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往韦港的路很远,但他们仅用了八天便抵达,应明觉得自己快要被马背把脑浆子颠散,根本没机会思考。
但总有人能。
抵达韦港后两日休息时间,三名千户宣讲聚首,路上他们汇总了那些尚有余力思考的旗军的问题,各自召集麾下百户宣讲,将所有问题一一解答后由各小旗宣讲抄录,在休息结束后的路上为旗军答疑解惑。
应明憋了个问题:“英夷来常胜请求贸易,大帅拒绝了;大帅派人去英格兰贸易,英夷也拒绝了,这不算包藏祸心吧?”
显然之前也有别人提出同样的问题,宣讲官准备充分,答道:“倘若如此自是不算,但夷人并非仅是如此,大帅提出的条件与他们向我们的请求一模一样,只是将两国位置对调,夷人要我们开阜、照顾其商贾等等等;大帅要他们开阜、照顾大明商贾等等。”
“他们拒绝并非为报复大帅拒绝,而是其议会,议会和朝会差不多,他们最终议定认为这对他们有害,才拒绝;他们先前把这种有害的提议呈送大明,这自然是包藏祸心。”
应明带着这个答案一路颠儿回常胜,捂着屁股把爬墙头的培根从牢房放出来。
当时他就觉得培根可能会死。
在这个东洋军府筹备战争的节骨眼上,整个亚洲只有他一个人来自英格兰,这意味着什么?
史小楼从欧洲回来就把他辞退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过去他是史小楼的一项投资,但现在他对史小楼没用了。
应明觉得自己没有史小楼聪明,也不会比史小楼更见多识广、更接近东洋军府拥有开战权的大帅。
开战,在史小楼的这个反应下……几乎板上钉钉。
宣讲官们没有做多余的煽动,旗军已经明白倘若开战,将会一次以惩罚为目的的战争,惩罚他们的坏心眼儿。
应明只觉得有点可笑,德雷克与培根这俩人过来,很欠揍呀。
你们提出的要求,我不同意,并向你提出同样的要求,你拒绝了,说这个要求很坏——这种考虑问题的方式很蠢。
别说这种谈条件铁定的是不平等的,就算是平等的。
问问西班牙,敢不敢跟大明谈平等?
不过应明没时间再考虑这些问题了。
很快,东洋军府将一批去年制作的羊毛呢料冬装军服分拨至他直属的千户麾下,只有不到五百套,但应明所属的骑兵百户部全员都有。
紧跟着消息才从宣讲官口中传进他耳朵里,去年由巴拿马启程的舰队同军府常吉先生已抵达巴拿马东海岸,他知道这个消息时大明艾兰王的复国军已经向韦港开拔了。
紧随其后,他们的调令便发了下来——先锋军四个百户部,随艾兰复国军至韦港驻扎,准备登船。
第三百二十一章 冲突
应明跟大部队带着战马经过短暂适航抵达海洋对面的岛屿时,哈瓦那差一点变成红色的。
驻军此地的士兵隶属于西班牙西印度军团,大多数为老兵后代,从幅员辽阔的新西班牙退上西印度群岛防备海盗。
朱晓恩麾下率领复国军的将领是武德将军、艾兰千户陈玉汉,也是复国军总教官;率领四百余马队的是武略将军、副千户韩金环,他们两个是同乡。
林来海战后,他们都以林满爵后生的身份,以军功入南洋讲武堂,入学的时间晚,进北洋军府时练兵官与统兵官都被师兄们占住,两个人在讲武堂成绩不算出类拔萃、又没有林琥儿那样的好运气,因此相对官职低了些。
他们的船靠近港口时,驻守此地的西班牙士兵似乎想给他们来个下马威,四门射石炮向海中发射出巨大的石弹。
当然,他们的炮口没有对着明军船队。
甚至他们是故意将沉重而巨大的射石炮转向绝对不会击中明船的角度。
但这仍然让率领船队的两名将军非常气愤——通报的公文在五日前杨廷相与阿尔曼萨就派人送到西印度委员会,经过同意后他们才从韦港启程。
这会放炮是什么意思?
两艘六甲舰在短暂的旗语交流后齐齐转向将侧舷炮对准名为‘黑龙’的要塞,舰上炮手百户在得到尽量不伤人命的命令下不约而同地将炮口瞄向高耸的钟楼。
一轮齐射过去钟楼玻璃与尖塔顶被轰塌,但没有死任何人,要塞中只有一头倒霉的马被穿透钟楼玻璃坠落的炮弹砸断了腿。
要塞没再继续还击,桅杆上的瞭望手高喊着他们投降了的消息,在两位千户的望远镜里,他们看见名为黑龙实有白墙的要塞上举起了一面食铁兽旗。
尽管要塞的指挥官随后带着修士与卫兵划着小船过来解释说炮声是个误会,两名将军也没再多生事端,但他们心知肚明守军开炮震慑的原因。
所有西班牙军团只有驻守在这里的守军才有食铁兽旗,他们得到这面旗的原因也让参与过峡谷战役的老兵们心知肚明——靠岸后,韩金环与陈玉汉聚首,他说了句话,引来对方极大的认同。
“贝尔纳尔的兵。”
他们与这些驻守在哈瓦那黑龙要塞的西班牙军团士兵的渊源不仅如此。
实际上这些西班牙士兵大多数在六七年前失去父亲与兄弟,原因是在遥远的林来岛上发生了明西第一次战争,那场仗发生时这两个将军还只是身份低微的营兵军士。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