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那时候战争继续,东洋军府也许会输,也许会退至麻家港,借那的严寒阻挡敌军。”
“但西班牙也不好受,一艘六甲舰,只要两个小旗的水手与一个炮兵百户就能开动投入作战;战力相近的大盖伦有近四百人。”
李旦的两手在身前比划着,左手抬起四根手指,右手仅抬起食指,道:“击沉他们一条船,西班牙会失去四百兵力,我们失去一条六甲舰,仅失去一百二十人。”
陈九经皱着眉头,他发现李旦的脸上露出那种让他难以理解的神情,好像发现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就听李旦接着道:“一万士兵组成的六甲舰队,能对付三万士兵组成的西国舰队。”
但这对陈九经来说是常识,他也无意给兄长泼冷水,但还是说道:“兄长,首先,不会有一百艘六甲舰组成的舰队,六丁六甲需要护航船、马船、粮船、信船、火船;而且我们训练一万名能完全发挥六甲舰实力的旗军,投入训练的时间、精力、花费,不亚于西班牙训练十个军团三万名士兵。”
步兵训练多简单啊,尤其在陈沐的北洋练兵系统里,三到六个月就已经可以投入作战了,完成北洋旗军完整训练的士兵甚至放到任何地方都是精锐。
但你一个千户的北洋旗军在训练、伙食的花费顶人家其他卫所一个卫。
所以陈九经没有听懂李旦想说的到底是什么。
“我知道那些,只是比喻,西国舰队也一样,四十几条主力战舰,剩下的运粮运水、通讯艇,都这样。”
“我也知道这些事你们讲武堂学员都知道,有老将官言传身教,但别人不知道,没人把这些写成书,但趋势是这样的,胜败在于战舰之规模、水兵之才具。”
“而战舰之规模、水兵之才具,取决于国力。”李旦说得笃定:“水兵之才具在于其操控军械,也就是战船、铳炮,以后陆师也会这样吧?”
“北洋军当为大明陆师典范,各地军兵皆在学习北洋,铳炮大量武装军兵,不会用这些新东西,即使小胜一场有所缴获,也是会被击败的,军兵越来越在精不在多,即使五百名使用刀剑的乌合之众,也难以抵挡一百名铳炮齐备训练充足的北洋旗军。”
慢慢的,陈九经的表情不一样了,他感受到李旦所说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一直在他眼中,坚固的城砦因火炮大量使用而不堪一击,庞大的军阵因铳炮而士气瓦解。
“他们会设拒马挖壕沟、钻战壕校轮射,越来越多军兵能熟练使用这些技艺,即使兵法不高的战将,一样能使用他们打出常胜战绩。”
“没人记录天下军争的变化,这些变化就发生在我们眼前,应该有人编书把它记录下来啊。”
陈九经点头道:“是应该有人编写传世,兄长想好叫什么名字了么?”
“我没读过太多书,就叫《今古兵论》如何?”
陈九经摇摇头,他觉得这个名字不扣题,他说:“义父从不说今古,他说现代和古代,又说的是海战陆战的军争事宜,不如叫《现代军事》,兄长以为如何?”
第二百五十九章 霸权
去年阿尔瓦率军登上新大陆,对新西班牙岌岌可危的统治打下一剂强心针,此时他率舰队返航,对新西班牙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如果有人能站在未来看现在,这次来自西班牙本土的援军改写了新大陆历史。
甚至不需要站在未来,站在东洋军府的陈沐手边就有三份公文能说明一切。
一份为阿尔瓦离开四天后杨廷相从墨西哥城发来的新西班牙共治总督区民情报告。
报告的主要内容是说阿尔瓦的离开引发了新西班牙贵族的归国潮,倒不是说他们放弃了这里的特权,他们依然持有种植园、土地和新西班牙超过九成的财富。
这一趋势自去年杨廷相上任新西班牙总督时便出现苗头,在阿尔瓦离开前夕达到顶峰,总共超过六成的贵族选择离开种植园,将其交给亲戚、管家、亲信、扈从打理,其中一部分陆续离开新西班牙乘船返回旧大陆。
另一部分,这部分很少,他们住进墨西哥城,向杨廷相示好。
第二份公文为陈矩在上个月派人从龟岛发来的书信,信上详细记录了龟岛在秘鲁利马城设立商站所掌握的情报。
墨西哥城的情况同样也在利马发生,秘鲁的西班牙人本就不多,绝大多数都是混血二代甚至三代西班牙人,前些时候多个部落起兵反抗西班牙人的统治,直至陈矩发出书信时战争仍未结束。
第三份则是邵廷达在一个半月前派人从智利送来消息,他和智利南方那些不屈从西班牙人英勇善战的原住民相处得还不错,写信一是通报消息,二来则为请示他准备向秘鲁总督区索要原住民人手。
对陈沐来说,这两封信连着看比较有意思。
邵廷达在智利需要人手的原因是挖掘沙漠的硝石与沿岸的鸟粪,这都是需要大量人手的工作,尽管受控于大明的智利人口并不少,但这样辛劳的工作很难找到愿意做的人。
几千年来堆积在智利沿海礁石崖壁上的海鸟粪便是邵廷达发现这片土地除了硝石外最重要的特产,它是肥料。
明代的农业科技比之古代更进一步,在江南的大地主甚至会使用由矿物、谷物、植物、液体与动物性肥料混合制成的复合肥料来为田地增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