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陈独秀风雨人生_朱洪【完结】(55)

  和斯大林谈话后,维经斯基给加拉罕写信说:“鲍罗廷最近的通报并未使我们感到满意。第一,根据这些通报,很难想象在中国存在着在这个国家的解放运动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共产党……在鲍罗廷的报告中应该给予共产党的实际作用以相应的注意和位置……局势越来越复杂,所以准确地通报国共两党的关系和它们在这个国家的作用是绝对必要的。”

  “五卅”运动

  1925年5月上旬,鲍罗廷在前往广州的途中,在上海停留几天。他同陈独秀等人开会,留下“互不信任、不真诚、耍外交手腕”等不好的印象。在许多问题上,鲍罗廷和陈独秀、中央局有严重分歧。在将来的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中的共产党人数问题,中央提出7人,鲍罗廷为了不吓跑中派和不无谓地刺激右派,主张4人;鲍罗廷希望中央应当把全部力量投向广州,陈独秀等则认为,张太雷、蔡和森、罗亦农以及其他许多负责人已被派往广州,尽了最大的可能。

  离开上海当天,鲍罗廷给加拉罕拍电报:“中央落后于对时局的领导,落后于在南北方的紧急任务,这就提出了成立由两名中央委员和两名其他积极工作者组成的委员会来直接领导重点地区工作的必要性问题。中央委员会也是不很愿意这样做的。”此外,鲍罗廷反对委托中共中央办理紧急预算。鲍罗廷提出,“最好由我们自己在中央委员会紧急工作委员会和国民党左派的协助下制定……中央委员会并没有给我留下一个紧密团结、有朝气的机关印象,罢工之类的地方事件,临时把它们抛到面上,否则它就会呆在自己的小天地——租界里,事后从那里发指示。中央委员会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我将从广州向您详细谈这个问题。”

  5月28日,陈独秀、李立三、蔡和森、瞿秋白、恽代英等人召集中央紧急会议,讨论5月30日发动反日游行示威。5月15日,发生了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事件,上海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白热化。陈独秀说:“在租界组织示威运动,是空泛和不切实际的,我担心没有多少群众参加,如果有三五百人参加示威,便是我们的成功。”李立三说:“我们可以下去发动,扩大社会运动势力。”恽代英说:“可以国民党名义,组织二三百人到各校演讲。”陈独秀决定去英美烟草公司等工厂。

  隔日下午,2000多名示威群众行进到南京路时,遭到英巡捕开枪射击,打死11人,重伤10余人,造成“五卅”惨案。深夜,党中央在闸北横浜桥附近宝兴里的一幢旧式的两开间楼房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由瞿秋白、蔡和森、李立三组织行动委员会,陈独秀任指挥。为配合罢市、罢工、罢课的反帝斗争,会议决定出版《热血日报》。瞿秋白任主编,郑超麟、沈泽民、何味辛等人组成编辑委员会。

  6月1日上午,陈独秀、张国焘等参加了“上海总工会成立”大会;与此同时,周恩来、陈延年的广州区委领导了省港大罢工。隔日傍晚,瞿秋白从香山路总部回到闸北华兴路56号一间客堂——《热血日报》编辑部。明天是《热血日报》创刊日,瞿秋白将陈独秀写的《发刊辞》给郑超麟,说:“明天,报纸刊出后,老头子的朋友一定会看出这篇《发刊辞》是老头子写的。”郑超麟问:“他们怎么会看出是老头子写的?”“老头子惯用的字眼,有一些同我们现在惯用的不同。”

  瞿秋白解释说。如“阶级斗争”,陈独秀喜欢写成“阶级争斗”。果然,郑超麟发现,上面有类似“民族自由的争斗是一个普遍的长期的争斗”这样的句子。这年,陈独秀47岁,多年的忙碌使他明显的衰老了。因为在中央局年龄最大,所以大家背地称陈独秀“老头子”。老头子除了年龄大,还包含有当家的意思。

  弄堂里还有一栋二楼二底的房子,是中央工农部的机关。陈独秀几乎每天要来这里办公。6月4日,陈独秀穿着衬衣,坐在白木长桌旁的长凳上看报,报头是瞿秋白写的。见大家兴奋,陈独秀问瞿秋白,“怎么了?”杨之华笑着说:“他说这比在大学讲台上讲课有效得多。”在瞿秋白、陈独秀等人的努力下,《热血日报》在短短的几天里销数达30000份,每天有近百篇来稿。6月下旬,《热血日报》正办得红火时,大资产阶级首先动摇,停止了罢市斗争,《热血日报》出版24期后,也被查禁。国民党右派借机攻击共产党是在发动非共产党的战争。7月初,陈独秀在《广州战争之意义》一文中,声明“共产党只以在野党的资格,在某种事

  件上号召民众援助国民党政府,或在某种事件上号召民众监督国民党政府”。

  7月初,维经斯基经蒙古进入中国。他在给斯科尔尼科夫信中提到“五卅”运动:“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力量薄弱……党由宣传小组状态转入做群众工作时,它的种种不足总是非常突出地表现出来……至于说领袖,他们虽然也是共产党员,但都是第一次开始取得群众工作经验。”为了支持五卅运动,彼得罗夫在8月5—7日俄共中央政治局中国委员会上建议,由国际革命战士救济会为中国罢工拨款10万卢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