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子申还是燕国公子的时候,他通过破坏“吴晋互王”,搅动了天下大势,最后有没有在其中推波助澜,其实也已经不重要。
结果就是天下纷纷扰扰,燕国成了几年来为数不多的“安乐乡”。
地方是偏僻了一些,可是太平。
生活条件是艰苦了一些,可是太平。
资源的确是匮乏了一下,可是太平。
国民也的确是剽悍了一些,可是太平。
太平,就是这年头最大的优势。
然而这种优势,很快就要没有。
“楚起”观察过太子申的操作,其性格隐忍强悍,行事狠辣果决,算得上雄主资质,可惜太过急于求成。
太子申完全没有考虑过,当大国都缓过来之后,会如何对待燕国。
一场惩罚性战争,是绝对少不了的。
而到了那个地步,燕国能放过太子申?
说不定燕国君臣,就得借他人头一用。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太子申必须从“少君”,变成“君”。
因为只有这样,燕国内部,才不会有人借他人头一用。
可惜燕侯还活着,他不死,太子怎么上位?
所以“楚起”断定,太子申,必定会弑父上位,只是形式手段,会有区别。
而这个弑父过程,就会创造机会,创造外人刺杀太子申的机会!
第710章 齐军大捷
“报告!”
“进来!”
“启禀君上,曲阜三师,已经前往阳关增援!”
“好!”
徐城以东的泗水口,此时因为前几年洪涝灾害的缘故,形成了一片湖泊,如今被人称作“洪泗泽”。
因为公子巳被刺杀于此处,断了继承吴王之位的未来,所以有些好事者,便编了个故事,说时常在“洪泗泽”听到有人啼哭,大约是公子巳的魂魄归来。
冤魂不散,故有啼哭。
整个“洪泗泽”的西岸,因此也被称作“王子堤”。当初在这里临时修建大埝的人,其实是六国公子巴。
顺应传说,柳巴又觉得还能给老板李解加声望,索性便依了那群好事者的趣味,当真就命名为“王子堤”。
碑石的制作,还是美旦的亲弟弟,沙雕全程盯着,直到碑石竖立在“王子堤”。
这两年随着洪灾的影响力衰退,加上“淮水伯”时期就开始了大量水利工程,为了换一口饭吃的淮夷、野人,后续不断地加固“王子堤”,其湖堤质量,已经堪比淮水大堤。
因为保证了徐城的安全,整个地区的总耕地数量,有着显著的提高,而且明显有了恢复当年徐国粮仓的迹象。
李解的船团靠近“王子堤”的时候,已经明显地感受到,整个“洪泗泽”的西岸,已经算得上相当优质的内陆港码头。
栈桥延伸到深水区之后,就能停靠大船。
将这里产出的粮食,顺流直下,运送到淮县、盐城,成为了可能。
在进一步开发邗沟之前,完全可以发展近海航运。
沙船一路南下,便能抵达雷邑和雉邑,航线非常成熟。
只是如今李解并没有精力去折腾这些。
齐鲁的战况逐渐传来,战场烈度的升级,让李解很清楚,鲁国差不多也该把精锐拉出来打。
阳关就算再怎么能抗,齐国大军在前,没有正规军,破关只是时间问题。
只不过李总裁不想给鲁国打硬仗而已,鲁国又没有绝色美女,实在是提不起精神。
喊喊口号,给鲁国加加油、打打气,然后让鲁国跟齐国拼掉精锐,也就可以下山摘桃子了。
鲁国人还不能说他李某人不厚道,毕竟,谁也不是天生就得给人“锄强扶弱”的。
再说了,谁不知道楚汉战争才结束了几个月?
连番大战,这谁受得了?
前几天有鲁国使者南下,毫无疑问是担心李总裁不想北上抗敌。
毕竟,说了很久的二十三万大军,到现在就是只听到打雷,却不见雨来啊。
此次鲁国使者,是早早就去过淮中城见过李解的人,而且在第二次逼阳战争的时候,也曾经前往逼阳城,近距离见识过李解反杀刺客。
在鲁国使者的记忆中,李解是个身材高大、虎背熊腰的壮士。
然而这一回,鲁国使者见着李解之后,直接就愣了。
怎么都没想到,汉子李解,曾经的大吴国王命猛男,居然清减了不少。
到底发生了,才会让堂堂伟丈夫汉子,看上去还有点“虚弱”?
跟楚国的大战,果然不可小视啊。
一看猛男可能会不猛,使者也是慌了,心想这二十三万大军,不会都是这个鬼样子吧。
结果一看舟船连绵,当时鲁国使者就心潮澎湃,差点就尿了。
如此规模,别说二十三万大军,就是说三十二万大军,他也信啊。
可问题又来了,汉子究竟是经历了什么,才会这么清减?
楚汉相争,这么消耗心神的吗?
原本鲁国使者想着,这汉子素来好色,而且有“色中饿鬼”的名号,莫不是又去找人间绝色各种爽了?
早就听说汉子的后宫之中,皆是人间绝色,这要是回了淮中城……
然而鲁国使者又想起来,之前听说汉子过家门而不入,显然是没有进淮中城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无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