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原本还打着小算盘的卫国和郑国,竟然立刻表态,表示国中援军,已经在路上。
齐军有全歼鲁军偏师的实力,还用说什么?这必须给力啊。
“汶南之战”传到曲阜,鲁国君臣惊恐万分,因为齐军突然反常的操作,不仅仅是将阳关再度孤立,还隔绝了阳关和曲阜之间的联系。
现在的麻烦就在于,曲阜一时半会儿,肯定没办法和阳关联系上,就算要南北夹击齐军,约定在什么时候,动用多少人马,在什么地方,都无从谈起。
更要命的是,“汶南之战”颇有点一锤定音的意思,直接让鲁军丧胆。
不但让鲁军想起了齐国的实力,还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
两日后,“汶南之战”的影响,终于让和谐安定的曲阜城慌乱起来,鲁侯在朝会上连连问计,群臣束手无策。
实际上,鲁国君臣其实都很清楚,如果在陬邑大夫子纥第一时间求援的时候,曲阜就派出一支少量的生力军,就能解决问题,可惜那个时侯,鲁国君臣打得主意非常恶心。
鲁国群臣想着的,是坑一把陬邑大夫,你不是忠君爱国吗?那就等你吃了败仗,到时候自然威名扫地,而他们,再出来收拾残局。
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至于鲁侯则是更加简单,他只想让汉使们知道,现在鲁国危机重重,要是汉军再不来,他们鲁国可真就坚持不住了。
很好,于是真的就坚持不住了。
“汉军现在何处?!”
鲁侯慌得不行,本来就白头发多,这一回,白头发更多了。
“汉子途径徐城,于‘洪泗泽’祭祀已故吴国公子吴巳。”
一听李解居然还有闲心思去祭祀什么公子巳,鲁侯心中气恼,可话到嘴边,却是又变了味儿:“寡人素闻汉子忠于‘帝勾陈’,如今看来,果然如此。”
“……”
“……”
鲁国群臣都是无语,这种虚空马屁,现在空拍有个卵用。
不过鲁国群臣却是不懂,鲁侯只要有了这个姿态,将来传言到了李解耳朵中,他鲁侯就是个“厚道人”呐。
而李总裁休整了一天之后,再度组织队伍北上,到沛邑的时候,“舟传”正好南下,传来了齐鲁交战的新战报。
李总裁打开战报一看,顿时愣住了:“这鲁军到底算是神勇呢,还是废物啊。之前在阳关死磕了几千齐军,现在直接送一万二的人头?到底能不能行了?”
“主公,按照时间来推算,三天之前的话,齐军说不定已经深入南下,搞不好,阳关会出现腹背受敌的状况。”
“魏羽派了多少人跟着陬邑纥?”
“两个中队。”
“够了。”
一脸淡定的李解,完全没有理会到底是几万还是十几万敌军,阳关只要有两个中队的白沙勇夫,它就丢不了!
第711章 抢夺齐营
阳关,单独一个营地的汉使扈从并没有慌乱,他们本就是“白沙勇夫”出身,这种大场面经历过几次,不敢说见怪不怪,但也不会慌乱到无所适从。
中队长们的表现极其淡定,勇夫们自然也就心情淡定。
只不过闲聊的时候,两个中队长都在讨论一个事情,光死守是不行的,一旦缩到狭窄的区域中,反而不利于他们的发挥。
看不起齐国的技击归看不起,真要说巷战,技击的战术更加灵活,而且单打独斗,技击的个人技术,确实要高上不少。
“这里是汶水,这里,是阳沟,依次是大沟、双沟、深沟、小沟,这五条沟,齐军的布置,是齐头并进,兵力非常雄厚。”
“不能只看咱们,还得看鲁国人。”
“野战要是没有鲁国人拉开阵势,光让我们做锤头,也是不行。”
“不错。”
虽说两人带的兵力,也就是吴军传统的彻行规模,论起来,放在吴军的传统序列里,也就是个“百人将”,属于低级军官,根本不会让他们学习高深的战术知识。
不过在汉军体系中,这种知识是可以下放的,只要战士们想学,就有渠道。
只是严谨随意扩散,基本只是局限在鳄人和白沙勇夫之中,后来新增的勇夫,以及新编义士,则是需要大量的考试、选拔,才能学习更多的军事知识,而不仅仅只是文化知识。
“子羽君尚在河西,可要请示?”
“若是请示,只怕是来不及了。齐军断了阳关后路,关中存粮,若是只供给士卒,倒也是够的。但是陬邑大夫将四野之人都收拢关中,这么多张嘴,撑不了几天。”
“齐军能够在关西布置千乘,关东营地的战车,肯定要少得多。”
“搏一搏吧。”
“搏一搏。”
点了点头,两个中队长又找来了小队长们,把情况描述了一下,然后道:“我二人决定抢夺齐军营地,这样,才能有一线生机。我知道君上已经在路上,不过这一次,不把鲁国人的精锐打光,抗齐援鲁,便没有什么意义。”
“所以,此次抢夺齐军营地,目的只是暂缓齐军夹攻阳关势头。只要能震慑齐军,阳关短期内,应该不会遭遇夹击。”
十几个小队长听了之后,有人举手提出了疑问:“要不要分兵轮换?”
“我们一共两百兵力,就不分兵轮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无敌文