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求建咬了咬牙:“那就打!”
“布署啊……”
方不为吼了一声,跳上了战壕。
机关炮手的动作太慢,他跑去帮忙了。
吴求建连声吼着,按照方不为的提议,用最快的速度安排着投掷手和机枪手。
面具刚刚拿来,鬼子的炮弹也到了。
看到炮弹落地之后冒着烟气,没有一颗着火的,方不为也松了一口气。
这要是再夹上几颗燃烧弹,别说士兵,就连方不为也得灰溜溜的撤回去。
“不要慌,等我下令后,你们再上来架枪……”方不为给趴在战壕里的机枪手交待道。
不打掉坦克,也打不到坦克后面的鬼子,机枪手开枪纯粹是在浪费子弹。
“你们两个,盯着标尺,不到一百米范围内不要开枪!”
架着大枪的关大山用力的应了一声。
看填装手上好了弹链,方不为又回过头来,给填装手和转舵手交待道:“记住,最多打完一条弹链,立即转移……”
两人重重的点了点头。
机关炮的一条弹链是一百发,从开枪到打完,最多也就半分钟。
而日军的掷弹兵,从发现机关炮的位置,到计算好座标,放好炮筒准备投弹,怎么也要一分钟左右的时间。
而坦克在不敢停顿的状态下,想要瞄准,花费的时间可能更长。
机关炮早转移了。
这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第0990章 第一辆
“方参谋,你怎么不带面具?”战壕另一头,带着投掷手,准备扔燃烧瓶的吴求建问道。
“放心,老子百毒不侵!”方不为大笑道。
……
三百米外。
“为什么没有听到中国军人惨嚎声?”
一个日军的小队长,放下手里的小型听音器,疑惑的问道。
“应该是撤走了!”中队长回应着。
他手里拿着望远镜,在观察着附近的阵地。
视线范围内一个活人都没有,只能看到被彻底炸塌的战壕和零星的几具尸体。
“连枪声都听不到,看来真的是撤走了!”中队长放下望远镜,给小队长说道,“投射距离延伸一百米,让炮兵再发一轮毒气弹,就开进吧!”
“嗨!”小队长应了一声。
他一点都没怀疑中队长的判断。
以往的时候,如果毒气弹的范围内有中国的士兵,第一反应绝对是会盲目的开枪,继而痛苦的嚎叫。
现在任何一种声音都没有听到,说明中国军人已经撤出了阵地。
等九只掷弹筒又发射了一轮,中队长战刀往前一指,大声嘶吼道:“前进……”
“藏好了,鬼子来了!”
听到日军指挥官的声音,方不为低声提醒着十几米外的另一台机关炮。
炮椅上坐的是五二三团的三营营长易景。
方不为还真知道这个人。
前世的时候,看弯弯的抗战纪录片《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时候记住的。
是八十八师为数不多的活下来的军官。
后来还组建了国民党历史上第一支特种作战部队。
按吴求建的说法,淞沪会战的第一枪,就是他打响的。
乍然看去,好像有点混不吝,有点吊儿浪当,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
比如他知道鬼子可能有三个联队,马上就攻上来了,都还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但方不为明白,这样的人物,才是最适合打仗的。
因为他很少有冲动上头的时候,时时都能保持冷静。
比如现在,易景认为,整个五二三团,除了方不为,就他最适掌控这最后一台机关炮。
头脑冷静,却不畏死,这才是一个战场指挥最应该具备的条件。
他和刘绪武一样,都是炮兵科出身,刚毕业,就被分到了教导师,任炮兵排长。
只要是炮,就没他玩不转的。
吴求建自然没意见。
没看就连他都亲自跑来指挥投掷手了么。
鬼子的坦克重新启动,就连吴求建都听到了履带转动的声音。
“稳住!”方不为又低呼了一声。
在毒气弹烟雾的遮盖下,就连他也只能听到声音,而看不到具体的情形。
这种情况下,谁先开火,谁就会先暴露。
“燃烧瓶!”
方不为手一伸,填装手把两只燃烧瓶递到了方不为的手里。
他拿着燃烧瓶,看了看十米外的易景。
易景用力的点了点头,意思是准备好了。
方不为侧起了耳朵,静静的听着。
鬼子的坦克排的是“T”形阵形?
哈哈,好机会。
毒气弹的烟雾,让国军看不到军坦克和步兵的情况,也同样让日军看不到国军阵地上的情况。
在敌军实力不明的情况下,这种装甲冲锋阵形,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第一辆坦克后面的所有坦克和步兵。
但同样,能对敌方造成直接威胁的,也只能是第一辆坦克。
正好给了方不为逐个击破的机会。
听了十秒左右,方不为估摸着距离差不多了。
他引燃瓶口的布条,左右开弓,两只燃烧瓶拖着两条火线,飞向了日军领头的一辆坦克。
“砰”的一声,一只燃烧瓶砸到了坦克的装甲上,另外一只砸到了地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特工 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