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陈独秀抚琴一曲,突然悲上心来,想起革命几年,未有所获,却已先后失去吴越、何梅士、汪稀颜、熊子政、章谷士、葛循叔战友,而赵伯先、章士钊、孙毓筠、郑赞丞、江彤候、苏曼殊等活着的友人,又都一一不在身边。新婚虽乐,终不能替代朋友的友爱啊!遂吟《存殁六绝句》。其一写已故的吴越和在世的赵声:“伯先京口夸醇酒,孟侠龙眠有老亲;仗剑远游五岭外,碎身直蹈虎狼秦。”
其六写已故的葛循叔和在世的苏曼殊:“曼殊善画工虚写,循叔耽玄有异闻。南国投荒期皓首,东风吹泪落孤坟。”苏曼殊在南洋,还是去年迎兄灵柩经上海时,听邓秋枚说的。邓秋枚也是陈、苏在日本留学时的朋友。他只知道苏曼殊是受好友陶成章的邀请,到南洋去教书,但不知道在南洋什么地方。
朱少屏告诉陈独秀,苏曼殊在南洋爪哇中华学校教授中国文史,和他在一起的有黄水淇、许绍南、周施仁等。陈独秀即给苏曼殊写信:“仲别公后,胸中感愤极多,作诗亦不少……虽用度不丰,然‘侵晨不报当关客,新得佳人字莫愁’,公其有诗赞我乎?”写完信,陈独秀将《述哀》长诗及《存殁六绝句》等诗一古脑的塞入信封,寄给了苏曼殊。章士钊对陈独秀这段春风得意有不忘的印象,写诗赞日:“江南三月噪阳春,胜友连翩六七人;最是怀宁陈仲子,平生思归迈苏程。”
1911年暑假,刘三、沈君默外出消夏,陈独秀从马一孚处借了《铁云藏龟》,研究文字说,闲时临摹《说文》上的篆字。因天热,陈独秀病了一场,他在《杭州酷暑寄怀刘三沈二》诗中写道:“病起客愁新,心枯日景沦。有天留巨青,天地着孤身。大火流金铁,微云破石鳞。清凉诗思苦,相忆两三人。”
不久,辛亥革命爆发。陈独秀和他的新夫人的宁静日子结束了。
都督府秘书长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不久,安徽新任都督孙毓筠拍电报,邀请陈独秀赴皖作。
12月,陈独秀、高君曼取道上海回到安庆,住宣家花园。孙毓筠见到陈独秀,十分高兴,拉着陈独秀的手说:“我正担心你不能脱身呐。皖省独立十分艰难,凡事百废待举,正缺像仲兄这样叱咤风云的人物,来了就好。”安徽独立过程一波三折,后来,安徽旅沪人士向同盟会推荐了孙毓筠。孙毓筠比陈独秀大10岁,说话时,有些慵倦,打了一个哈欠。“还抽大烟么?”陈独秀看着孙毓筠略黄的脸孔问。“少来一点。”孙毓筠咧了一下嘴。
1912年1月初,陈独秀走马上任。同在都督秘书科的有邓艺孙、洪海闿、江津本、李德膏、卢光浩等人。陈独秀性急,恨不得一日干三日的事,常和同事发生口角。管理文书的张啸岑劝他:“莫坚持己见。”陈独秀哪里听得进去:“改革不大刀阔斧,不提高人民生活,和旧官僚有什么两样?”一日宣布开会后,孙毓筠和往常一样,闭目养神,由陈独秀滔滔不绝地说,问到一句,孙“哼”一声,不问则不鸣。散会后,陈独秀问孙毓筠:“为何话少?”孙毓筠皱眉头说:“仲甫,宣统已宣布退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了,革命已经胜利,我们可松一口气,凡事不可太性急,已有人在我面前说你了。”陈独秀说:“说我事小,我倒认为推翻清朝,事属破坏,今后建设事更多,应利用手中的政权,多干些事。”“别人说你,好马不吃回头草,果然不假,性子太烈,只怕众口难调。”
其时,安徽的庐州(孙万乘)、芜湖(吴振黄)、大通(恭钟岳)三处军政分尉不听孙毓筠的指挥,形成割据局面。陈独秀见孙政权内外交困,孙毓筠又不支持他的兴皖计划,一气之下,将职位让给李光炯(德膏),自己去新恢复的安徽高等学校了。
孙毓筠在安徽左右不了局势。孙中山、黄兴派率部驻军浦口的柏文蔚协助他。4月,孙毓筠对柏文蔚说:“烈武,安徽太乱,我的身体不好,还是你来做都督吧。”5月,孙毓筠应袁世凯重金聘请,去北京任袁的高级顾问。
见安徽群龙无首,在安徽高等学校任教务主任的陈独秀向校长马其昶告假。马其昶(通伯)是桐城派传人,1855年生,不习惯陈独秀教育上的激进方法,见他要走,忙答应了。6月,陈独秀到浦口找到柏文蔚。柏文蔚笑:“想不到仲甫亲自来了。前几日安徽地方团体来了许多人,我也没有下定决心。”“郭应龙部发生闹饷风潮,皖省人心不定,留守府撤销后,各地军心已散,浦口已无战略意义,回到安徽,尚可保留一部分革命力量。”陈独秀晓以利害,劝柏文蔚接任安徽都督。柏文蔚点头,“浦口确无战略意义,我可将军部迁往蚌埠,但我任都督,需你任都督秘书长,不可只顾办学,对我甩袖。”陈独秀忙说:“那是自然。”
6月底,柏文蔚到安庆上任都督兼民政长,陈独秀、赵字臣为秘书。陈独秀辅助柏文蔚尽心尽力,柏对陈也是言计必从。当时袁世凯想拉拢柏文蔚,陈独秀主张“虚与委蛇,决不为之所动”。柏文蔚是体育教师出身,长得像个将军,大头大脑,相貌堂堂,人称“柏大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