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奔向自由:戈尔巴乔夫改革二十年后的评说_[俄罗斯]戈尔巴乔夫基金会【完结】(3)

  不要对戈尔巴乔夫改革横加指责!

  亚历山大·齐普科(《文学报》评论员;改革初期为苏联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1986—1990年任苏共中央社会主义国家部顾问)

  二十年之后……

  利利娅·舍夫佐娃(卡内基争取国际和平基金会后共产主义架构研究计划负责人、主要研究人员,俄罗斯联邦外交部直属国立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改革初期任苏联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第三部分社会舆论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反映

  西方和苏联社会舆论对改革和“戈尔巴乔夫因素”的看法

  (1985—1991年)

  奥丽加·兹德拉沃梅斯洛娃(戈尔巴乔夫基金会社会政治中心负责人,哲学副博士;改革初期为苏联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人员)

  俄罗斯人二十年后看改革

  米哈伊尔·戈尔什科夫(俄罗斯科学院社会综合研究所所长(2005年6月该所与社会学所合并,同年任社会学所所长。——译者注),哲学博士)

  弗拉基米尔·佩图霍夫(俄罗斯科学院社会综合研究所社会政治问题研究室主任,哲学副博士)

  附录

  《奔向自由》 总 序 编者的话(1)

  编者的话

  由俄罗斯社会经济和政治研究国际基金会(戈尔巴乔夫基金会)编纂、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的《奔向自由——戈尔巴乔夫改革20年后的评说》终于与中国读者见面了。

  细心的读者或许不会忘记,16年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横跨欧亚两大洲、幅员辽阔的大国强国——苏联解体,这一事件已成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之一。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发源地的苏联解体的原因会被永远追问:号称“超级大国”的苏联,为什么在“无外敌入侵和特大自然变故”的情况下,顷刻间分崩离析?为什么作为拥有千百万党员的执政党——苏联共产党,面对将被解散、执政地位即将丧失乃至被宣布为非法这样一些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时,没有组织任何形式的有效抵抗?为什么一些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在党面临威胁的情况下,不从大局出发,挺身维护党的团结,而是率先宣布与党决裂,另立门户,网罗组织起新的党派?苏联解体的内外因是什么?苏联几代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甚至献出生命的理想何以瞬间灰飞烟灭?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拯救社会主义的“龙种”,还是葬送共产党的“跳蚤”?认真研究、反思这些问题,对我们不无裨益。

  确实,戈尔巴乔夫是苏联“开放”和“改革”的始作俑者。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促使戈尔巴乔夫推动“开放”和“改革”的呢?十几年过去了,目前国际乃至中国对当年苏联解体原因的说法仍莫衷一是,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亦有着各自的观察角度,对此解释亦各执一词。

  本书的议题由戈尔巴乔夫基金会拟定,当时事件的参与者或亲历者应邀从当事人的角度,在20年后对戈尔巴乔夫当年领导并推动的改革进行分析和诠释。书中收录了20多篇文章,作者中有曾在戈尔巴乔夫政府中出任要职并具体领导、设计、推动和实施改革的官员,有当时担任戈尔巴乔夫改革理论和政策顾问的专家学者,有当时苏联驻外使领馆的外交官和研究人员,有当时驻苏联的英美大使,还有国外长期从事苏俄问题研究的知名专家。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当时都极力推崇并支持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理论和措施,迄今仍对戈尔巴乔夫改革持肯定态度。本书集中反映了目前俄罗斯和国际问题专家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流看法,为我们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奔向自由》 总 序 编者的话(2)

  编者的话

  正如戈尔巴乔夫在“致读者”中所说的那样,本书“不是把某种特定的观点强加给读者,而是使读者对各种评价和事实加以比较性思考”。因此,我们希望中国的读者能够从本书当事人的叙述中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进程。不仅作为已经过去的历史过程,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理论和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实施过程,了解戈氏改革思想理论和政策措施、方式方法对苏联走向解体的影响,而且作为政治发展过程,了解当事人在20年之后对戈尔巴乔夫改革始料未及的后果所进行的认识和反思。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戈尔巴乔夫本人,还是支持并参与戈氏改革的亲历者,均得出结论认为,戈氏改革的初衷是好的,改革过程中也有这样或那样的机会避免某些失误,他本人也能够以非常的手段制止某些人的操纵。因此,有作者得出结论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结果始料未及,完全是一个“被出卖了的改革”。那么,我们自然要问:戈氏改革是如何被出卖的?是被谁出卖的?既然被出卖了,那么买家又是谁?

  我们更希望中国的读者在研究分析苏联的经验教训过程中,尤其是在分析认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经验教训的同时,更深刻地对中国的改革进程和措施选择进行反思。苏联经验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中国的经济政治体制脱胎于苏联传统体制(经典体制),曾经困扰苏联当时改革的问题,也是中国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加以解决的关键问题。所以,仅把这些问题作为一般历史问题进行分析和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对这些迫切的现实问题给出答案和对策,这对中国的改革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