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原住民过去不用铁也能很好地生活,如今即使有了铁,炼出十斤就有八斤能投入到建设中,大明行吗?本土要炼出十二斤才有一斤能用。
张居正抬手打断了徐光启,道:“你说的这些都知道,既然陛下要你兴建铁厂,你就去,东洋陈帅说过北直隶到处都是矿,你去探,要用哪里的矿,就给陛下传信,谁都不能拦着。”
其实他比皇帝还明白铁路意味着什么,帝国首辅可不是被圈禁在紫禁城去一趟清华园就觉得自己过年的皇帝,并且他和叶梦熊的联系更深,因为他就是大明帝国的北洋大臣。
他不但亲眼去北洋看过铁路,甚至还差一点就登上飞鱼了。
那神经病叶梦熊如今已经将铁路从北洋修到天津卫,还专门让人做了架六百斤重的铁马,蒸汽驱动的包铁木轮铁架马,座位后头带着一台蒸汽机,半卡在轨道上的轮子因车身偏沉只要一停就接近要倒下来,在轨道上窜起来比真马都快。
张居正就是因为坐着轨道铁马被吓着了,才强行抑止住想登上飞鱼的躁动,同时神中年决定——有生之年都不会再擅自试用北洋没有投入使用的任何器具。
铁马没刹车呀,轨道虽然没急弯,但北洋通天津这段整个就没有任何直线道路,全是接近直线的大弧弯,唯一的刹车装置是脚踏板旁边的放气阀,放完了气惯性还在,轮子在轨道上滑得不行,差点把张阁老甩飞出去。
太刺激了,张居正觉得自己已经过了玩物的年纪。
相较而言他更看好那些体型庞大而平稳,能在铁轨上拉动大车的火德星君。
正因为清楚,张居正才更认为皇帝让徐光启去开铁厂无甚用处,朝廷缺的铁太多,根本不是一个或几个铁厂就能弥补的。
相比之下,张居正对率佛徒入印度的天时和尚更加关注。
没办法,被陈沐惯的……神中年也会学会将国内遇到的问题展望于外部寻找解决办法。
第四百三十二章 暴风
大明聚集在印度次大陆东部的人马已经不能被称作佛徒了,甚至连民间武装也不行。
因为他们有军官、有士兵,尽管军事水平良莠不齐,但他们确实是一支军队。
大明本土与日本的佛徒都还没有出发,但聚集在比哈尔省的佛徒已达三万之众——甚至比孟加拉叛军聚集的兵力还要多。
叛军的贵族首领们都傻了,完全无法理解天时法师过来究竟是做什么的,而且还不敢问。
天时和尚带着三百多人过来时他们就不敢问,如今天时有三万余人马,他们更不敢问了。
关键的转折点发生在万历八年的最后一个月,天时法师的佛徒军产生质的变化,因为西洋大臣殷正茂终于头脑开窍,打算接纳他们并给予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
当然,这也可能是殷正茂觉得天时作为统帅太不够格。
由东洋军府的戚继美前来授下八部罗汉,其实就是八个将军,由过去作战经验最多的阿瓦王猛勺与卑谬王莽夜叉节制。
卑谬王莽夜叉的名字是音译,其实依照大明人为别人命名的习惯,猛勺可能也该叫莽勺,但没办法,猛勺这个名字是他自己起的,而陈沐是这个名字的见证人,所以猛勺喜欢自己叫什么,他就能叫什么。
这俩以王而称的家伙是莽应龙的掘墓人,就是他们带兵打败了莽应龙主力,归附大明。
大明完全统治东吁后第一件事也正是把他们的权力收回,多赐财宝官爵,并答应他们两代富贵,他们是第一代,作为第二代的子侄则是现任知府,但之后的第三代将会迁往十三省,以顺利达成流官交接。
对这个时代可能是最大明粉的猛勺来说,这正是他想要的。
因此一听说天时法师征僧兵入印援战,当即拉着莽夜叉火线入庙宇参拜,乘船远来支援帝国建设。
随后极短的时间里,万字军便完成了大量散兵游勇到传统军队的变化。
有了正规统帅,情况就不一样了。
八部罗汉各辖数目不等的寺庙方丈,各寺庙方丈又下辖麾下武僧,闽广商贾管理辎重,形成完备的管理系统。
在此期间,天时和尚把进入比哈尔省的莫卧儿军吓跑了。
莫卧儿的情报是滞后的,而天时和尚的援军都来的太快太多,上一次兵败传回去的消息是两万地方叛军有七八千名明军帮助。
根据这一情报,莫卧儿渴望立功来讨好阿克巴的阿富汗与突厥贵族们紧急召集了四万地方杂牌军再度兵临比哈尔。
原本嘛,孟加拉叛军贵族们的兵就是地方杂牌子军,普遍弱于突厥骑兵和北方骑兵,但阿克巴的军队还没到,地方贵族与头人召集的军队其实和叛军实力相仿,他们也能认清自己,并清楚知道来自明朝的和尚跟叛军也不是一条心。
想要逐个击破,先合力震慑并击败叛军,一旦明朝和尚无利可图,必然会退走。
即使不退走,他们也还能剩下两万军队去和明朝和尚见仗,理想非常丰满。
可等他抵达比哈尔,需要面对的孟加拉叛军依然还是两万多,明军却增加到三万有余……这谁敢来啊?
地方贵族非但没能震慑叛军,反倒令叛军增加了胆气,更关键的是,猛勺觉得他们不堪一击。
八部将军一拍即合,率领僧兵向西推进,后面的叛军立即跟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