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嘛,杨兆龙知道,就是把一堆匠人凑一起,让他们干这干那。
但播州宣慰司匠人管理手段是一脉相承,一天穿不坏三双草鞋脚丫子剁了,工厂管理效率好说……可他杨兆龙敢把那套拿过来么?
小杨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脚丫子,又看了看陈沐身后傻大黑粗的杜松腰上挎着长刀,摇头道:“姐夫得给我派人啊,你这儿这么多工厂,得往牧野派几个会管工厂的。”
陈沐可不知道杨兆龙脑子里想了这么多东西,他点头道:“这是自然,所需一应人手我都会给你派过去的,明年不光你去,常胜也会挑几个宗室过去,他们如今正学着建筑设计呢,到下个月开农业与畜牧课程,到时候你那人才多的是。”
一听有宗室,杨兆龙愁得直挤眼睛,他自己就是个受人伺候才能活下去的人物,如今听陈沐这意思还得派一堆让人伺候的宗室?
牧野啥也别干啦,他整天就给自己及宗室们找保姆吧!
“别,筑城设垒这是我杨氏绝活,船上跟着的随从们就会,南洋卫港不好么?当年给你设计军港的匠人也有过来的,不用让他们设计,种地养牛,这些我们的人也都会。”
杨兆龙口中所说‘我们的人’,其实就是他从播州出门时带的苗人武士们,不过这次在常胜下船,他身边的人已经变了不少,苗人武士不多,更多的是都掌蛮武士与少数毛利人武士。
跟他一起航行到这里的有三百多人,基本上杨兆龙的护卫与刘副千户的南洋旗军各占一半。
本来南洋军是有五百的,不过在南北望云州和中途岛各留了一百户。
所谓的中途岛即是夏威夷群岛,那个地方对杨兆龙来说是半路中途,因此得名。
当然,跟着杨兆龙的毛利人也用上铁器了,都是苗刀。
不是戚继光那种御林大刀,是苗钢打制的长短刀,刀型各式各样,有的像柴刀、有的像铡刀、有的则像腰刀,都有环首装饰用料极为扎实。
尽管模样看着朴实了些,但都是一等一的好刀。
陈沐想着来自国内的一次次人口流动,在这片新大陆带来新的文化传统,明军到这里来给印第安人带来生产技术的革命。
呼兰给北方带来了蒙古的草原传统,夏延与易洛魁那些部落开始驯养马匹学习骑兵;现在杨兆龙和他的苗人兄弟端着药弩、带着苗刀来了,可以预料即将设立的牧野县将会出现苗钢产业。
想到这,就让他的脸上浮起笑容。
“姐夫说那边要打仗,有人想来抢咱的地?”
陈沐摇摇头。
“战争早就开始了,九经在西班牙与法兰西交战,我们也刚毁掉法兰西在五大湖的据点,明年艾兰王将对英格兰用兵,东洋军府的舰队也在大东洋上准备完毕,你那个地方会变成重要的补给点和舰队撤退地,极其重要。”
陈沐站起身来,对杨兆龙摆摆手,道:“回去好好看书吧,你哥哥那我会给他写信的,尽量让他不要责怪你,这不是你的错……对了,你离开新明时,北方的铁矿一天能产多少钢铁,几千斤?”
第三百一十六章 贩子
陈沐是觉得这种事,不论怎么劝杨应龙都没有用。
祖宗基业毁于一旦,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够呛,如果杨应龙只有三钱火药,逮着杨兆龙肯定一铳给他毙了。
要是六钱,就先毙杨兆龙再毙自己。
所以陈沐不想劝,只想让小舅子往好的方向,向前看看。
比方说……新明比播州有更大的发展。
其他的发展陈沐不知道,他也没打算让小舅子在那养袋鼠发财,那便只有钢铁了。
不过等杨兆龙回答他的问题时,答案差点让他气得掏铳把杨兆龙毙了——他问的是新明钢铁日产量几千斤。
这是个约数,他想听到几万斤甚至更多的答案,来让自己高兴高兴。
几万斤也不夸张,这个时代人们无法用金相学准确得知钢与铁的成分变化,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熟知其物理性质。
在这一语境下,陈沐口中的‘钢铁’,既为熟铁与钢。
广东一省课税反推年产量都在千万斤以上,因生产规模、生活水平、时代带来的管理模式限制,所有炉子一年都只烧百余日,而且这是课税反推,真正的产量陈沐无从得知。
单就他知道的,清远卫清城千户所下辖那座他曾带兵镇压、老白说好了他当千户那座归自己支配,结果因为吴桂芳把他调到香山黄了的铁山就绝对没交税。
结果杨兆龙这小兔崽子结结巴巴地说:“三,三四十斤?”
合着整个儿那么大一新明,年产量不抵南洋卫港一座高炉烧两天?
就算没几万斤、几千斤,这三四十斤也太不上心了吧?
可陈沐后来转念一想,就算杨兆龙是个糊涂蛋,可那边铁矿杨兆龙都没经手,那李化龙总不至于也糊涂,这么低的产量肯定是有原因的。
确实有原因,他们发现了储量巨大的铁矿并尝试加以开采,但储量最大的矿脉在沙漠里,周围没有森林树木,最近的林场在一百四十里外;海岸边上倒是也有铁矿,但那是开采量极少的河铁砂,杨兆龙说的产量就是这附近一个苗人村子的产量。
老铁匠用的是百炼钢的法子,渗碳、锻打脱碳,埋到土里个把月;取出来再渗碳、再锻打脱碳……重复好几遍,历时数月终于完成这道工序,一块可以用来夹锻的钢就到手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