是罗马军事制度的根本弊病。每个公民都可以担任将领,因为对于每个公民都假定他能精 通战术。 正如蒙森在他的罗马史中所说的:“在这样的战争中,对于将领的人选却年年都要用投票的 方式来表决,这实在是一种咄咄怪事。”主要是由于政党政治作祟,因为罗马的几个大家族都互 相对立,结果是建立了一支静态陆军,他们的将领是选举出来的,其标准不是经验和能力,而是 他对政党利益的是否效忠。 相反,汉尼拔却是一位能够适应任何环境的将领,也许只有围城战是唯一例外。他凭着意志 驱使,在他的意大利战役中的前三年内,显出了无比的果敢;接着在以后的十三年中,他又能进 行顽强防御。他具有一种超人的能力,能使他的行动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所以波里比阿的评论 一点都不错:“对于罗马人和迦太基人所遭遇到的一切命运,无论好坏,起因却是汉尼拔和他的 心灵。这个人的影响实在太巨大了,简直就是惊人。他的心灵可以适于一切人力范围内的任何工 作。”他接着说:“一连十六年时间,汉尼拔一直在意大利与罗马人不断苦战。他的军队没有一 天离开过战场,他好比一个优秀的舵工,始终控制着这支巨大的兵力,虽然他的部队并非由一个 民族,甚至并非由一个种族组成,可是他们没有一个人对他有怨言,而且彼此间也从来没有冲突。 像这样复杂的部队,没有一个敢不服从他的意志和命令,这也就可以显示出他的指挥才能实在高 人一等。” 再引证一位近代史学家的评论,蒙森曾经说过:“他特别具有发明天才,这也是腓尼基人的 主要民族习性。他喜欢采用突然袭击和出人意料的路线。埋伏狙击和一切计谋对他来说都是家常 便饭。他对敌手的性格曾作过谨慎研究,这也是没有先例的。他组成了一个当时最有效的谍报系 统----甚至在罗马城内,他也经常派有侦察人员----所以他对敌人的一切计划都经常获得情报。 他本人也常常化装,戴着假发亲自搜集情报。在这个时代历史书的几乎每一页都可以证明他的军 事和政治天才。他的确是一个伟大人物,无论他到何地,都足以吸引着大家的目光。” 那么象罗马那样的军事制度,对这样一个人又有什么应付的方法呢?完全没有,可是到了最 后,罗马人的民族性还是获得了胜利。在坎纳会战之后的景象又是如何呢?汉尼拔希望这一战能 使罗马共和国发生全面动摇,可是结果完全不然,尽管罗马已经瘫痪了,但却没有一个拉丁城市 背叛它。如果汉尼拔是亚历山大,那么罗马也许还是会灭亡的。他现在应该明白,罗马联盟的力 量就寄托在罗马城,除了罗马以外,他们空无一物。他的骑兵将领马哈巴尔劝他立即进攻这个首 都,他却拒绝了。马哈巴尔怒吼道:“这是一个真理----上帝不会赐人以全能,他不会让同一个 人拥有一切天才。汉尼拔呀,你知道如何获得一次胜利,但你却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个胜利。”正 如利瓦伊所说,“大家都认为这个时间上的延误,已经挽救了这个城市和这个帝国。” 汉尼拔为什么不进攻罗马呢?霍华德说因为他正在构思一个新战略:准备使用迦太基的全部 力量,使战争扩展到新的地区,这样就可以包围意大利。当他进行逐城争夺战时,其本国政府也 在设法想把罗马人逐出西班牙,夺回撒丁,而更重要的是在西西里岛重建他们的势力。这样就可 以迫使罗马求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汉尼拔也早已接受了马其顿国王菲力普五世的请求,准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