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决定展示自己的力量和坚定意志。8月19日清晨,数百辆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运输车、几个伞兵团被调往莫斯科的街头和广场。至今还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呢?显然他们决定依赖军事实力的权威,这首先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政治力量不自信。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实际上诉诸的是自布拉格之春以来的著名方式:街头的坦克是最有力的政治论据。
这种方式1968年8月在布拉格曾一度起过作用,而且庆幸的是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流血事件,虽然凭我个人当时与布拉格市民和我们的坦克手交流的经验,我知道一切完全有可能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成功的假相使勃列日涅夫和某些军事将领认为这种方式在政治上是有效的。苏联驻罗马尼亚大使、国防部长格列奇科曾不无遗憾地对我说,莫斯科没有下决心使罗马尼亚与捷克斯洛伐克同时“正常化”。元帅似乎是说,“带上白手套一下子就能正常化,谁都不用多嘴。”
为了政治目的在阿富汗使用装甲兵这一罪孽造成的后果众人皆知。戈尔巴乔夫费尽周折也远未能马上使苏联军队返回家园。可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竟然在两年半之后下令把数百辆坦克调往莫斯科。看来他们并不太指望更有说服力的论据。没有谁相信国家紧急状态委员成员的表白,至少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无论是在莫斯科、圣彼得堡还是在其他城市都没有得到群众比较明显的支持。他们甚至没能制造得到“广大群众”支持的假相。尽管后来查明,各州党委收到了中央关于必须支持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秘密指示。
十分值得注意的是,据说克格勃的分析家预见到了这样的反应。但是我们的上司通常相信那些不与他们的愿望相矛盾的预测。在军队、克格勃和内务部的将军和军官们中间,有不少人意识到了阴谋家的计划和行动的冒险性,这些计划和行动有可能造成流血和不可预测的后果。莫斯科的大规模抗议和第一批牺牲者,叶利钦拒绝服从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并与它合作(从一切情形来看,这是有所预料的),在圣彼得堡没有得到实际的支持——这一切使国防部的领导人清醒了,阴谋家发生了动摇并彼此争吵,最终遭到了必然的失败。
叛乱中断了达成一致的革新联盟和循序渐进地继续改革的前景,使改革遭到了极其沉重的打击。但当时显而易见的是,改革使社会政治意识产生了不可逆转的深刻变化。许多人开始感到自己是公民并且开始像公民那样表现自己。尽管改革年代苦难重重,俄罗斯的大多数公民并没有接受叛乱分子提供的回到改革前的过去的机会。
八月革命还是反革命?
戈尔巴乔夫在8月22日夜里从福罗斯返回,他会见了安全委员会成员和总统的克里姆林宫顾问。当时在老广场上的中央委员会大楼前面聚集了一群人,其中不少人明显受到了酒精的刺激。响起阵阵令人恐惧的喊声:“打倒!”、“出来!”、“滚开!”等等。有人企图打掉刻在主入口处上面凸起的苏共中央这几个字母。一帮人在挂着苏共莫斯科市委员会牌子的门洞前大吵大闹。聚集者试图冲进来,事态明显急转直下。透过我办公室的窗子这一情景看得清清楚楚。人群的喧嚣声透过玻璃窗像海浪般传来。恰巧这个时候尤里·阿法纳西耶夫给我打来电话,询问戈尔巴乔夫是否签署了把苏共中央社科院大楼转给在历史档案研究所基础上组建的人文大学的命令。我让阿法纳西耶夫密切关注中央委员会大楼前肆无忌惮的暴乱,指出这未必能给民主派在所有获得自由的广播电台上拼命宣传的民主节日增光添彩。阿法纳西耶夫回答说,“民主俄罗斯”与老广场上发生的事情没有任何关系,那里是人民愤怒情绪的自然表露。
然而就在我的窗户前面又停下一辆专门运载“自发”抗议者的公共汽车;他们展开了预先准备好的横幅,上面非常专业地写着“打倒苏共!”、“追究责任!”等口号。人越聚越多,达到了临界状态。想与戈尔巴乔夫联系,也没有成功,打往克里姆林宫的电话只找到了格奥尔吉·沙赫纳扎罗夫,随后打电话给鲁茨科伊。他不在,我让他的助手立即转告他,如果发生冲击我就去找冲击者,这些人已经丧心病狂,如果他们把我踩死,这就不是广播里宣称的民主节日了。我根本不相信我的电话能对谁起作用,不过,民主派的一个首领很快来到了中央委员会大楼前,人群响应他的号召开始涌向捷尔任斯基广场,在那里人们试图把捷尔任斯基雕像从底座上掀翻,并且试图冲击克格勃大楼。一小时之后从某地传来据说是戈尔巴乔夫的话:为了保护财产和文件将中央委员会大楼保护起来,关闭出入口,要求工作人员离开工作地点。
我看了一眼亚历山大·扎索霍夫的办公室,看见据我所知没有和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合作的彼得·鲁钦斯基和其他政治局委员以及中央书记们在里面。大家的心情很沮丧,一次又一次地试图打通别处的电话,往克里姆林宫、往莫斯科市苏维埃、往检察院、往家里……谁能料想到,一个在四分之三的世纪里管理了一个庞大国家的强大的党的政治司令部,会指望成百上千个党组织和仅在莫斯科就有数十万的共产党员的支持和保护。但是强大的党没有政治司令部,中央委员会及其机构很早——从斯大林时代开始——就已经成为了精心调整的、高度熟练的、但却官僚化的党和国家的管理结构。甚至连戈尔巴乔夫的激进民主创举也未能彻底改变它。多年以来在苏联国家和社会机体中积累起来的深刻矛盾不可避免地反映到了这个结构上并削弱了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