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此一来需要担心的事就更多了。
陈沐这离不开人,但也不在这七八天,便轻松放了人,不过在放人之前他还是问了一句:“去常胜有什么事?”
“是工部蒸汽局的周主事,写信介绍其一好友至东洋,托付学生多加照顾,前日刚乘商船到港常胜,学生去接一下。”
工部蒸汽局……这名字对陈沐来说恍如隔世,一瞬间把他拉回多年前北京南边那个车走一半锅炉炸开,遍地泥泞的地方。
在朝廷写来的书信里,万历常常会提到蒸汽局这个当年不为人知的小部门,听起来是发展的不错,还给蒸汽机起了诸如火德星君、青龙玄武之类的型号。
机器是能改变生产力的大东西,朝廷也足够重视,这些年进步神速,就连数万斤的大机器都能做出来。
他一直很想回去看看,看看那个地方如今的变化……不知道周思敬还有没有继续研究它那台用火药爆炸提供动力的战车。
“周主事这些年做事辛苦,既然他有托付,你去好生招待他的友人也是应该。”
陈沐身边两个最重要的幕僚,赵士桢与徐渭。
后面的疯老头是得罪人颇多,前头的赵士桢则是交友甚广,到底是在京城混过一段日子,陈沐对他朋友多也并不感到奇怪。
倒是赵士桢自己犯了难,嘀咕道:“其实也不光是让学生招待,他这位友人曾是我东洋军府参将袁自章的故人,似乎这次过来是想投奔袁将军,可眼下袁将军人在白山帐下,到这却扑了个空。”
赵士桢说的袁将军是东洋军府的袁自章,早前跟着付元去了西班牙,又作为付元东征军的先锋官挺进法兰西,为陈九经侧翼。
如今那边的仗是打完了,却又为第一次天下诸国大会的召开而率军驻在那,以震慑群小。
如今他的朋友过来,自然寻不见,陈沐也不愿意再放人去法兰西,那边的情况跟东洋军府到底差着几个月的消息面,万一战事再起,人有个三长两短反倒不美。
“要不大帅先把那人招进军府,此人在本土也做过知府,虽然在朝中得罪了不少人,但官声还是极好的,我听说他离任时百姓都希望他别离开呢。”
陈沐的眉头皱起来了,不是厌恶或不高兴,而是他已经察觉到,这个世界一定是哪儿出了问题。
为什么到海外,到他身边的都是这种问题人物?
一听就有不祥的预感。
“这个人,叫什么,过去是在哪当的知府?”
赵士桢一脸的无所谓:“李贽,在云南姚安府当的知府。”
第二百九十一章 新派
其实陈沐一直觉得自己身边有一种吸引穿越者的能力。
过去他对海瑞的认识,是个古板、刻薄、妈宝、程朱理学的直男癌,一个不受重用、也没什么用的好人。
可实际上,海瑞是陆王心学的急先锋、大规模实践一条鞭法第一人;政务技能尤其卓越,于江南抑制土地兼并、治理长江百年水患,使苏、沪长治久安,无海瑞则无上海。
整个人像是个土改工作队穿越来的老干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打压豪强、拆解土地兼并者,鼓励寡妇改嫁,同时严禁溺婴。
就差设立妇女救国会串联了。
尤其在陈沐充分了解海瑞的履历之后,海瑞就在他心里变得更加恐怖了。
这个人没背景、不是进士、没名气,妥妥的官场上三无人员。
他在嘉靖二十八年中举,嘉靖二十九年会试落榜,嘉靖三十三年会试再次落榜,同年放弃考进士,受广东布政使司委派,至福建延平府南平县当教谕。
没有品级,往低了说是在编教师,往高了说也不过县教委主任。
嘉靖四十一年,升任淳安知县,正式进入官场,正七品。
嘉靖四十五年,被选拔为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进入官场第四年,正六品。
同年,写了《治安疏》,坐牢去了。
隆庆元年,出狱官复原职,改兵部、改大理寺,而后调往通政司,先后任左通政、右通政之职,进入官场第五年,正四品京官。
隆庆三年,升调右佥都御史、外放总督粮储、提督军务,巡抚应天。
这是海瑞进入官场的第七年。
第七年,海瑞巡抚应天、苏州、松江、镇江、常州、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安庆十府,总督杭州、嘉兴、湖州三府税粮,大明大半个粮仓,就这么交到这个步入官场仅有七年的人手中。
这要是不受重用、没什么用,干了五年常胜知县不得寸进的邹秃子得拿脑袋磕墙磕死,上下五千年没用七年从地方到中央再外放地方封疆大吏的都是庸人。
身边有如此一尊大神在东洋军府镇着,亚州全境可谓八方太平。
现在又来了李贽。
其实陈沐确实挺想见见李贽,毕竟他认为此时正是大明孕育出新思想的时刻,它该孕育,也需要孕育。
甚至有可能已经孕育出来了,只是远在海外的陈沐与庙堂之高的万历都不知道。
在常胜的港口,赵士桢看见了李贽,李贽也看到了赵士桢。
他们二人虽互不相识,却都在第一时间发现对方,随后俩人都陷入了怀疑。
李贽很容易发现赵士桢。
人来人往的常胜港,港口栈桥、炮庙与仓场的守卫是肩扛鸟铳的大明东洋旗军,街头巷尾的岗亭里站着黑衣着甲的巡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