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神明才会乘坐这么富丽堂皇的船、穿戴这样精致的面料。
所以她笃定地认为救助落难的神明是她的职责。
后来发生的事像个轮回,在龟岛海战的对峙中小左哥所在的舰队远远地与火力恐怖的明军舰队对峙半月,舰队长官下令返航,大多数人平安无事地回到利马,他也因远远地看了南塘舰一眼,认为再继续留在军队早晚会把小命丢在海上而申请退伍,回去发现家里多了口人。
敌人。
像他们的母亲一样,小左哥同样也分不清他的姐姐对这个把头发散下来装作印加人的敌人来说究竟算妻子还是仆人。
其实算什么对姐弟俩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很少喝酒、即使喝醉了也不打人,只是在夜里有节奏地用谁都听不懂的言语说一些话、去到没人的海滩上点一堆火唱歌跳舞,要么就坐在崖壁面对波涛吹一种打着孔的木棍,端起杯子向月亮敬酒。
但更多时候,任平会做有用的事,教姐姐织布,用木头做出能让一个人比十个人纺线织布还快的机器;教弟弟算数和做买卖的技巧、以及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再后来,明西二次战争以大明帝国的陈沐元帅与西班牙王国的阿尔瓦公爵在墨西哥签订议和条约而告终……对他们来说,这场战争谁输谁赢并不值得关心。
和平远比输赢重要。
姐姐怀上了小鱼儿、弟弟护送任平去往常胜,并跟着去了一趟吕宋。
任平没有再回来,他在吕宋靠岸把船上装满了货交给小左,说要乘另一趟船继续向西闯一趟去印度的商路,托他照顾好小鱼儿和姐姐。
就这样,两个混血儿做了一趟关于来自西方神明的梦,他们的生活也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利马城最中心有了属于自己的商铺,一跃成为城中不普通的人,过上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人生。
而在东洋军府其实也有这件事的记录,是关于那年征东军辎重船的,只有一句话。
‘泛海遭风,起泉州民四百料海船一条漂没,船头徽州任平等十六人不知所踪。’
第四十三章 异途
人们说,知识相对财富,更难继承,但有时并非如此。
实际上在义务教育诞生之前,知识普遍比财富更易继承,义务教育之后更是如此。
当然,这个义务教育指的是大唐武德七年,长久战乱结束,高祖皇帝李渊下《令诸州举送明经诏》命:州县及乡,各令置学。
古中国的基础教育正是从这一年起重新扎根基层,政府主办的公立学校以五百户一所之规模覆盖天下,与之配套的科举选拔制度也终于趋于完善。
在那个时代,世上掌握权力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出生既掌权的贵族,一种是进学而掌权的官僚,与之相比经商行贾拥有财富之人并无政治权利,哪个好继承不言而喻。
中国之外,从贵族的角度上看,最容易继承的是血统、继承血统就意味着垄断并继承了知识;中国之内,最容易继承的同样也是知识。
古中国之外的世界,这恰恰是宗教出现的积极意义——它打破了封建贵族对知识的垄断,让平民子弟能凭借神学与贵族侃侃而谈,统治阶级的选拔范围被扩大,成为打破阶级的主要晋升渠道。
小左哥一直很羡慕任平身上云淡风轻的气质,明明航海泛舟被战舰击沉,却从不抱怨;明明船上有巨额财富,却为避免灾祸一把火烧毁;明明把所有财富都焚烧一空,却依然有非凡的自信,坚信自己能从头再来并通过行动将之变为现实。
那份令他羡慕的自信,来源于其脑中的知识。
任平用身体力行告诉他,财富是可以被烧毁的,但只要作为知识载体的人未死,哪怕一无所有,只要有时间很快就能再站起来。
后来小左哥又遇见很多大明人,在从吕宋返航南亚的海路、在常胜贩货易货的商途中,自然还有在利马接待明商的过程里,那些经历让他知道任平并非一个神明,他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大明海商。
所以在混乱发生的头一天,他就把财物分给工人、任由他们抢走店里的一切,又亲自烧毁店门,这才带姐姐与外甥逃到楼上……楼上过去是工人住的地方,楼下的房子则有供七名工人食用的水粮,他们能熬过这场灾难。
熬过去,凭脑子里的东西,小左坚信自己能像任平一样重新开始。
但就在昨天夜里,也许是小左什么时候打开窗户时让对街躲避的贵族发现,主仆四名不速之客的到来让原本就捉襟见肘的水粮顿时短缺起来。
“你们打算去哪?”
那名贵族夫人过去小左和姐姐都见过,丈夫出身于伊比利亚半岛的麦斯塔也就是畜牧贵族,前年才到新大陆来开辟牧场养美丽诺绵羊,没到三个月就得天花死了,由于没有儿子,牧场成为夫人的产业,但这位夫人无心经营转手卖掉,整日在城中享乐。
过去在店里买衣服时就永远一副傲慢的样子,认为所有混血、原住民都是低贱之人,甚至不配与她对话。
即使在这个狭小到能让她身上阿拉伯香水味弥漫开来的小房间里,她还是固执地先把事情小声吩咐给仆人,再由仆人转达。
要不是担心她大喊大叫或被那个老迈的退伍护卫一剑刺中心口,小左早把她们撵出去了,根本不愿意搭理她们。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