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答非常理智,他把事情都摊开出来,对陈沐道:“本王知道你们一定想国境再向北移,但这不可能,以长城为界,这就是本王的意思。不过这些事还有很长时间可以去议定,我们可以在后面详谈,只要把汉还活着,一切都能去谈。”
陈沐并不在乎国境在哪,他认为这个时代的国境都是虚的,他笑道:“大王和陈某说这些,陈某也只能传话罢了,不过其实陈某更想……更想和大王聊聊开市的事,左右现在正事儿也已议定,如果朝廷同意与大王开市,市集要开在哪儿呢?”
俺答看着陈沐很长时间,这才嘀咕出一句,“你和王崇古他们一样?”
“不一样,陈某是南方人,比山西河南更远,最南边靠着大海。”
陈沐知道俺答这句话的意思,宣大总督王崇古是晋商大家出身,王崇古的父亲王瑶、伯父王现、长兄王崇义,是大商人;他的外甥现任吏部侍郎张四维,他的父亲张允龄、叔张遐龄、弟弟张四教,也是大商人。
王张俩家的亲戚,沈张、范世奎,也都是大商人。
俺答的意思是,你陈沐与他们一样,也是大商世家么?
“不一样就有的聊,本王在嘉靖二十九年和他们做过买卖,很吃亏。”嘉靖二十九年就算庚戌之乱,嘉靖皇帝被迫开放了一年的边市,显然那一年的经历令俺答记忆犹新,他道:“就算吃亏,本王也愿意同天子互市,却因你们言而无信关闭市集,才有随后这些年的战争。”
陈沐听着这话就笑了,和王崇古他们做买卖吃亏了么?很好,他摩拳擦掌——事实上到现在为止,同陈将军做过买卖的人还没有不吃亏的。
只是有时候他们吃亏了却不知道。
大汗,吃亏是福。
陈沐义正言辞地对俺答道:“大王,探马去南边报信尚需几日,我能不能去板升看看?”
第七十二章 夺地
陈沐想骑上小马,哒哒地穿梭在敌境,跑上很远的路途,看一看那些逃到塞外的百姓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结果俺答骑着马带他走了三里路,在营寨边缘向北挥手,对他笑道:“这就是板升。”
数不尽的屋舍升起数不尽的炊烟,这不是明朝腹地但北奔的百姓生活状态依然如此,他们需要一块土地来耕种,俺答给他们在这自由耕作的权力。
也许在更北的地方,那里都是蒙古人的部落,但在这,属于汉人。
长城以北与长城以南,看不出什么区别。
“他们从南方逃来,蒙古诸部没人愿意接纳他们,让他们做奴隶,他们再逃回南方;你们的人,割下他们的首级去领赏,一颗头颅多少银子?”俺答轻佻地对陈沐问着,“一百两!”
“他们逃来是努力,逃回去是别人口袋里一百两银子。”俺答转动念珠,道:“明军时有小部出塞,冲袭部落,边境深受其扰却没有办法,你们可以修出长城来防备我,我却无法修出长城来防备你们,谁说不能?”
“板升就是本王的长城,从宣府以北开始,直至西面长城,三百里土地皆为板升,那里过去是草场,没有人敢在这牧马放羊,会被你们抢走。所以我把这片土地给逃来的百姓,让他们种地、盖房,生儿育女。”
“你很爱笑,但现在你还笑得出来么?”
陈沐摇头,他笑不出来。
他看到俺答,这是个心胸开阔且作风剽悍的塞外雄主,对南面明朝而言他是守成之主,一方面他打不下明朝的城池,另一方面也许也诚如其言,他不想打。
因为他足够聪明,知道打下的城池也站不住脚。
板升,三百里板升,本该是明朝的子民,现在却成了俺答的屏障。
“大王觉得,互市的地点选择,就选择在板升如何?”陈沐看着漫无边际的塞外炊烟,道:“画一条线,北边是蒙古,南边是大明。”
俺答皱起眉头,几乎是从鼻子里哼出声音,道:“你想夺我的地!”
“嗯,因为这对我有好处,对大明有好处,而表面上看起来,大王是吃亏的。”陈沐尽可能让自己诚恳,实话实说,道:“如果不出意外,大王所想的互市地点,应在长城以南,在宣府、大同,设边市。这样看起来是大王赚了,但其实并没有,因为边市的赋税,都交给大明,商贾云集能带来巨大的繁荣。”
“可如果边市在板升,我们驻军以南、大王驻军以北,共同管理板升边市,能让大王的部落更加繁荣,边市赋税也可以共同分理。有商贾就需要有房屋、他们吃喝、睡觉,都需要花钱,数不清的人能依靠照顾他们饮食起居而存活,这些人的生活又会带动其他人存活,这就是繁荣的开始。”
“对陈某而言,最重要的是板升的百姓能过得更好些,这很重要——我只是随口一说,决定在大王与皇帝,如果大王决定这么做,别忘了是陈某的建议就好。”
陈沐摇头笑笑。
他一直是个大胆的人,而此时此刻,无疑是他此生最为大胆的一刻。
出塞起,他走了十几里,之后又被俺答带着走了三里多,距他眼前七八里的位置是板升,向北再蔓延出十几里。
而俺答说,板升东西绵延三百里。
这块土地有多大?
两千平方公里?
如果这块土地被他用作修炮台、挖战壕,火炮鸟铳之下,肯定不会比长城好使,但也一样有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