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部分?好问题,我也不知道。”农夫非常认真地想了想:“可能住在伦敦吧。”
还真别说,欧洲的政治体制确实是一直在进步的,这一点从军事上就能看出来。
军事嘛,其实是不存在封建军队、近代军队这类划分,一支军队的实力往往关系到其所在政权的政治、经济等多种方面,也是这些方面力量的集中体现。
就连在欧洲这个小范围内,草率地用封建军队、近代军队来划分都对欧洲人很不公平。
同一时代不同地方的部队实力也会有很大诧异,西班牙有在方阵军团对决时手持剑盾踩着相交的长矛跳到对方军阵从头上往下刺的极端勇武,也有在尼德兰打敌人不行焚烧自己城镇倍儿起劲儿的军团。
实力上限能高到超出人类认知,下限也能低到抢劫都得成建制去,要不队伍就崩溃逃散的令人发指。
法国大革命时期为什么法国军队相对来说比较强?就因为他们抢完还能自己回营。
烂到根子里的明军拿老乡人头的目的是回营领个军功,可欧洲没有军功体系,打胜仗是贵族军官的事,跟被妓女骗到地窖不投军不让出来的募兵,指望他们抢劫完还自己回营?
更别说在普利县就出现过远道而来的骑士就带一张弓、一根箭来,在阵前把箭射出去就回家了——箭尽粮绝,为领主战斗至最后一刻,非战之罪。
英格兰百姓哪儿见过这样的军队,看上去特别能打,但不杀人、不屠村、不抢劫,整天就跑前跑后跟没人管的小野孩儿一样。
虽然有时候会在田里拿点东西,可完事就往别人院子里扔东西,有时候扔张小画、有时候丢个小工艺品、要么丢包烟,扔错院子还会让村里人打架。
当然打架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一旦闹了纷争,最后东西肯定被领主老爷的卫队拿走。
反正吧,这帮人比自家领主老爷的卫队还招人待见。
尤其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帮明军过一段还真把山上盘踞的土匪给剿了,还给人头订了价格,两大兜子丢在村口,不白干活,让他们拿点面粉。
能拿面粉的拿面粉,不能拿面粉的就在村子外边的小溪挖个沟去干活,把土都堆在一块。
第一百七十四章 乌合
起初,应明的想法时斥候部队去剿匪,能取些战利、赚些钱财、得些粮草,以备后续战争所用。
结果没想到英格兰的土匪强盗那可真是太穷了。
完全没有大明山贼强盗那山大王的气势,比乞丐还乞丐呢。
他们能抢谁?
贵族老爷出门他们又打不过,看似肥羊的商人出门为了防备林间劫财害命的骑士老爷所以都带着护卫,只有跟他们差不多的贫苦农民才是他们最忠实的目标客户。
这样当土匪怎么能做大做强嘛,最后他们就成了一群偶尔下山劫道、经常山上种地的法外之徒,除了不交税,跟英格兰农民生活水平没太大区别。
不过那也得剿,所有不是那么容易控制的武装力量,都得剿灭。
应明的认识简单粗暴,不能为我所用,必可为敌所用。
他可不想等部队进兵时被土匪山贼及操持长弓的乡野农夫从背后射击。
普利县不缺军队,李禹西的公司前后在牧野沿岸各部落联盟招募来近七千部众,打什么样的仗都够了。
还有一支船队载着两千余人刚到普利港口,应明就想把他们劝回去,结果没劝回去,最后只能把他们派至各个农庄,监督生产。
普利县及周遭隶属大明的土地养不活这么多脱产的职业士兵。
东洋军的眼界一个比一个高,对士兵伙食尤其重视,勉强让士兵吃的不是很好但吃饱已经是他们能接受的最后底线了。
这帮北洋出身的军官与旗军打心底儿里就信仰一个真理:天朝儿郎只要能吃饱饭就能横行天下。
这个道理在现实客观面前成立不成立,北洋没人在乎,他们必须相信。
因为他们的兵本来就不是为吃饭打仗的,他们的作为也许会使国内吃不上饭的百姓有饭吃,但这绝不是他们自己的初衷。
每一个北洋旗军的投军应募的初衷,都是为了让自己吃上肉,才参训出征,才去打仗。
战斗时期,这些受过良好训练的士兵有极高的韧性与组织能力,可一旦明明能吃得好,却因为人为的错误让他们在和平时期过上艰难生活,他们的士气会跌落的很厉害。
而最关键的,就是对他们来说这场仗本身不算什么大义。
大义是个虚词,但不能没有。
占据大义的人未必能赢,夺走性命只要一颗铅丸,但没大义的人根本没机会做大。
因为人天经地义想要的一切,就是大义,解黎民之倒悬是大义、匡正天下是大义、让人吃饱穿暖也是大义。
北洋旗军到英格兰一看,对他们来说大义就有了。
当一支部队能以小分队纵兵劫掠就是精锐时,能耐着性子不纵兵劫掠就是天兵天将。
北洋旗军就是别人眼中的天兵天将,但他们其实并不是……说难听话,这都根本没有值当他们抢的东西。
四百里之地,北洋旗军往返奔走,剿灭盗贼的剿灭盗贼、给百姓帮忙的给百姓帮忙,干了不少好人好事,人们也知道很快旗军交给他们的小画纸就能当钱花,明军给他们的小工艺品也很快就会值大钱。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